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娟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在经济与产业快速发展期间,对于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工作的总目标提出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实现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的融合发展,需要加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工作。在产教融合育人期间,可以突破融合程度不深的问题,实现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推动协同育人教学体制的健全发展[1]。
从当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工作,在实施与开展阶段,仍然面临许多困境。首先,产教融合在深入发展期间,未能达到真正融合的目标,并且在合作能力和层次方面存在问题,未能结合产教育人的要求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特色,对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和体制进行完善,在推进和发展期间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这给产教融合育人工作带来很大阻碍和制约。其次,在产教融合期间,相关产业和企业的育人积极性并不强烈,在合作方面通常是学校的合作热情较高,相关产业和企业在融合方面缺乏深度,存在合作过于表面化的现象,没有有效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项目实施以及相关工作当中。同时,产教融合期间,还存在项目短期合作一次,再没有出现的现象。忽略对学生相关技能的全面培养,导致产教相互融合的效果不理想,也很难让学生了解更多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领域方面的知识。最后,产教融合发展期间,存在缺乏教育基地和教育方式单一的问题,未能通过建设产教融合与人机制,或者通过多样化的教育载体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相关合作项目无法深入进行和发展,停留在表面。如此一来,造成产教融合育人效果较差,不利于促进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产业以及企业之间的双赢发展,难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产教融合的学习需求。
一方面,结合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相关指导,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才培养和育人机制,并且在教育体系建设期间,坚持发展学校特色办学的原则,加强教学、实践、学习、实训之间的有机结合,同时,根据服务产业转型发展的相关要求,充分将与产业发展有关的知识内容,融合到教学体系的构建当中,从而更好地突出学校课程教学特色和教学核心。另一方面,在教学体系深化与升级期间,充分发挥政府统筹的主导作用,形成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对人才培养课程和顶岗实习的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置,进而有效促进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全面加深对于学生的培养力度。在产教融合期间,最主要的是要加强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产业和政府要鼓励企业与相关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制度,结合相关制度和产教融合的内涵,合理谋划和设计对于学生的培养方式,进而促进更多企业将项目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当中,坚持以完成相关工程项目为抓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技术培养和能力培养。
为更好促进产教融合育人工作的发展,必须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育期间,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走进企业,对相关企业和产业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实战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期间,学校也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创建产教园,将企业和产业的相关技术知识融入产教园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产教融合育人工作效率。
在推进产教融合育人工作期间,合理创建产教融合教育基地,可以实现对学生良好能力的培养,不断解决以往合作层次不高、缺乏融合深度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与政府、行业、企业建设产教融合的教育基地,坚持实践教学、产业培育、技术服务的教学原则,向学生传授更多与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有关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相关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以江苏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设期间,采用与政府以及苏果超市公司合作建立产业教育人基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对接生产的教育工作,实现校内外合作育人工作的目标,加深产教融合之间的融合深度[2-3]。
突破高职院校产教育人工作面临的困境,就必须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教学体系的深化与升级,还要合理对体制机制进行创新,构建产教融合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同时,采用理实相结合的育人方法,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技术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还要通过创建产教融合教育基地的方式,突出高职院校教学特色。从而形成一体化和具有组织结构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提升学生在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