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诗瑶
(太仓市浏河镇幼教中心紫薇幼儿园 江苏太仓 215400)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教学活动形式之一。它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育者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进行设计,围绕着幼儿园的五大领域展开,且每个领域的内容都是互相渗透的。这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材料和玩具等,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喜欢的活动内容,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分享讨论来获得经验、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区域活动之所以广泛采用,是因为它给予幼儿一种宽松、愉悦的气氛,既满足了幼儿求知的天性,也充分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能让幼儿高效自主地学习。每一个教学活动一定有它产生的理论依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皮亚杰关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都很好地为幼儿园区域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持。
每个人出生后都会与外界环境进行互动,随着时间的迁移,对待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应对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皮亚杰的研究方法是对个别儿童(他自己的女儿)在自然的情境下连续、细密的观察,纪录他们对事物处理的智能反应,属于质的研究。这种研究方式非常适合幼儿园区域活动,也被很多心理学专家和幼教专家所采用。现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就是属于一种自然的情境。在这种自然的情境下,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我们会发现幼儿心理的发展并不是先天成熟或者通过后天经验的积累,而是起源于动作。可见,动作是孩子们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区域活动本身就具备自由动手操作这一特性。因此,幼儿区域活动的理论依据之一便是皮亚杰的关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1]
每个个体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个体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个体可能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中间的差距就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每位幼儿的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发展的自由性和教师指导的灵活性可以使每个幼儿都达到儿童独立行为和教师帮助行为之间的最近发展区。
区域活动的教学设计应该围绕着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为幼儿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材料,调动孩子们探索钻研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使其在一次次挑战中不断超越自己,并向下一个发展区发展。
首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主题要贴近幼儿生活。例如,小班主题活动“好吃的水果”,幼儿通过活动观察水果的不同特征,认识水果并且能够知道水果的营养价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围绕“水果”这一概念进行创设:美工区“水果涂色、刷颜料找水果、刺猬吃水果、剪贴水果、画苹果”、阅读区“水果蹲”、益智区“水果接龙、水果排大小”和生活区“切水果、制作水果沙拉”等等。
其次,分析主题是否有价值。然后,根据这一主题,教师要规划幼儿通过多少次的活动来实现该主题。一般一个有价值的主题,我们都可以将它的开展周期确定为3到4周左右,让幼儿能充分融入在主题氛围中。在区域游戏中,我们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水平差异投放从易到难的材料。随着时间的迁移,孩子自然而然会在自己的探索或者同伴的帮助下一项项地挑战成功。一个主题可以挖掘的内容有很多。为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幼儿的疑问、经验以及主题的内容进行设计。这样一来,幼儿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活动。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根据这一要求,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活动的意愿,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保持他们愉快的活动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幼儿兴趣爱好的不同,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对区域操作材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小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较小,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感性思维颇多。在准备材料时,教师在前期可以以“家”为主,让幼儿感受到温馨。中班幼儿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以一些形象生动的材料为主,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大班的幼儿生活经验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清晰、合作和竞争意识较强。为此,教师投放一些具有时间概念挑战性的游戏会让幼儿的兴趣更加浓厚。例如,在我们班开展过的主题“好听的声音”中,我在表演区投放了各种动物的头饰和生活中幼儿喜欢的瓶瓶罐罐。在听到动物声音后,幼儿便可开始辨别动物并进行模仿。不仅如此,幼儿还可以敲击或者摇晃瓶内自己投掷的小东西创造各种奇妙的声音。两周以后,幼儿还是对这个表演区充满了兴趣。一空下来,他们就想制造各种声音。[2]
幼儿园建构课程以“儿童发展为本”为宗旨,服从于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的学前教育总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蕴含于幼儿园课程的一切活动中。[3]因此,主题就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心理特点进行编撰的。小班上学期可由“幼儿园真好”这个主题开始,让幼儿走进幼儿园,融入到这个友爱的大家庭中,体验另一群人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因此,区域游戏活动材料要跟着教学计划。教师要营造简单、富有爱心的氛围,不宜投放过于复杂的操作材料。小班下学期最后的一个主题是“炎热的夏天”。教师可结合幼儿在园一年的发展水平以及季节气候投放一些有挑战性、具有季节特征性的游戏活动材料,让幼儿充分融入到炎热的夏天这个氛围中。
每个班级的规模都是不同的。教师要适量投放,材料过多会使幼儿养成散漫、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喜新厌旧、见异思迁、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务必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再根据相应的人数,进行材料的投放。《幼儿园工作纲要》中指出: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提高。因此,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同一个区域也不能为了统一或者方便提供一样的材料,务必要投放一些难度不同的材料,使每个幼儿进入区域以后不会因为难度太高而放弃,相反能够选到与自己水平适宜的材料来完成,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能健康的学习和发展,使其迈向更高的水平。
我国在2003年发布了《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G B6675-2003),对玩具的材料、小零件、合理滥用、正常使用、形状、尺寸、强度、边缘、尖锐、突出物、金属丝及连杆、弹簧等各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在享受玩具快乐的同时,远离危险。例如,很多幼儿园都会投放各式各样的轮胎,供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玩耍。然而,很多废弃的轮胎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废旧轮胎里有橡胶、炭黑、石油附加品、化学混合物等很多化学制品。这些物质都会发生分子运动,挥发到空气里,老化的同时会释放刺激性气体,刺激人的呼吸道,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同时,这些物质还容易滋生蚊虫,传染疾病,甚至引起火灾。对于其他发放的材料,特别是废旧材料的发放,幼儿园应尽量确保其安全,避免不安全因素。[4]
幼儿区域活动环境是指教师为幼儿区域设置空间、方位、材料,以及在这一区域环境下师幼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幼儿同伴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人为因素与自然的总和。活动环境的创设不仅要围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室内外空间情况、动静结合、季节、地域等具体因素。
各班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以及人数确定活动区的数量,巧用教室内外地面以及墙面的空间,通过环境的铺设为幼儿提供与知识点的互动空间,同时也让幼儿在环境中能做到在玩中学。首先要彰显互动性。教师要让每个幼儿都能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和同伴合作互动,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其次要凸显教育性。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创设丰富多彩且具有一定教学成果的环境。例如,针对主题“春天来了”,我们通过春游和幼儿一起捡了许多树枝树叶,回来后将其布置在了主题墙,把手工区的树枝装饰插在花瓶里面,从而装点教室。每个这样的主题能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师还可将幼儿利用周末完成的调查表贴在教室里,以增加幼儿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最后是要注重趣味性。环境布置中可以加入幼儿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这样不仅让幼儿与环境之间产生了互动,还使环境充满了幼儿天真的童趣。
活动区布局应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有效利用阳台、走廊、桌面、窗台、橱柜、楼梯、窗户等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例如,我们班美工区设置在靠栏杆的地方,我们将栏杆装上了网格,将幼儿每次在美工区完成的作品都展示在了网格上。布置不要影响幼儿自由交谈的展开,要根据各类活动的教育功能及特点进行规划,如阅读区应该设立在光线适宜、环境安静的位置。[5]阅读桌之间不要摆放高的书架,否则会影响幼儿一起分享阅读的书籍。建构区搭积木的场地要宽敞,能让孩子们有发挥想象的空间,搭出具有一定代表性或者复杂层次结构的造型。还要注意的就是场地要设置在孩子们不常走动的地方,防止孩子完成的大型建构不小心被推倒。表演区最好有影像设备,供幼儿能够控制音乐或者跟着视频进行学习。表演区的场地相对而言可动性较强,可以放在教室最前面并用小板凳或者隔板隔开,一般都能保证有宽敞的空间。教师在布局活动区域时还要注意动静分开,如音乐区一定要和绘画区分开,避免绘画的小朋友被音乐区的声音所影响。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既是引导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教师应不断在各个区域间进行观察,以便能参与游戏。
每个区域活动都涉及到玩法介绍、制定规则、材料的前期准备等。在建立的过程中,让幼儿参与到制定中来不仅能让规则更加全面,还能体现人性化。例如,针对我班的每个区,我都会让幼儿说一说“在这个区我们需要遵守哪些游戏规则”。阅读区,孩子们说要爱护书本、不大声喧哗、不随意走动;美工区,孩子们说要注意安全、不将剪刀指向他人、不浪费操作材料、要互相帮助、用完的东西要及时整理和归还;建构区,小朋友说要爱护积木、不用积木砸其他小朋友等等。让孩子们参与到制定规则中,能够促使他们自觉地遵守规则,还能使教者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发现问题,制定规则。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幼儿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在不同的游戏中,对待不同的幼儿,教师的指导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美工区中,幼儿遇到了不会的难题时,教师可以先观察他周围有没有幼儿已经成功了。这样可以增强幼儿互相帮助、共同探索问题的意识。如果周围没有幼儿成功了,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步骤图,让幼儿在自己的提示下完成并且不放弃。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很多教师遇到孩子有问题时就急着帮他完成,生怕时间来不及。然而,这样的方式,孩子既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没有学会这个技能。这就是教师的过度指导。还有一些教师总想着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却忽略了孩子不是成人,和成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道理。可见,两种极端的指导方式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