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琦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中学 广东深圳 518000)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也是激发学生潜能的有力武器。兴趣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更能帮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勇于探索,将学习这件事坚持不懈地完成直到最后。因此,无论是在哪个科目中,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心理学者认为:教学中的趣味性本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积极化的情绪,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学生学习动机由外向内的转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此科目的特点,将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挖掘实验和教学中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对于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化学世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有趣的实验。教师如果用心观察、细心去寻找,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种多样。例如,铁生锈,食物腐烂,物质燃烧和爆炸,空气和环境污染等等。每时每刻,在我们身边都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变化。面对这些变化现象,教师都可以带入课堂,丰富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放宽视野,利用这些丰富而有趣的资源,换一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就会有不同的新发现。比如,一个有趣的广告所传递的“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等都可以利用来帮学生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化学;某宝上售卖空气的评价中买家的回复“骗人的,什么都没有”,可以利用来帮助学生感知空气;某短视频中震撼人心的爆炸过程,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这些不仅将化学教学过程变得有趣,而且也更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化学的奇妙和魅力所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而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实验给他们带来的新奇感受也是不可替代的。由于初中化学的教学时间及教学任务繁多,课堂能够完成的实验与学生实验的数量和机会也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实验很难充分发挥它的强大作用,也没有给它充分展示的舞台。因此,教师可以将趣味实验引入课后及家庭中。在安全性允许的范围内,初中化学的很多实验其实是可以在家中完成的,而且很多药品和装置也可以在家中找到替代品。这样不仅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会化学实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展知识,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两全其美。比如,根据灭火的原理,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利用小苏打、洗涤剂和白醋自制灭火器;利用可乐瓶及学习的净水原理,可以让学生自制过滤净水装置;很多蔬菜和水果都可以制作酸碱指示剂,检测物质的酸碱性等等。这样,学生在亲手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化学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愿意主动学习。
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注重知识的讲解和重难点的落实,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这虽然没有错,但缺少了趣味性。教师如果在讲授化学知识和原理的同时把它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加入一段有趣的情节,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具有创新精神,能够突破陈旧的观念,引入学生更为关注的话题和内容。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比如,原子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拆分和重组更像是乐高积木的拆搭问题;中和反应中微粒的结合过程也可以巧妙地比喻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爱情故事。这样既有趣又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印象深刻。新时代教师应该探索和研究多种多样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才是让学生保持学习状态的最好方法。
由于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各不相同,教学工具的现代化水平也并不一样。但是,很多很好的教学方法,在实施中需要依赖更先进的教学工具。这导致教师很多先进的措施和理念在部分学校很难全面地展开和落实。因此,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既简单又容易实现的方法。有些东西越简单反而越好用,且可以经常使用。简单的东西同样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模拟微观世界可以利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小磁铁和小黑板,让学生自己动手感受原子与分子的不同;初中化学中实验仪器的组装可以利用仪器制成的小卡片或者小贴纸进行拼图游戏等。这样既有趣又省时,也能让学生充分感知化学变化过程和化学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是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的热情会感染到每一位学生。教师亲切、生动、幽默的语言,配合眼神、动作等肢体语言进行表达,也是活跃课堂的有利工具。这些也都是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而得来的。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比如,小品中的段子、逼真的模仿、动听的歌曲片段、有趣的笑话、流行的词句等等。这些都可以将难懂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而通俗易懂。深奥的知识形象化,抽象的原理具体化,都会使课堂更精彩,教学效果倍增。有趣的课堂需要一个有趣的教师,而有趣的教师来自于丰富的知识、丰富的信息和丰富的经验。因此,教师丰富的阅历也是课堂趣味性增强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总之,课堂的趣味性有方方面面。其目的都是为了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