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宁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惠风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蕴涵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品质,推崇重精神轻物质的人生态度,崇尚“以人为本、厚德载物”,追求和谐、大同、天人合一,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是少先队培育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教育资源。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2015年,全国少工委发布《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将学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活动课程的基本内容,推出“传统经典文化在我身边”主题活动。近几年,我校少先队组织积极探索与研究,创造出了许多新颖有用的实践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1]。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先队员,我们该如何将传统文化学习与少先队培养有机结合,激发队员们主体性、能动性,使少先队德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提出了打造美丽校园、大手拉小手、开展多彩活动、引进社会力量的“四维导向”的德育模式。
校园文化在育人氛围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斯林所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为了让校园文化更好地发挥作用,大队部的所有中队、楼梯过道、走廊通道等各种布置角等都要求按照当月文化主题,一月一次更换作品,其中四至五次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中秋团圆月、腊八节的由来、红红火火过大年等,所有作品都要求队员们手工制作,每一个制作过程都是一次受传统文化教育洗礼的过程。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少先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助于队员们走好未来人生之路。为了更好地培养各年龄阶段的少先队员,帮助少先队组织有序渐进化成长,大队部实行了分层序列化德育培养和“学长制”双轨制的策略。
将少先队德育教育这个大目标根据队员不同的年龄特点分成不同层次,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分层序列化德育教育,能提高少先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体现少先队德育的阶段性和成长性。
“学长制”是挑选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队员,经过针对性的培训,对低年级队员开展适当的帮扶和指导,从而帮助低年级队员尽快度过入学适应期的一种管理模式。
少先队员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学校,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少先队阵地的重要渠道。大队部通过有机融合传统节日和拓展课程举办多彩的活动,设计丰富的课程,充实队员们的学习生活,推进少先队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促进队员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2]。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大队部通过丰富的课余活动,让队员们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每一个活动的开展既是文化的传承更是队员的自我道德教育,让德育教育变得可触摸、可行动。
我校开设多门校本拓展课程,在众多课程中,设置了中华传统经典课程,通过语文、数学、艺术、体育等四个领域10多门课程的开设,让更多的队员深深爱上祖国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队员心中生根。
大队部活动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家长们也非常愿意参加,家长带着队员们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许多家长还会走进班级,为孩子进行“防治诺如病毒”专题讲座,讲授“我是小法官”“图图爸爸讲故事”等课程,拉近了家校关系,也让教育的意义更加深远。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少先队德育教育的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培养人的艺术。近几年,我校通过“四维导向”的模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了队员的各方面素养,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队员,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意义,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第一,少先队阵地建设得到提升。教之首,德为先。德育教育是大队部教育的主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学校德育教育中,充实了小学德育内容,也有利于促进大队部德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德育作用的广泛实现。队员的表现也给学校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得到真正落实,我校也被评为宁波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第二,队员的文明素养大有提升。随着课改的深入,知识的飞速增长,教育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在中队辅导中,大队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和教育途径,通过传统文化与中队德育相结合的方式,让队员们在特定氛围中体验、思考、感悟,逐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第三,家校的合作关系更加和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不仅是学校的工作,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肩负着尤为重要的育人责任,大队部举办活动时经常会邀请家长,家长也很愿意主动参与,许多家长走进校园,为少先队员们上各种公益课程,开拓视野,他们还带着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提升了少先队员们的综合能力素养,为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的优秀品德是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不断熏陶、陶冶才不知不觉塑造而成的。我校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少先队德育教育课程有机融合,全方位多维度对少先队员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中队德育教育渗透到每项工作中,做到育人润物细无声,为中队德育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