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冬梅 熊利红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武汉 430200
2019年底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其传染性强,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预防、控制。该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临床大多表现为发热、恶寒、干咳、咽痛、乏力,或胸闷气短、肌肉酸痛,或纳差、腹泻等,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表现为乏力、胸闷、气短等。本院为武汉市首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笔者根据中医六经辨证理论,认为本病早中期多为少阳太阳阳明合病,恢复期多为少阳太阴并病,依据“三阳合病,治取少阳”原则,选用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分型辨证、灵活加减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11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选取2020年1月22日—2020年2月28日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汪冬梅中医传承工作室、发热门诊、发热住院四病区及江夏区侨亚医学隔离点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共112例,其中男73例,女39例;25~44岁者30例,45~59岁者66例,60~75岁者16例;住院病例46例,门诊病例66例。
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等,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1]中相关诊断标准。
门诊患者全部口服中药治疗,住院患者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可配合西药治疗,如口服阿比朵尔、莫西沙星等抗感染治疗。
1.3.1 早期,三阳合病、胆火内郁、湿毒袭表证 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干咳乏力,口干口苦,咽喉干痛,或鼻塞流涕,或头项强痛,肌肉酸痛,或纳差,小便黄,大便糊状;舌质红,苔薄黄,或苔白稍厚,脉浮滑。此为三阳合病夹湿,治从少阳,治以和解少阳、化湿解毒、透邪达表之法。方以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散、达原饮加减,柴胡24 g、黄芩9 g、半夏12 g、党参10 g、生姜10 g、炙甘草6 g、苏叶6 g、杏仁10 g、藿香10 g、厚朴12 g、草果6 g、槟榔10 g、茯苓15 g,咽痛加射干15 g,头项强痛加葛根18 g、羌活10 g,小便黄加滑石15 g。
1.3.2 中期,三阳合病、湿毒蕴肺、痰热结胸证 临床表现为发热或高热不退,干咳少痰,胸闷气短,甚则喘促,倦怠乏力,头身困重,口干口苦,喜热饮,或水入即吐,纳差,大便不畅或溏,小便黄少;舌质暗红,苔白厚或黄腻欠润,脉滑数或浮数。治以清泄少阳、宣肺平喘、宽胸理气、化痰散结之法。方以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麻杏石甘汤加减,柴胡24 g、黄芩9 g、半夏12 g、石膏30 g、麻黄9 g、杏仁10 g、黄连3 g、炙甘草9 g、葶苈子15 g、生姜12 g、大枣12 g、瓜蒌15 g、青蒿13 g;若水入即吐,属太阳蓄水证中的“水逆证”,可合五苓散加减,喘甚者合射干麻黄汤加减。
1.3.3 恢复期,正虚邪恋、余毒末清证 临床表现为咳嗽少痰,低热或不热,口渴,纳差,乏力;舌质红,苔微黄厚,脉弦细。治以扶正驱邪、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法。方以小柴胡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柴胡15 g、黄芩9 g、沙参15 g、麦冬12 g、石膏15 g、淡竹叶10 g、甘草6 g、芦根15 g、炒麦芽15 g、干姜6 g。
1.3.4 恢复期,脾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倦怠乏力,纳差,或呕恶,或痞满,便溏不爽;舌质红,苔白厚或腻。治以健脾益肺、培土生金之法。方以小柴胡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柴胡10 g、黄芩6 g、半夏12 g、生姜9 g、党参15 g、白术13 g、茯苓15 g、薏苡仁24 g、炙甘草6 g、陈皮12 g、神曲15 g、炒麦芽15 g。
1.3.5 恢复期,胆郁痰扰、心胆不宁证 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两胁胀满,口苦口干,纳差乏力,失眠焦虑,惊恐不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治以疏肝利胆、安神定志之法。方以小柴胡汤合温胆定志汤加减,柴胡10 g、黄芩6 g、法半夏10 g、党参12 g、陈皮10 g、枳壳12 g、远志12 g、石菖蒲10 g、茯神15 g、炙甘草6 g、牡蛎15 g、龙骨15 g。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痊愈 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CT病灶吸收100%,连续2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临床治愈 临床症状缓解,连续3 d无发热、咳嗽,胸部CT病灶明显吸收,连续2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达到出院和解除隔离标准[1];无效 病情无好转或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临床治愈)例数/总例数]×100%。
112例患者经过1~2周的治疗,痊愈51例,临床治愈57例,无效4例;痊愈率45.54%(51/112),临床治愈率50.89%(57/112),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108/112),无效率3.57%(4/112)。
中医将新冠肺炎归为“疫病”范畴,《内经》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强调了疫病传染性强,不论老少,都易感染,且症状相似,《温病条辨》中也有“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的记载[3]。
患者早期表现为发热,或无明显发热,畏寒,或寒战,交替出现,头晕乏力,干咳咽干,口干口苦,或鼻塞流涕,颈项强痛,四肢肌肉酸痛,或纳差;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腻,脉浮滑。分析病机为少阳相火内郁,外感寒湿毒邪,少阳太阳阳明合病[4]。少阳相火内郁,胆火上扰则口苦、咽干、头晕;胆郁胃虚则纳差、乏力;胆火犯肺则干咳;正邪相争则发热、畏寒交替出现。正如《伤寒论》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寒湿毒邪外侵、太阳受邪、卫阳被郁则畏寒寒战,太阳经脉不利则颈项强痛、四肢肌肉酸痛,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肺气上逆则咳嗽,口干舌质红、苔黄稍厚、脉滑为阳明郁热、外有寒湿之象。根据“三阳合病,治取少阳”原则,治以和解少阳、散寒化湿解毒、透邪达表之法,方以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散、达原饮加减。因少阳阳明合病,湿热与正气相争于半表半里,伏于膜原,故治疗加达原饮以化湿解毒、透邪达表。
中期表现为发热或高热不退,干咳少痰,胸闷气短,甚则喘促,倦怠乏力,头身困重,口干口苦喜饮,或水入即吐,纳差,大便不畅或溏薄,小便黄少,舌质暗红,苔白厚或黄腻欠润,脉滑数或浮数。此系少阳内传阳明,邪热壅肺,则发热、干咳、喘促、口干、舌红苔黄、脉数;少阳枢机不利,气滞痰阻,复感湿毒,由表入里、与痰热互结于胸,则胸闷气短,甚则心慌,口干口苦,舌暗苔腻脉滑,正如《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汗出喘而胸满,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故治以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麻杏石甘汤加减,以期清泄少阳、宣肺平喘、宽胸理气、化痰散结。逆传心包少见,属于重症,暂不予讨论。
恢复期有的患者有低热,纳差,恶心,体重减轻,气短乏力,舌质红苔白稍厚,考虑为正虚邪恋、余毒未清所致,正如《伤寒论》394条:“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故以小柴胡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5]。部分患者出现失眠,惊恐焦虑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心慌、汗出,两胁胀满,口苦口干,系疫病后情绪不良、胆郁气滞、痰火上扰心神所致,方以小柴胡汤合温胆定志汤加减。部分患者主要症见胃脘不适、纳差、恶心、腹泻,以太阴脾虚为主,治以健脾益肺、培土生金之法,故方以小柴胡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由此可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是因天人相应,少阳相火内盛,灼伤正气,寒湿毒疫从外表直犯少阳,正邪相争,少阳枢机不利,胆郁胃虚,水湿运化失常,痰浊内生,与热互结,壅塞胸肺而发病。早中期为少阳太阳阳明合病,恢复期期为少阳太阴并病,少阳病病变贯穿始终,而少阳病的主方是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阳病篇,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红枣、炙甘草组成,其中柴胡能解少阳经邪,解肌透热、和利少阳枢机、疏肝解郁、通达三焦;黄芩清泄少阳腑热;半夏、生姜辛味发散,可助柴胡疏通少阳气结,防治少阳病三焦水道失调以后出现化饮、生痰、生水变化,又能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炙甘草助少阳正气驱邪,防邪入阳明,又补太阴脾气,防邪气内传太阴。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寒而不凉,热而不燥,攻不伤正,补而不腻。功效和少阳、运枢机、宣通内外,利三焦、致津液、调达上下,协左右、调升降,疏肝理肺。少阳在六经中位居半表半里,为表里之枢纽,亦为阴阳、气机之枢机,故外证得之,疏散以和少阳;内证得之,宣通以畅气液,同时可阻止疾病向里加重,防止病邪内陷太阴、厥阴[6]。
研究[7]显示,小柴胡汤中活性成分可有效阻断2019-nCoV入侵,并可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对免疫系统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能够调节淋巴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以及相关免疫因子,减少病毒诱发机体产生失调的、过度的免疫应答,从而弱化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过度表达而出现的“细胞因子风暴”,避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对NK细胞有丝分裂刺激作用可促进抗体产生,使疾病尽快康复。本研究结果发现,该病发病以男性中年人群多发,可能与自身工作压力大、正气日益亏虚、外出活动频繁有关;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较快,治疗1~2周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早期治疗可使轻中症患者病情完全缓解,避免轻中症转重症、重症转危症,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小柴胡汤加减,分型辨治治疗新冠肺炎,切合中医病因病机,具有不错临床疗效。以上个人愚见,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