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勇,钟世泉,向唯,张卜芬,王帅玲
湖北省宜都市果茶服务推广中心,湖北 宜都443300
优质的鲜叶是形成茶产品良好品质的基础。虽然不同茶树品种鲜叶的形态、颜色差异很大,加工不同的茶类对鲜叶品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优质鲜叶常具备共同特征:芽壮、重,节间短,叶片丰厚、柔软,内含物丰富,有机、无机成分比例协调。
宜都地处长江三峡出口处的南岸,地跨北纬30°05'53"—30°36'03",东经110°05'47"—110°36'06",地理、气候条件极适合茶树生长,是全国茶叶区划中的优势区域之一,也是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茶业是宜都市的农业支柱产业,2019年,全市茶园面积8 600 hm2,年产干毛茶1.89万t。对宜都市茶园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茶园管理不当,茶树鲜叶品质下降,多年采摘茶园的单芽、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百芽质量较初采茶园分别下降39.22%、32.48%和40.26%;幼嫩叶(第二片叶) 和成熟叶的叶片厚度分别下降16.67%和16.00%;比叶重分别下降4.04%和23.69%。
近年来,茶树鲜叶品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茶园施肥和树体管理不合理2个方面。
一是施用肥料种类不合理,长期使用单一肥料尿素造成茶树体内营养元素失衡,中、微量元素缺乏,茶树鲜叶失去应有的品质特征;二是施肥方法不科学,长期采取撒施,因根系具有趋肥性,造成茶树根系普遍上浮,吸收根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以下0~10 cm,而丰产成年茶树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以下20~30 cm[1],抗逆性降低,稍遇不利环境,茶树芽叶便不能正常生长,且易感病虫害;三是在根际供肥严重不足的大环境下,为获取收益,1年喷施8~10 次叶面肥,造成树体内营养虚亏,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一是过度采摘导致茶树蓬面留叶不足,一般而言,采摘茶园叶面积指数应达到3~4[2],宜都市绝大部分机采茶园叶面积指数在3 以下,有的茶园还不到1,茶树缺少进行光合作用的“工厂”,不能合成更多有机物,根系生长需要的有机物质不能得到有效供给,根系生长发育更新受阻,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相互制约,致使鲜叶品质逐年下滑;二是当新梢生长不良,鲜叶品质下降后,只采取了修剪(深、重修剪等)措施,刺激地上部生长,忽视了地下部与地上部的互促平衡关系,无法重新塑造高产优质树体,导致树冠更新频次增加,经济年限缩短,树体逐步变矮小,效益下降。
土壤管理的目的是控制杂草,改良土壤理化特性,促进有益微生物增殖,为茶树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下环境,可分为春夏季的浅耕和秋冬季的中深耕。春耕时间为2月下旬至3月初,深度7~10 cm;夏耕在第一轮茶结束(4月底5月初)结合夏追肥进行,深度10~15 cm;伏耕在7月上中旬结合秋肥进行,深度10~15 cm;秋耕在地上部停止生长(10月上旬至11月上中旬)结合基肥进行,深度20~30 cm。茶园的土壤管理往往是结合施肥来实现的,而茶树高产的基础除土壤、良种、水分等因素外,还取决于肥料投入量和使用方法。
宜都市普遍使用手采和机采相结合的方式采茶,春茶前期高端原料使用手采,随后全部机采。科学施肥应掌握重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施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追肥以春季追肥为主,春季追肥与夏、秋季追肥相结合;肥料以氮肥为主,大量元素与其他中、微量元素相结合。施肥量可采用养分丰缺指标法、地力平衡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和目标产量法(以产定氮,以氮再定磷、钾) 等计算[3]。一般单产1 500 kg/hm2干茶的茶园,在每公顷施农家肥15 t以上或商品有机肥1 200~1 500 kg 的基础上,加施化肥氮180~225 kg;氮、磷、钾比例为4∶1∶2。
年施肥方案: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40%~60%,于10月中下旬在墒情好时开20~30 cm 深沟施入后盖土。追肥开7~15 cm 浅沟施入后盖土,春追肥于2月下旬至3月初施入;夏追肥于4月底5月上旬施入;秋追肥于7月上中旬施入。在施足基肥、根际追肥的前提下,每年喷施叶面肥3~4 次,补充茶树所需矿质营养元素,施肥时间在每轮茶芽萌发期,叶面肥种类为尿素0.5%~1.0%,硫酸锌0.01%~0.05%等,建议不使用含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
培育骨架树型就是要通过修剪培育出主干、主枝、侧枝、生产小枝等结构、层次分明的丰产优质树型。
(1)幼龄期
当茶苗高度达30 cm 以上,茎粗3 mm 以上时,在离地面15~20 cm处进行第一次修剪;第二次定型修剪就是在第一次剪口上提高10~15 cm;第三次定型修剪是在第二次的剪口上再提高10~15 cm,3 次定型修剪均以手剪为好。完成3 次定型修剪后,可进入正常采摘,此时茶树树体必须达到树高、树幅50~60 cm,每株茶树末级小枝数15个以上,绿叶层30~40 cm。
(2)生产期
宜都市生产茶园春茶前期高端原料使用手采,随后全部机采。可每年10—11月进行1 次轻修剪,剪去茶树蓬面3~5 cm 叶层,平整树冠面,使发芽部位相对一致,调节芽数和芽重,控制树高,刺激下轮茶芽萌发,提高鲜叶质量。常年有冻害的地方,为早发春茶、多采春茶,轻修剪最好延迟到春茶结束时进行。在夏茶采摘时留1 片真叶,每年茶树提高3 cm 左右,8~10年后,树冠可达80 cm左右,不再适合机械采摘,这时可进行1次幅度较大的修剪,使树高恢复到55 cm左右。
(3)衰老期
对于进入衰老期的茶树,一般离地30~45 cm进行重修剪,对树势已十分衰老的茶树一般离地5 cm 台刈。重修剪和台刈的时间以早春最为适宜,也可在春茶提前结束后及时进行。
采留结合就是要根据气候条件、茶树品种、树龄、生长势及不同肥培水平等因素,结合市场需求采留茶叶,使茶园的叶面积指数控制在3~4或者茶蓬绿叶层在15~20 cm之间,达到可持续高产优质,延长采摘年限的目的。幼年茶园以留为主,成年茶园以采为主、采留结合。
名优茶一般在单芽、一芽一叶初展或一芽一叶达到5%时即可开采;大宗红、绿茶一般以采一芽二三叶为主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手采茶园可采用“春茶留鱼叶,夏、秋茶留一叶”的方法进行留养;机采茶园每年提高约3 cm 留养(或根据树冠叶面积指数和绿叶层厚度选季蓄养或秋季提前封园留养),当茶树高度达到80 cm 以上后剪至离地45~5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