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 刘恩瑞 王玲玲 张永明 王锡山
自2019年12月以来,我国各地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为有效遏制疫情在教育系统扩散,1月22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做好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并启动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2]。由于高校属于人员高度密集场所,包括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馆、图书馆等均极易感染COVID-19,一旦疫情在学校发生蔓延,将会导致极大的防控压力。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管理工作,做到“停课不停学”,是各高校面临的迫切问题。
对于研究生而言,教学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形式有别于本科生,笔者就COVID-19疫情下如何保证研究生教学不中断,研究生导师如何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并做好的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进行探讨,使得研究生在疫情期间能够健康安全的保证学习计划的完成。
根据教育系统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的精神,要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导师要结合研究生具体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进行任务分解和安排,并积极引导研究生关注每天的疫情防控形势,强化他们的责任感和国家需求意识。对于研究生而言,应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居家生活、自主学习、减少外出、避免聚集等要求。
教学部门应合理调整理论课、科研实验、临床见习等教学环节的安排,尽可能减少疫情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确保疫情防控和教学工作两不误。学校应充分调动研究生及导师的主动性,结合各学科自身专业特点,鼓励导师积极探索、充分准备多样化的指导模式。
对于一年级研究生,学校及研究生导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新学期理论课授课内容,结合不同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和学业要求,做好因延迟开学所引发的短期和长期教学计划调整。对于主要处于选题或研究阶段的二年级研究生,若未完成选题,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文献阅读和开题报告撰写的指导,保证选题质量和按时开题。若已完成开题,在无法进行实验的情况下,导师应指导研究生继续查阅相关进展,撰写综述,并完善研究方案。对于处于论文撰写和毕业答辩准备的三年级研究生,导师应加强对学位论文撰写的具体指导,随时了解论文进度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审阅并修改,严格保证质量。
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高校均采用网络展开线上教学,保证“停课不停学”。由于线上教学平台众多,不易统一管理,教学管理部门要从整体上加强与在线教学平台的沟通与协调,确保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满足教学需求,并及时发布线上平台使用操作说明。学校还需要考虑偏远地区网络硬件设备的缺乏,做好相关资源配置的优化与调整工作,确保导师和研究生可以正确使用平台及资源进行线上学习。如果开设线上公共课,讲课教师应当提前规划课程,做好各种突发状况的预案,利用网络直播和回放录播等形式,使研究生能够线上全程学习,线下随时复习。高校教学部门应充分利用本时期,组建、优化课程资源库,鼓励校内、校外整合并共享资源,为线上教学活动提供充足的优质课程。学校需及时在课程平台、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为研究生创造随时可学的良好学习环境。对于专业型研究生,疫情期间无法进行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导师和研究生应该共同制订可替代方案,待疫情结束后,积极为研究生创造条件,将实践环节尽快予以补充。
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不应拘泥与网络授课的单一模式,笔者建议可以利用网络会议平台,组织教研室20至30名研究生开展网络Seminar教学和文献抄读,选定一名秘书或者学生担任固定召集人,针对COVID-19疫情的热点问题、最新文献或者本专业的进展进行讨论,具有很好的学术性和研究性[4]。
三年级的研究生不同于新生,面临着毕业、就业的问题和压力,学校和导师要坚持按期毕业为原则,尽量不推迟答辩时间和毕业时间。导师应多关心研究生的就业工作,了解其就业意愿,进行就业指导,对于部分存在就业困难的研究生,导师积极协助做好就业帮扶工作。研究生应当严格按照学校和导师的要求,及时修改并送审毕业论文,准备好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可以在线开展学位论文预答辩、评审等活动。学校应积极做好网络招聘会的前期准备及服务工作,统筹规划、积极开展线上就业指导工作,及时收集就业信息,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及时发布,开展招聘宣讲活动,尽可能简化就业手续,鼓励网络面试,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高校要定期组织在线学习防控疫情的健康教育课程,引导研究生掌握COVID-19相关知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确保防控宣传信息的及时传达,引导研究生理性认识疫情,做到不造谣不传谣。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减少恐慌心理,引导建立良好卫生习惯。必要时可在线开设疫情防控课程和心理疏导课程,有针对性的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生进行积极干预。
导师应将疫情防控当成特殊的教材,学习传染病的历史,了解传染病的发展进程,做到以史为鉴,让研究生们从中接受生命教育、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5]。特殊时期更需要青年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们的责任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研究生要有认识的高度和格局,在疫情面前表现出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将自身知识转化为力量。即使不能投身一线防控工作,可以通过撰写科普文章,宣传正确防疫知识的形式,为科学抗疫提供支援,给身边的人带来正能量。
综上,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笔者提倡广大研究生导师积极为研究生创造学习条件,使得他们能够遵守政府和学校颁布的各项抗疫新规定新措施,利用在线平台安全健康地学习和工作。另外,疫情是培养和考验研究生大局意识、法律意识与道德素养的关键时刻,应增强他们对新时代爱国奉献精神的价值认同,激发他们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