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6)
李子柒的短视频是近期互联网短视频中独树一帜的作品。网络搜索关键词“李子柒”,搜索结果涉及李子柒原创短视频作品、新闻评论乃至李子柒品牌商品、模仿作品等诸多内容。李子柒短视频在走红的同时,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且兼具品牌效应的文化现象。李子柒及其作品吸引了国内外诸多媒体的关注,相关新闻报道层出不穷,海内外网友好评如潮。李子柒的作品对于文化传播、国际交流有着积极的意义,其商业宣传模式也有极高的借鉴价值,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李子柒的短视频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是由其内在的审美价值所决定的,故从美学视角分析其备受瞩目的缘由极有必要。
网络火爆的短视频,通常具有较快的节奏,以短暂的愉悦给人瞬间的感官刺激,但转瞬即逝。而李子柒的短视频以重塑现代田园生活、回归自然吸引众多网友,古法工艺、原始材料、“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传统劳作画面、“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意趣等,都在其作品中实现重塑,复归大众视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一直流淌于华人的血脉中,“中华文化的基调是儒道互补的:儒家思想是进取的、伦理的,而道家思想是退避的、自然的。两种取向构成了中华民族双向的精神境界”(1)杨春时:《中华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78页。。这种双向境界存在于广大中国人的精神之中,传统的美学意向和审美趣味也杂糅于中国人的审美观中。李子柒短视频中道家思想的“道”与“恬淡”自成高格,与华人观众的审美意趣形成共鸣。
李子柒的短视频注重再现原始,尊重原始材料、原始的生长周期,依古法炮制形成食品或工艺品。短视频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为一年,以太阳的东升西落为一天,植物按照自然法则、生命法则产生不竭的生命力量。在她的视频中,观众可以看到作物发芽、生长和结果的全过程。
“‘道’产生混沌的‘气’,混沌的‘气’分化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互相交通形成一种和合的状态,万物就从阴阳二气交通和合中产生出来。所以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就是‘气’,也就是‘道’。”(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页;第244页;第311页。老子的“道”是其哲学思想的根基,亦是其美学思想的发端。从老子的“道—气—象”到庄子的“象罔”,再到宗炳的“澄怀味象”,至唐代“境生于象外”的“意境说”,从道家衍生出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审美观照超出事物的表象,直达宇宙本体的“道”,不被审美客体的表“象”所束缚,审美体验来源于“象”却“度物象而取其真”。审美主体通过审美客体不仅能感受到客观物象的外形,也能感受到蕴含其中的宇宙本体和生命的力量。比如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的意象如果表现了‘道’‘气’,就通向了‘无限’,那就是‘妙’,就叫‘同自然之妙有’”(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页;第244页;第311页。。这种由“象”感受“道”的审美趣味,一直停留于中华民族的审美认知之中,成为几千年来艺术作品的美学法则。在李子柒的短视频中,云雾缭绕的山峦,含苞待放的花朵,破土而出的嫩芽,特写镜头下的石头、火焰,都成为自然力量的代言人,彰显着自然的魅力,让人惊呼妙不可言。而这种不可言说的“妙”,就是产生于“道”的无限的力量。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周易·系辞上》)。视频的表达方式跨越了文字的束缚、语言的限制,又被赋予音乐、舞蹈等直观表达,李子柒在用镜头艺术地展现自然的张力、记录万物生长过程的同时,又非1∶1还原,而是将“时空关系的重组与提炼”通过“折叠浓缩”“裁剪省略”“重新组合”(4)刘永昶:《关于时空、韵律与意境——从李子柒看短视频的影像美学》,《传媒观察》2020年第2期,第27-32页。,呈现她对于自然美好的收集和自身审美创造的能力。中国传统的道家审美原则结合现代技术,将春华秋实和寒来暑往动态地表征、直观地显现、艺术地表达出来。观众通过李子柒的艺术创作,感受“妙不可言”的审美体验。
长发披肩的女子身着质朴的服饰采花摘果,眉目慈祥的老奶奶眯缝着眼看风景,火柴点火,竹筒引流,花团锦簇,镜头中的画面恬淡自然,舒适安逸,与现实中钢筋混凝土搭建的世界相去甚远,创造了与繁复聒噪的现实社会不同的质朴氛围,简朴而宁静。“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梅尧臣);“古淡有真味”(欧阳修);“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苏轼)(5)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页;第244页;第311页。。这种宁静恬淡的审美韵味,从古至今备受推崇,往往寄托着创作者无尽的情思。欣赏者在朴素恬淡的氛围中荡涤心胸,以至纯至简的内心感受艺术作品传达出的人生百味和淳厚情感。
“平淡”的审美趣味源于道家思想。“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老子》)。“道”可以给人“恬淡”的趣味,这是一种特殊的美感。“道”是“恬淡”的美学根源,“恬淡”是“道”的发展和演变,是“道”在审美感受的具体化。在李子柒塑造的图像世界中,“恬淡”的风格随处可见。其一是安静的人物性格。视频集中人物话语极少,多为行云流水的劳动场景,种棉花、做美食各个步骤从容不迫,做果酱、绣蜀绣道道工序有条不紊,伴随李子柒平静娴熟的动作、温柔娴静的侧颜,观众可以感受到一种平静的力量,人的韧劲得以彰显。其二是简单的人物关系。李子柒的短视频以祖孙两人的人物关系为主,简单的关系承载着浓厚的情谊。奶奶抱着小狗看李子柒劳动,李子柒出门前为奶奶整理衣服,爱与温暖从祖孙两人的互动中显现,直抵观众柔软的内心。其三是质朴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间乡野鸟语花香,在纯自然的生活环境中,李子柒以淳朴的生活方式,唤醒了观众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中国人大多接受过田园诗歌的陶冶,在儿时便已播下田园风情想象的种子,这种子在李子柒的影像中又被萌发,从而产生共鸣。在李子柒的作品中,人是自然中的人,物是自然中的物,人、物、自然完美融于一体,和谐相生,营运出“岁月静好”的平淡祥和氛围,显示了“道法自然”的自然力量。
李子柒的短视频呈现大量的手工艺制品,原材料取之于自然,耗费时间长,工艺难度大,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几乎所有的李子柒任务都可以抽离出一个基本一致的主谓宾句式。”(6)刘永昶:《关于时空、韵律与意境——从李子柒看短视频的影像美学》,《传媒观察》2020年第2期,第27-32页。这是对李子柒视频集一个精炼的概括,即李子柒做东西。“做”这个动词,在这里指劳动生产的过程,“东西”这个词语则是对于其手工制品的概括。李子柒视频集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不仅劳动成果构成审美对象,还为劳动过程赋予审美价值。
李子柒的短视频带给观众最大的感受就是她聪慧全能,似乎随意一个材料都能被她打造成为工艺品,似乎任何一种工具都能被她变戏法似地制造出来,令人叹服。在《木灯罩》视频中,弹幕“请问李子柒有什么是不会的”,说出了诸多网友的感受。李子柒并非全能,其视频并非生活的实时记录,是经过精心剪辑的再创作,但视频展现的劳动产品确实以精致吸引着广大观众。
视频的精致之处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色彩明丽。辣椒鲜红盐雪白,玉米金黄菜叶青,李子柒的短视频对色彩的使用毫不吝啬,以高清摄影机聚焦,定格最为真实的色彩和纹理,并在后期增强色彩的饱和度以及色彩之间的对比度。猪肚鸡、腊肠、秋梨膏……她制作的菜品从视觉上就勾起了人们的食欲。木灯罩在灯泡的光影效果下似乎重获生机,蜀绣绵密的针脚在灯光下闪烁着独有的微光,令人赏心悦目,为之叹服。二是造型精美。以李子柒多数视频中出现的插花为例,随手采摘的野花,摘完棉桃的枯枝,看似随手摆放,实则暗含搭配规则,枯枝为红花作配,红花为枯枝带来生机,高低层次也显示摘花者的审美。再看上巳节花食,色彩明丽的食品用透明盒子盛放,配以朴素的蓝棉布,主次鲜明,相互映衬,仿佛一幅油画;特写镜头下的紫薯糕用粉白的桃花点缀,这些细节成为点睛之笔,彰显制作者的用心。
劳动的美学意义在中国道家美学思想中早已出现,如庄子在“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提及劳动的愉悦感,“‘技’达到高度的自由,就超越实际功利的境界,进入审美境界”(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1页。。但详尽地对“劳动”进行阐释,还需参考马克思的理解。“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第163页;第124页。从劳动过程上来理解,人的主体精神通过劳动投射到对象中,这是劳动者主体能力的体现,人能够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审美观念进行对象化创作。此外,从人的类存在理解,劳动的过程是人的自由度的体现,展现人的智慧和艺术追求,这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第163页;第124页。从这两个层面来讲,人类需要劳动,通过劳动来展现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并在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中获得愉悦感。
然而,在李子柒的短视频中,劳动创造的主体是李子柒并非观众,劳动产品体现的是李子柒的主观意志,依照马克思的观点,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感也应该属于李子柒。那么这种他人的劳动创造能否给观众带来同样的愉悦感呢?答案是肯定的。以下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1.给观众带来愉悦感的是作为艺术品的劳动过程。李子柒的短视频是以艺术品的形象呈现给观众的,劳动过程只是其艺术品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过程也是她的劳动产品。以李子柒制作棉被为例,视频以棉花种植、棉花收获整理、工具制作和棉被制作为主要组成部分,棉花种子从肥沃的土壤中破土而出、开花结果,绿色的嫩芽、娇小的花朵和鼓胀的棉花包,在李子柒的镜头下憨态可掬,作物的生长过程成了艺术品;打磨、修补、上蜡,弹棉花的工具经李子柒的巧手重获新生。分棉籽、拉棉线、弹棉花、缝被子,一道道工序在李子柒的手中行云流水般地完成,李子柒劳动的过程也成了艺术品。此外,李子柒的短视频中有搭窑、蜡染等观众从未接触过的传统工艺,在艺术地展现劳动的过程中,观众快速获得新知,满足了自己的猎奇心理。
2.人有对于纯粹的劳动的需求但没有劳动的机会。“劳动在国民经济学中仅仅以谋生活动的形式出现。”(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第163页;第124页。这是劳动的异化,即人对于真正的劳动依旧充满向往,因为劳动的过程和结果是人类自由意志的展现。联系市场中大量涌现的付费手工制作工坊,如DIY陶艺、DIY糕点等,从侧面佐证了人对于无功利化的劳动的需求,人需要机会将自身的创造力对象化为艺术品,以感受真正劳动带来的愉悦感,甚至愿意为这个机会付费来获得创造的自由。
3.人对于劳动创作有理解和欣赏能力。影片特有的带入能力,可以使人身临其境。有网友评论:“李子柒是一个镜像,在这个镜像中,她实现了同龄人无法拥有的梦想。”李子柒以艺术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劳动过程,成为观众的情感寄托,而观众通过观看视频,感受从无到有创造的快乐。观众对于劳动的需求,与视频中的劳动形成了共鸣,加强了认同感,加深了审美快感。
李子柒的短视频不断在自然的氛围中展现她的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塑造“采菊东篱下”的现代田园生活意趣,将观众暂时性地带入她构建的桃花源中。此时,观众直达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享受片刻的平静安宁,将其视为快节奏都市生活的避难所。
当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传统田园生活成为都市人的向往,他们需要一个闲适安逸的桃花源来安抚紧张焦虑的内心。“艺术作为救苦救难的仙子降临,唯她能把生存荒谬可怕的厌世思想转变成使人借以活下去的表象。”(11)尼采著,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第24页;第32页。尼采的说法虽然对生活有过分悲观的情绪,但是艺术对于人的情感的抚慰作用是真实存在的。审美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调节活动,艺术凭借其独特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个人的负面情绪。
李子柒的短视频无论是画面设置还是劳动过程,抑或是最终形成的劳动产品,都有着温情的外表,给人以希望。她将自然万物等非艺术的审美对象融合于艺术中,再现自然风光,又在再现的实现过程中进行再加工,形成明媚的“日神”外观。在李子柒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网友的评论——“被治愈了”“有一种宁静的幸福感,想去安家”。李子柒为观众展现一方净土,实现了足不出户“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目标。“中国传统美学认为,‘情’‘景’的统一乃是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12)毛宣国:《如何理解“美在意象”说——兼谈对“美在意象”说的一些质疑》,《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4期,第131-143页。李子柒视频集构建了美好外观的景,传达出李子柒的情:对于自然的感受、亲情的珍惜和劳动的快乐,也勾起了观众向往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情。
“除了执着于个体化和制造美的外观之幻觉外,人还有一种更强烈的冲动,便是要摆脱个体化束缚,打破外观幻觉回归自然之母的怀抱。”(13)尼采著,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第24页;第32页。在尼采的理论中,“日神”就是美的外观的象征,“酒神”则是象征情绪的放纵,生命意志的发挥是“酒神”精神的展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个人的力量被慢慢削弱,人无法改变现有的环境,但可以选择暂时远离现实、释放情绪。李子柒的短视频就起到了情感抚慰的作用,具体而言,它来源于短视频中“慢”的魅力。
高速列车、次日达、秒回复,科学技术给社会带来变革、给人的生活带来便利时,也使人被裹挟着进入加速社会。“当所有人都卷入到讲求竞争、效率和速度的世界之中时,‘传统的世界’反而被召唤出来对抗 ‘加速社会’。”(14)曾一果、时静:《从“情感按摩”到“情感结构”: 现代性焦虑下的田园想象——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第122-130页。人们开始回忆“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慢生活,《向往的生活》等慢综艺开始备受追捧,人们在“慢”中找寻舒适的感受、缓解生存压力。“观众的心理时间取决于当时的心理和精神状态。”(15)马塞尔·马尔丹著,吴岳添、赵家鹤译:《电影作为语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20页。李子柒的短视频合理把控节奏,延长观众的心理时间,在电影艺术的时限效果中,观众可以产生时间流速缓慢的感觉,配合唯美的画面,实现心理的降速。
李子柒的短视频要复原作物真实的生长周期、产品真实的制作工序,耗时很长。鉴于时长的限制和观众的接受程度,李子柒采用低速摄影和蒙太奇剪辑,将长时间的过程进行压缩,快速展现“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观众可以在短时间内感受到细致的步骤,看到食材被慢慢地炙烤,蒸汽缓缓地升腾。另外,在“加速社会”中,人早已不知不觉地产生了高效的需求,渴望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果。李子柒的短视频虽然慢节奏、慢步骤,但每一个视频至少都会有一个成品,观众在感受慢步骤的同时,也可快速获得收获的愉悦感。在整个过程中,观众只需要接收信息、放空大脑,视觉所得直达心灵,实现“坐享其成”。
李子柒的短视频不仅有视觉上的美,也有听觉上的慰藉。作品多以中国传统弦乐为背景音乐,节奏舒缓,于细微之处带来平静祥和,带动观众的情感。鸡鸣、狗叫、风声和雨声都成为伴奏,李子柒的作品没有刻意地消音,保留劳作时的摩擦声、点火时的火苗声、炒菜时油迸溅的声音,主人公的乡音在诸多声音中锦上添花,自然声、人声都成了原生态质朴的音乐。在舒缓自然的音乐中,观众的思绪降速,情感变得平和。
但是,艺术中的避难是暂时的,生活的快节奏依旧没有改变。李子柒短小精炼的视频时长,正符合快节奏生活中的都市青年的需求,只用碎片化时间便可完成一次短时间的情感旅行,成为他们在忙碌工作中的世外桃源。《光明日报》评论李子柒:“润物无声中传递直抵人心的力量。”(16)刘琛:《润物无声中传递直抵人心的力量——李子柒式短视频走红海外的启示》,《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5日,第13版。李子柒的短视频结合传统审美思想和现今社会观众的审美需求,重塑现代田园生活,展示超凡脱俗的画面美,带领观众感受自然的力量。她将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进行再创造,精致的劳动成果、自由的劳动过程,都为观众带来别具一格的审美体验,为观众展示中国传统手工艺者的匠心。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李子柒用自己的镜头构造了一个与当下生活状态不同的桃花源,直指人心最深处田园牧歌的记忆和淳厚温暖的亲情,抚慰现代都市人疲惫浮躁的内心。李子柒的短视频在给予人审美快感的同时,又给人以审视自身的契机,关注到自身的情感需求,进而产生对于社会发展的思考,即高雅的美感体验、纯粹的劳动创造、宝贵的亲情、舒适的心态等重要的人的需求,不能成为社会飞速发展的牺牲品,社会发展同样需要考虑“人”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