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蓉芳
(苏州大学医学部 江苏·苏州 215123)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医学本科生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包括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医学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形势,是培养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事业后备力量和发展医学科学技术的重要教育阶段。[1]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飞跃发展,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医学研究生,这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带来较大的挑战。如何保证高质量培养大量高层次医学人才,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对新时期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健康意识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高层次医学人才需求增加。医学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大,就拿我们学校为例,2017年我校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971人,医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518人;2018年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1056人,医学博士研究生招生644人;2019年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1074人,医学博士研究生招生849人。医学专业复杂多样,医学研究生的专业也是种类繁多,并且研究生的教育形式也多元化,如学术型的,专业型的,有全日制的,也有非全日制的等,这些给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和挑战。
研究生教育属于本科后再教育阶段,对生源的年龄和社会经历无任何要求,因此,医学研究生在年龄、社会经历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异,和本科生相比,非常难管理。
虽然目前高校本科生已被允许结婚生子,但是由于年龄都偏年轻,结婚生子的占极少比例,这样,本科生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而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特别是医学研究生,五年本科读完,已经近法定结婚年龄,因此有一部分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阶段结婚,甚至生子。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是工作几年之后再读的,绝大部分是已结婚生子的。相当一部分研究生不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有工作经历的医学研究生,或是还在工作,大多是做医生的,因此,大多数这样的研究生都有较大的优越感,在管理上也给研究生管理者增加了较大的难度。
另外,研究生的本科教育水平存在差异。[2]有些研究生来自边远地区的医学院校,也有来自二本医学院校,接受的教育水平与来自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存在一定的差异,还有一些研究生是跨专业的,还有专升本、同等学历等,这些对研究生的研究基础有较大的影响。
再者,研究生多为成人,思想比较成熟,差异较大。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大多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学校或学院研究生管理者不够尊重,甚至希望对导师进行平等对话。在社会及经济的影响下,价值取向功利化,比较计较回报和个人利益,集体意识较差。
医学研究生一方面是培养的对象,一方面也是导师科研的好助手。特别是医学研究所或研究中心的研究生,他们的导师主要工作是科研,科研成果的要求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他们就会将这个压力转移到研究生身上。本来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学年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但是很多医学研究生一入学,导师就会让他们参加科研工作,甚至不让他们学习理论课程。导师的要求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存在矛盾,以至于研究生教学管理存在很大困难。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更高层次的医学人才最终目的的。[3]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在科研工作这一实践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在科研实践过程中,研究生完成了毕业论文,也同时为导师做了较多的科研工作。这样,研究生导师都非常愿意招研究生,甚至是抢着招研究生。学校研究生招生政策就会在导师招生条件上作要求,如必须有在研课题,可支配的科研经费需要达到一定金额,科研论文达到一定水平和数量,显然,这些作为一名合格的导师衡量标准,非常片面。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既要有非常强的科研能力,也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更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研究生导师,都应该把培养研究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仅仅为了让研究生为学校创造科研业绩,也不是为导师做出科研成果。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按照合理的培养计划进行。一般院校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年,是课程的学习。这一阶段学习非常重要,学习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能为了让研究生多做点科研工作,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的机会。以培养学生为目的,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活动,学校和导师都应该主动支持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生的主要方面是,学生有自己的导师,导师与研究生有更密切的师生关系,因而导师对研究生指引作用非常重要。导师应积极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协助研究生教育管理。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要对研究生进行全方面培养,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每个研究生不仅是某个导师的学生,也是该校的学生,更是社会的一成员,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不仅要培养科研能力和增强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能力,思想品德方面尤为重要。首先是导师应该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一名优秀的导师应该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来感染、影响学生。其次,导师应该把培养学生作为带学生的主要目的,而不是把学生当劳力,不仅给予学生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的机会,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4]
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是被培养的对象,也是受益最大的一方。医学研究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走上社会,为社会做贡献,不仅要有精湛的医学专业技能,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科学人生观。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不仅要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专业水平,还要认真对待科研工作。不要把科研工作仅仅当成是帮导师干活。实践也是学习的过程,是非常有效的学习途径。在科研工作中,不仅要学习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还要学习导师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为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科学人生观,医学研究生仍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研究生党支部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还要在实验室,以课题组为单位,对全体研究生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学术交流中。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可以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研究生可以及时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科研新动态,鼓励研究生对别人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5]另外,研究生要多参加对外学术交流,可以是不同团队,或者是跨学科的交流,也可以是参加国内或国际会议,积极作学术汇报。这样有利于研究生开阔眼界,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随着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增大,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面临较大的挑战。加强医学研究生研究教育的管理,改进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从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导师和研究生三个环节,树立以培养研究生为主要目的的培养模式,坚持在研究生中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认真学习基础理论课程,为进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科研工作中要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因此,加强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优秀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的责任,需要学校领导、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