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兵
(重庆市武隆区鸭江镇中心小学校 重庆武隆 408500)
在平常的音乐课堂上,音乐欣赏基本都是以听为主的,但听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引导学生听唱音乐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增强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更深刻地理解,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音乐思维被调动起来,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才能够大大提升。例如,学生在欣赏童声独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时,主题音乐十分鲜明。乐曲为两段体结构,采用主副歌的形式写成,主歌为第一乐段,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组成,每一乐句都从较低的音起句,上行后再下行,由较低的音收句,我们先学习了第一乐段主题音乐,表达了夜深人静走过老师窗前时激动起伏的心情;第二乐段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感受,即把对老师无限热爱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这无形中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学生的理解就会深刻一些,在学生学习了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后,再来分析整首乐曲的结构布局,就变得简单多了。
音乐在我们视觉领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利用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源能让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音乐,而且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来看,直观的视觉印象往往给学生思想的冲击更大,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欣赏课《山村来了售货员》这一课时,我先请学生欣赏了唢呐独奏视频,首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感受乐曲描绘的售货员上山、吆喝卖货以及山民争相购货的场景,最主要的是还能更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增长了乐理知识。在其他的音乐欣赏课中,我也引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这样能使音乐在学生的脑海里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对于更好地理解、欣赏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现代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音乐课程也不例外。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1]。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来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和感悟,对音乐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意识。
例如,在欣赏《金蛇狂舞》时,我们可以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金蛇狂舞》是音乐家聂耳根据民间音乐《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全曲呈现了江南一带端午节赛龙舟时的热闹场面。它发挥了各种民族器乐的特征,表现了欢乐祥和的生活画面。我们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想象划手们飞快地划着桨,急促的锣鼓声此起彼伏,龙舟像箭一样飞速前进,船上的灯火倒映在水面上,紧张而欢腾。而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本身就是善于思维和想象的,教师可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把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结合,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当然,因为年龄段的局限性,很多时候要想达到预设效果是需要教师来精心准备教学流程,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所涵盖的内容、音乐形象本身的理解,让学生的思维得以释放,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表达,真正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音乐想象的翅膀一起飞翔。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教师手语运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课堂上,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点微笑都能启发感染学生。在没有文字结合的抽象器乐作品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往往能触发学生八感受到的音乐用肢体动作形象地表达出来,加深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跟随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速度和情绪起伏。边听边动,还能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比如在欣赏《苗岭的早晨》时,在听第一段音乐时,教师用手势做沉睡状,然后皱眉打哈欠,伸懒腰,做出被鸟叫声唤醒状。看到这一系列的动作,学生也就跟着教师的感觉投入到音乐中了。进入第二段快节奏后,教师用手打着节拍,身体随着音乐摇摆,学生受到教师的情绪感染,也一起拍着手,一同感受音乐作品所描绘的群鸟跃上枝头共同欢唱的热闹场景。课堂顿时充满了伴随着音乐节奏的掌声,成了热闹的海洋,欢乐的气氛达到高潮。
总之,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小学音乐课是需要教师精心结合学生实际预设课堂教学的,要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流程,多种角度、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要从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来开展教学活动,以生为本,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