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锐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合成小学 广东广州 510850)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思维性,对于学习经验还不丰富的小学生而言,自主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直接让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非常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心理,会严重阻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1]。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可以降低自主学习的难度,能让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开阔自己的学习思维,高质量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的高低划分成实力均衡的不同学习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对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解决老师提出的自主学习任务。如总结四边形的特征、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什么、探索测量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有效方法等。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对课堂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思维,让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高质量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最饱满的状态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的探究,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竞争学习,为学生创建一个浓厚的数学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竞争欲望,让学生以更积极的状态开展课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例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始终以最积极的状态开展课堂知识的探究,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并组织小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如在课堂上教师每讲解完一个知识点以后,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消化知识点,在小组完成知识点的消化后,教师随机从每个小组中抽选一名成员,提出相关问题检测他们对知识点的消化情况,正确回答出问题的学生可以给自己所在的小组获得相应的加分,未能正确回答则所在的小组需要减去相应的分值,在课堂所有教学任务完成以后进行分值统计,获得分值最高的小组可以获得老师的奖励,而分值最低的小组则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良性竞争,非常符合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征,能让学生以更积极的状态投身于对课堂知识的探究中,学会在学习中积极地帮助他人,形成正确的合作意识与团结精神,进而增强数学课堂的魅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到充分的数学学习发展,教师在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3]。分层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所提出的一种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分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能够切实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学习“面积”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进行层次划分,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实施不同的合作学习引导。例如,对于学习水平较高层次的学习小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引导他们自主探索比较日常常见物品的面积大小的有效方法,让他们进一步感受比较策略的多样化,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中等层次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直接向他们传授一些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对这些方法进行验证,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层次的学习小组,教师则可以结合具体的实例和画图活动,让他们先深刻认识图形及物体表面积的含义,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加大学习难度,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去消化与接受教学知识。在分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小组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还可以引导同一层次的学习小组进行良性竞争,激发学生强烈的竞争欲望,让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突破自我。落实分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合作学习需求,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具针对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所收获,进而实现班级整体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在教学发展中还具有非常广阔的上升空间,为了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价值,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相应的优化与创新,为学生创建一个有利于他们学习发展的合作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切实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实现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进一步前进与发展,进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