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刘新稳,余进祥,夏绍南,杨绍群,邓艳凤,杨秀,柯兴盛,肖水平
(江西省棉花研究所/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鄱阳湖综合试验站,江西九江332105)
赣早棉5 号是由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2018 年通过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并获得推荐审定,2020 年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19)第221 号],被批准允许在长江流域棉区进行生产应用。 2020 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棉20200004。
赣早棉5 号母本为108 系,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自主选育的中早熟优质品系。父本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早熟短季杂交棉品种中棉所68[1]。
2007 年配制杂交组合,2008―2013 年经杂种圃、选种圃、株行圃和株系圃多次单株选择,并在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科研基地和海南基地多次加代选择,2014 年参加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所内品比试验,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初步定名为赣早5 号。 2015 年在江西省主要植棉县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整体表现优异,2016 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区域试验的预备试验,综合表现优异,推荐进入区试,并在2017―2018 年连续两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2018 年同时参加江西省棉花生产试验, 并获得推荐审定,初步定名为赣早5 号。 2020 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赣早棉5 号。
赣早棉5 号属于转基因常规棉品种, 生育期100.1 d。 植株塔形,株型较紧凑,株高97.6 cm,出苗好,子叶绿色、较小,叶片较小、叶色较深,茎秆较细、茸毛少,铃卵圆形,花药乳白色。单株结铃14.2 个,铃重4.3 g,霜前花率96.5%,衣分40.4%,籽指10.5 g。
2017―2018 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其中2017 年赣早棉5 号皮棉产量925.5 kg·hm-2,比组平均值(对照)增产3.2%;2018 年皮棉产量1 603.5 kg·hm-2,比组平均值(对照)增产3.8%。2 年结果平均, 皮棉产量1 264.5 kg·hm-2, 比组平均值(对照)增产3.5%。 2018 年生产试验中赣早棉5 号籽棉产量3 745.5 kg·hm-2,比组平均减产0.09%;皮棉产量1 521 kg·hm-2,比组平均减产4.84%。
2017―2018 年区试取样经原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HVICC 校准)测定[2-3],2 年结果平均: 赣早棉5 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 mm,整齐度84.9%,断裂比强度31.2 cN·tex-1,伸长率5.5%,马克隆值4.9,反射率79.5%,黄度7.7,纺纱均匀性指数142.1。
2017―2018 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经抗性鉴定单位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植保室进行枯黄萎病抗性鉴定,2 年结果平均,赣早棉5号枯萎病相对抗指16.3,黄萎病相对抗指33.4。
2017、2018 年取样委托华中农业大学进行转基因检测,结果赣早棉5 号为转基因品种。 2018 年赣早棉5 号通过原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转基因抗虫棉安全评价检测。
适于江西棉花产区种植。
适宜江西棉花产区种植,宜在5 月中下旬直播种植,直播可以采用开沟条播:播种深度“深不过寸,浅不露籽”,每穴播种4~5 粒,齐苗后需间苗。中等肥力耕地每667 m2保证5 000~6 000 株为宜;或者采用板地打穴精量直播[4-7]:每667 m2播2 000 穴,每穴播种2~3 粒,齐苗后免间苗,每667 m2棉苗在4 000~6 000 株。
应以“降低施氮量,稳施磷钾量,补施微肥量”为原则,不施用底肥,追肥以埋施为宜,在齐苗后15 d 左右,滴施提苗肥,每667 m2用45%三元复合肥10 kg; 见花前每667 m2埋施45%三元复合肥40 kg;见花25~30 d 后,每667 m2撒施尿素10 kg[6]。
视棉花长势适当进行化学调控,应采用“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方法,并适时整枝打顶,打顶一般在12~13 果枝,约7 月下旬到8 月初[3]。 棉田整个生育期都要做好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蜗牛、棉蚜、红蜘蛛、盲蝽、棉粉虱、棉叶蝉等非鳞翅目害虫。另外, 直播棉花田间管理的关键是做好草害的防治,在播种前7~10 d,建议先用41%草甘膦药剂2 250 mL·hm-2加90%乙草胺乳油1 800 mL·hm-2兑水进行喷施, 在棉花生长期间草害发生较严重时,用棉田专用选择性除草剂进行除草。
棉花脱叶催熟一般在10 月上旬或中旬晴好天气喷施,推荐使用50%噻苯隆300~450 g·hm-2加40%乙烯利2 250~3 000 mL·hm-2,使棉铃集中吐絮,集中采摘[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