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琳琳
(河北省晋州市第二中学 河北晋州 052260)
高中阶段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存在一定差异性,而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导致教学活动难以真正实现覆盖全体学生,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掉队的问题,还会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学习效能。在该情况下,高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势在必行。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其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自身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是结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的要求,并根据教材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照教学大纲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把学生依次分为A、B、C三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进行的分层设计,主要是为了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结合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学生个别差异,把学生认知活动进行划分,划分成为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中完成适应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任务[1]。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具有面向全体和兼顾两头的特点,慢慢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是不同的,对于新知识的掌握速度也是不同的,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利用一刀切教学模式,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也很那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改要求相违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认知等要素,创建学生分类分层基准与规范,保证学生分层有效性。A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理解数学知识存在一些偏差,数学基础相对较差;B层,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课堂参与性一般,数学成绩在班级中间水平;C层,数学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具有较强的课堂参与意识,数学成绩较为优秀,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此外,在对学生分层式,教师应积极听取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并利用流动分层的形式进行分层,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应结合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调整分层情况,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分层效果,为开展分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想要有效提升分层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目标,是预期达到标准与学习效果,可以促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明确,这和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具体化和学习能力层次化相符合[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促使各个层次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时,针对A层学生,要求其可以掌握指数函数图像、概念、性质等知识点;针对B层学生,要求其可以掌握指数函数图像、概念、性质等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归纳01时函数性质与图像的差异,提升学生类比分析能力;针对C层学生,要求其在可以掌握指数函数图像、概念、性质等知识点、能够归纳01时函数性质与图像的差异的基础上,能够利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数形结合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分层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可以有效提升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效率,还可以促进各层次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而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与此同时,学生自我评价的出现,有效促进了传统教学评价的改革,有助于提升评价合理性、科学性,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对学生预习、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度、月考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积极给予学生经常性、动态性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为后续开展分层教学提供依据,还可以促使每个学生了解自身情况、学习成绩、学习效果,明确自身的定位。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发展性眼光,客观准确的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提升和发展。其次,教师需要注重个别性评价,针对学习态度发生较大改变、获得较大进步的学生,可以进行公开表扬与鼓励,激励其他学生共同进步,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和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利用分层教学,通过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教学手段,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进行高效学习,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