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0-01-07 12:45邝家旺
科教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工作

李 咪 邝家旺

(海南医学院 海南·海口 571100)

0 引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人作为唯一对象,是人类特有的、唯一的共同社会行为,也是形成上层建筑的关键,是做人的思想转化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在与自然、社会相适应过程中的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人、塑造人的意识教育方式”。[1]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高校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教育工作中深化科学发展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18年中共党委《中央党委关于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试行)》中也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 “以人为本”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1.1 尊重高校师生的人格与权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教育者与被教育对象都是人。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人的自身价值及价值取向都是按照“人本”的理念去施行的,重视人的发展、突出人的地位与价值,对人的认识和提升价值感意义明显,具备明显的制约性和规定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强调“人的现实本质”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按照人类的社会行为来衡量人本身的价值,再针对当前的社会环境来对价值进行重新定义,确认在何种环境与何种制度下限制了人本身的价值体现。而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作为被教育者的大学生本身容易被边缘化的,“以人为本”理念把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才能够为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2 肯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师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学认为,“任何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客体,同时也是教育过程的核心。”作为客体,师生之间具有明显的能动性特点,师生双方的教育只有在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够被实现;作为教育过程核心,师生又成为了被教育的主体,只有在以学生为主的结构上才可以实现。实践中,常以“人与物的依赖”为主。人与物的依赖通俗地说就是把“人情世故”和权威意志作为一种依赖对象,导致人本身失去特点与个性成为一个“依附品”;而物的依赖则是人对于财富以及关系交换的一种依赖表现,物成为了人的主宰。这些错误观念对于人的主体意识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忽视了人本身的作用和价值。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对于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 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2.1 构建良好氛围,摆脱传统束缚

和谐的师生情感以及民主、合作教学氛围,对于提高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质量影响深远。课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场所,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构建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程学习中,课堂质量才能够得到保障。如果教师只是沿用的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是极为不利的。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作为教学核心,教师负责把教材中的考点或重点内容在讲台上讲授、分析,学生在讲台下方一边低头记笔记,一边听教师讲解。虽然这样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固化,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与交流,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也就难以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会造成严重的阻碍。学生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难免出现厌学敷衍情绪。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先把学生的课堂主动权交由学生自己把控,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能畅所欲言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能够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不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整个教育过程是没有质量可言的,也可以说是失败的。”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才会勇敢表达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看法要予以足够的尊重和适当的鼓励。即使学生提出的观点是错误或有歧义的,教师也要从其他角度来和学生共同分析得出正确的观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直接否定,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2]

2.2 利用课外活动,鼓励全员参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要把思想政治中的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育人潜移默化,立德润物无声。培养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为就业与发展做好准备。大学阶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其中一个有效方式就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创立社团、投入课外活动,看似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意识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在学生的作品和成绩中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创新欲和创造力,还有不言败的进取心。最关键的是这些素质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转移,这样的累积过程是会伴随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

2.3 创新教学模式,发挥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除了深入发掘教材里的内容之外还要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把单一、枯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向灵活、自由方向转化;用讨论式、问答式等自由度高的教学方式来替代传统“灌汤式”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节奏的掌控者,教师的教学重心不再是以讲授教材知识为主,而是侧重于启发、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或案例积极讨论,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全员参与的学习方式不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客观的教学情境中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标。

2.4 重视网络教育,保障校园健康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网络成为高校学生获得信息资讯以及社交娱乐的主要途径,同时,在高度自由的网络世界里,一些自制能力差、辨识能力差的学生容易被一些消极的、错误的思想所引导(拜金主义、颓废主义等等)。所以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网络平台的管理,以保障校园环境的健康、和谐。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入网络行为规范内容,把高校的党建工作以及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融入到整个教学规划中,利用网络的功能性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为学生构建出一个健康性、科学性、思想性的高校网络环境;或者在高校的校园网内加入一些热门话题,展开健康、阳光、积极的讨论来吸引学生共同参与。[3]这种方式既能够为学生构建出一个以传播思想政治为中心的网络交互平台,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正确的引导,这对于全面展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2.5 关注学生心理,走出心理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阳光、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三观”极为重要。在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学校层面要重视学生心理状态,了解学生心理的困惑与问题并共同解决。大学阶段,学生处在社会与学校的结合点,他们的心理受冲击大,思想敏感而且好胜心强,部分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叛逆情绪,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中,他们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和信任,在独立与依赖、亲近与封闭中摇摆。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与他们进行平等、深入的交流,充分理解尊重他们,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结合学生的不同问题和特点制定出一些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规划”;除此之外,高校还要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立一个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部门,由校内专业的教师来为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如果条件允许,学校方面也可以邀请一些国内知名度高的专家、学者到校内举行座谈会,和全校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可以采取现场指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4]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出“以人为本”的价值与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构建良好氛围、利用课余活动,创新教学模式,重视网络教育、保障校园安全、关注学生心理等方式,才能够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工作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