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美术馆公共服务系统创新研究★

2020-01-07 00:13:18
山西建筑 2020年22期
关键词:藏品美术馆艺术

郝 帅 王 芳 王 啸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美术馆开始向公益性质转变,这不仅极大的促进了美术文化的传播,而且在服务功能方面也有很大提升。但是真正有时间和精力去参观美术馆的人还是少数群体。如何利用“互联网+美术馆”的思维,开创美术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是创新发展路径的重要方法之一。据统计,腾讯互联网公司旗下的一家原创艺术馆,在线注册人数已经超过百万,每天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原创艺术作品的人数已达1万人次。由此看来,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下,艺术要保持生活的温度、服务于大众,离不开互联网,需要依托网络平台。美术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迎来了网络美术馆的时代,网络美术馆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而且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对弥补传统美术馆只能到实体建筑中参观艺术品的不足有着积极的意义。

1 “互联网+”的相关特性

1.1 大视野下的信息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企业通过具有大视野的互联网平台,得到海量的信息资源,具有与世界任何地方创建联系的连接网,使信息全球化成为可能。开设企业官方网站、建立在线交易支付等电商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等一系列运营方式,使用户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互联网已成为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信息平台。

1.2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转变

人类发展至今,各项社会活动离不开信息(数据)的产生、传递和使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数据的利用效率[1]。互联网将数据线上化,人们通过简单的线上检索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他们所阅览的内容也将通过云计算的方式被记录下来,成为互联网公司所掌握的数据,统计什么样的信息是人们最想关注的,甚至可以说,足够的数据量,代表着我们对于未来发展趋势推算的准确程度,例如百度、阿里巴巴、谷歌等大型互联网公司,他们不仅是线上社交公司,还是大型数据库,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

1.3 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化思维转变

在“互联网+”的趋势下,消费者在产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购买,而是积极的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流通环节,他们所喜爱的将会成为数据产生的主要来源。对于如何更好的对消费者进行考量是一个行业向产业化发展和升级的前提,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化思维变得越来越重要。

2 “互联网+”背景下美术馆运营方式,以及实际案例

2.1 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的转移

2.1.1以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由此可见,通过互联网作为美术馆艺术信息的载体已经成为现代人所接受的信息获取方式。

“互联网+”时代使艺术媒体转变了以报纸、广播、电视、期刊杂志等传统的传播方式,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网上艺术交流平台、设立微信公众号以及打造品牌APP等方式服务广大以网络作为信息来源的现代观众[1]。

美术馆作为艺术文化的载体,其发展背景以及馆内展藏品的基础信息均以线上化的形式公布在官方网站上,参观者通过互联网作为信息窗口,提前对馆内所属艺术家以及艺术品进行了解,并且参观者所浏览的记录会以数据的形式被储存,美术馆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方式统计并分析这些数据,从而得出哪些作品更符合现代人的艺术欣赏水平,以便更好的掌握大众心理,寻找规律,对美术馆今后的发展提供指导,同时,官网还增添门票预定、公共展览活动预约等功能。

2.1.2打造高科技展示空间——数字艺术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方便、快捷、高效的数字化藏品管理模式,成为除藏品特色、数量以及质量优劣以外,决定美术馆档次和地位的又一新的特点[2]。数字化时代并不意味着传统的现场展览模式被取代,而是通过互联网取得更广泛的传播,尽最大可能吸引更多艺术爱好者走进美术馆观看原作。

藏品档案管理是美术馆藏品管理的基础,传统的档案以纸质版的图像、文字为主,虽然看上去更加直观,但缺乏效率,很难快速检索所需要的藏品信息和流通记录[2]。通过将藏品信息录入和图片上传到数字化系统里,可以大大提高藏品管理和信息查阅等过程的效率。

数字化艺术展对于艺术的推广和传播影响很大,对举办方而言,数字艺术展不但可以节约人为布展、撤展、藏品运输以及减少展览过程中对藏品耐久度的磨损[3]。同时,对于参展观众来说,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任何地点获取藏品信息,甚至可以通过新型数字技术,实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环境展示,结合三维立体投影大型环幕的展陈布置,打造身临其境的临场体验。以“数字敦煌”保护项目为例,该项目在对敦煌莫高窟外形、洞内雕塑等文化遗迹进行全面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交互现实等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以数字三维的方式再现洞窟的原型。同时以生动的文字介绍和情景动画等方式,向观众还原了敦煌瑰宝。

2.2 以互联网为主的观众拓展新模式

2.2.1基于品牌形象视角下打造美术馆APP

互联网时代颠覆着大众接触媒介的方式,品牌的营造也随之变得尤为重要,在当前背景下,美术馆应跟上时代的脚步,加快推进互联网战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增强与大众之间的联系,以达到拓展观众的目的[4]。APP作为移动设备上运行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由于操作便捷、应用性能卓越、交互体验感强等特点,成为信息交互与服务的新模式。

美术馆APP作为美术馆互联网服务的媒介,可以通过视觉形象和用户体验两个层面来提高美术馆的品牌形象和社会价值。

视觉形象的构建主要以APP的图标设计、整体色彩运用等方面为主。一个好的标志对于美术馆尤为重要,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的点击下载率。首先是简洁性,要简明扼要,减少不必要的细节,保留核心信息,减少用户的视觉与认知负担,另外,由于美术馆的特殊性,APP图标要有其独特属于自己品牌形象气质的艺术风格,区别于其他美术馆图标,增加归属感,满足用户文化艺术的审美心理,同时增加品牌的认知度和可识别度。色彩是用户视觉感知和识别的直接元素,每种颜色都有属于自己的含义和特色,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安全,很多互联网APP已经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颜色,如微信的绿色、支付宝的蓝色、微博的黄色等。虽然美术馆APP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但色彩搭配不宜过多,无论是图标还是进入程序界面,能否做到简洁舒适是非常重要的,据统计,绝大多数APP界面只有2款~3款颜色。

用户体验构建主要根据不同适用人群打造多种服务功能为主。第一类为艺术家或收藏家等专业性较强类人群,对于艺术品的研究、鉴赏、交易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需求较高,所以此类用户的APP功能主要以美术馆机构展藏品的图片信息介绍、专家点评、艺术交流讲座、艺术品拍卖、品鉴等板块为主。第二类为以兴趣爱好、休闲为目的的非专业艺术爱好者。对艺术新闻资讯、参观导览、购买展票、提高自身审美等方面需求较高,此类用户的APP以线上购票、预约、语音导览、展藏品资讯推送、打造艺术分享社交平台等功能为侧重点的板块。

如此,以品牌形象打造美术馆APP,将会成为互联网拓展观众的新模式。

2.2.2建立线上艺术平台

对于艺术观众扩展方面还可以通过打造集新闻资讯、艺术社交、艺术品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化线上综合平台,以满足不同观众对艺术的需求。

微信是目前手机使用最多的一款软件,它的出现使参观展览变得更加方便,以北京画院美术馆为例,通过关注微信平台的官网信息或朋友圈转发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加展览,由于它的基础是你的亲人或熟悉的朋友,所以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安全性更高、传播力度更强[5]。在参展期间,新增的语音导览功能可以根据观众参观的不同节点,自动发送导览信息。同时,美术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微信导览建立后台大数据库。将观众在参展过程中对哪种类型的藏品最关心的信息转化为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对于美术馆而言也很有价值。

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艺术品的线上交易越来越受到关注,打造以艺术交易为主的综合服务平台也是一种优选的拓展观众模式,相比于线下拍卖,以艺术家、艺术爱好者为主的艺术爱好群体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获取拍卖信息。而且不需要考虑拍卖时间短、场地容纳人数有限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保证等情况,在线拍卖时间可以延长3 d甚至更长,几乎零门槛的条件也为大多普通艺术收藏者开通了渠道。

信息共享线上平台为观众提供包括艺术资讯、知名艺术家、著名藏品等多种信息。例如具有收集世界范围艺术作品能力的互联网平台Artrsy,可以为用户提供全球各个时间节点的艺术博览会、著名美术馆、画廊中所展出的超过15万件艺术藏品,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艺术爱好者均可随时随地进入官网,足不出户的欣赏艺术内容。

3 结论

3.1 美术馆正向着以人为主的“公共领域”转化

当今社会下,美术馆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和传达更多的东西,如卢浮宫、大都会美术馆等早已超越了本身的定义,成为一座城市甚至民族建筑的文明和标志,美术馆不再单单是以藏品的多少和藏品质量作为标准去衡量,而是变成一种开放、民主、多元的以人为中心的“公共领域”,不管是艺术家还是普通的艺术爱好者,每一个通过互联网平台的用户都拥有选择和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观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公共领域”将打破艺术与非艺术的传统界限,将全部范围的网民变为艺术欣赏者,甚至艺术爱好者,真正的为用户提供了开放、平等、民主、多元的平台,实现语言表达丰富化、多元化,推动艺术向前发展[6]。

3.2 “互联网+”时代影响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激发创新元素

“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不仅仅是360°全景展览、3D虚拟展览、全景视频等新型技术上的变革,与此同时,社交媒体所带来的多种交互方式并存的全新运营体系,需要以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方式对美术馆的策展、导览、开展各类艺术教育传播活动等运营模式进行理解。艺术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移动APP等多种艺术传播平台的出现,使广大艺术爱好者可以足不出户接收到美术馆的展览以及藏品信息,这种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的网络平台,使美术馆打破传统的艺术传播方式,不仅使观众突破时间空间上的局限,随时随地了解展品、活动的相关信息,还能发挥互联网方便快捷、覆盖面广泛的自身优势,让更多“隐形”艺术观众变为“显性”艺术爱好者,使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藏品美术馆艺术
少年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艺术学研究(2022年5期)2022-10-29 02:35:38
大同美术馆
现代装饰(2022年4期)2022-08-31 01:39:58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去美术馆游荡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00
纸的艺术
罗妍妍藏品欣赏
宝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6:09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