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哲, 赵美玉, 钟韩珊, 赵丽娅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人类活动紧密相连的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包括城市的公园、绿地、河湖等绿色基础设施.Choumert等的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对城市生态空间及其提供游憩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1].根据《2017年全国城乡建设统计公报》,2016年年末,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为40.3%和3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 m2.这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影响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2].在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绿色生态系统如何增加有效空间、优化系统质量、充分发挥功能,对提高城市的绿色发展能力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城市绿色生态系统作为一种环境资源,由于其服务的公共性和外部性,部分间接服务价值在市场交易中无法体现,因此很多学者通过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3]、旅行费用法[4]和选择实验法[5]等方法评估其服务价值.条件价值法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通过个人使用或保护某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最高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评价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6],最早由Davis[7]于1963年用于森林娱乐价值的评价,后被西方学者广泛应用[8-9].我国由薛达元等[10]学者在1999年用于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的评估中,现已广泛应用于公园[11]、景区[12]、遗产[13]等众多学者所做的非使用价值评估之中.其中多数研究基于经济因素进行解读,但满意度等非经济因素对于受访者的支付行为亦相当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感受、观念等非经济因素纳入研究范围,与经济因素一起分析居民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11-14].
鉴于此,本文中以武昌区为例,采用CVM调查,从非经济因素出发,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有序Ordinal模型及实际调查数据,研究居民对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的支付意愿与影响因素,并对游憩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旨在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提供依据.
2017年,武汉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为39.6%和3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9 m2.在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武汉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绿满江城、花开三镇”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沙湖公园、东湖风景区等十余处绿色游憩空间已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堪称城市的“绿心”.
1.2 问卷设计在武昌周边进行预调查,根据结果对问卷进行改进,采用支付卡式问卷(payment card, PC)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1) 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相关概念及其现状;2) 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信息;3) 居民对武昌区绿地、湖泊等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认知与态度;4)居民对绿色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的支付意愿.
调查问卷的核心估值:1) 如果到武昌区的公园、绿地、河湖等地游玩,需要您每年支付一定的费用,您是否愿意支付?A愿意支付;B不愿意支付.2) 居民支付的情况下,进一步询问支付金额.在预调查的基础上本问卷设置24个支付金额选项(表1);3) 受访者不支付的情况下,进一步询问无支付意愿的理由.
表1 调查问卷支付卡
由于CVM调查中存在偏差因素影响调查结果,根据已有研究[15]结合此次调查,在问卷设计与调查中,通过改进问卷内容、对调查员统一培训等方式进行偏差预防.
1.3 问卷调查根据统计学理论,利用武昌区常住居民数,通过Scheaffer公式[12]确定受访居民的样本数量.
(1)
式中,n为抽样样本数,单位“份”;N为武昌区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万人”;δ为抽样误差,参考其他研究[12,14],本调查抽样误差设定为5%.根据《2017年武汉统计年鉴》,武昌区2016年常住人口为127.4万人,则n=399.87.由此可知,样本数达到400份以上即可满足调查要求.由于CVM调查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偏差,Mitchell和Carson认为600份以上的样本规模可以将WTP的误差控制在15%以内,而美国大气与海洋局(NOAA)则建议样本容量应在1 000以上[16-17].
考虑到准确度与回收率等因素,于2017年11—12月周末白天在武昌区的公园、景区、社区、学校等地共发放1 200份面谈式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得1 002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83.5%.
1.4 游憩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目前CVM价值评估中,常用样本支付意愿值的算术平均值进行估算[14].因此,受访居民的平均支付意愿表示为公式(2),考虑到武昌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服务于武汉市全体居民,其游憩服务总价值见公式(3).
(2)
Q=E(WTPi)·P·α
(3)
式中,E(WTPi)为受访居民年平均支付金额的算术平均值(元/人·年);Ai为支付金额;Pi为受访居民支付此金额的概率;n为有支付意愿的样本量;Q为2017年武昌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的总价值量;P为受访居民平均正支付意愿率;α是2016年武汉市常住居民数量(≥18周岁,人).
2.1 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游憩服务调查数据的描述性分析样本总体呈正态分布,具有代表性,其中男性45.71%,女性54.29%;40岁以下,月收入不足6 000元,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中青年为主(表2).
表2 受访居民基本特征
续表2
变量类别频数频率/%累计比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0.200.20初中202.002.20高中(或中专)13513.4715.67大学(本科、大专)61160.9876.65研究生及以上23423.35100.00月平均收入≤2 000元37837.7237.722 0014 000元27026.9564.674 0016 000元17517.4682.136 0018 000元747.3989.528 00110 000元616.0995.61>10 000元444.39100.00
图1为居民支付金额分布频度和累计频率分布图,由图1可知,正支付意愿问卷585份,占58.38%.受访居民主要支付金额频率从高到低为10、20、5、50与100元,接近中位数的累计比例值为10元,100元及以下的支付金额对累计比例的贡献均为最大,表明居民普遍倾向于支付相对较低的金额.
图1 居民支付金额分布频度和累计频率分布
图2 居民无支付意愿的原因分析图
图2为居民无支付意愿的原因分析图,由图2可知,无支付意愿问卷有417份,占41.62%.其中居民认为“应由政府出资”占43.41%,“收入较低,暂时无力支付”占21.82%,“担心所付费用是否能真正用于保护环境”占17.98%,三者累加为83.21%.还有共16.79%的居民给出的理由分别是“居住地较远,可能辐射不到”(7.43%)、“没有想过,暂未关注”(5.04%)和“其他游憩活动”(4.32%)等.
2.2 受访居民游憩服务支付意愿与数量的计量分析根据对结果的影响,将各变量赋值,具体解释见表3,对变量分别进行二元Logistic与有序Ordinal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4.
1) 居民收入对支付意愿和金额有显著正影响,并分别通过5%和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支付意愿与金额也在增加.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18-19].
2) 居民对游憩服务的发展关注度(P<0.01)、整体满意度(P<0.05)以及是否再次游憩(P<0.01)对支付意愿有显著正影响.表明非经济因素是居民支付行为决策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3) 居民受教育程度对支付意愿有正影响但不显著,而对支付金额有显著负影响(P< 0.05).支付金额并未随受教育程度提高而增多,体现居民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偏差,这也符合其他学者的研究[20-21].
4) 居民性别、年龄及了解程度等因素对支付意愿与金额均无显著影响,可能因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是居民日常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居民认知差异较小导致.
表3 模型变量解释与说明
表4 居民平均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和“***”分别代表0.10,0.05和0.01的显著性水平
2.3 武昌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游憩服务价值评估在研究居民支付意愿的基础上,对武昌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测算.武汉市2016年常住人口1 076.62万人,18岁及以上人口占85%,地区生产总值971.64亿元.根据居民支付金额与频率,利用公式(2)与公式(3)评估武昌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的经济价值(表5).受访居民平均支付金额39.74元/人·年,因此武昌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游憩服务2016年总经济价值约为2.13亿元,约占武汉市当年GDP总量的0.22%.
表5 武昌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经济价值
*为保守估计最大平均支付值,对3位选择1 000元及以上的受访居民,计算时取1 000元/人·年
3.1 讨论本研究支付意愿和金额与其他研究存在一定差异[11-13,21].这是由于CVM调查结果受具体研究对象、受访者偏好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偏差.但本研究的支付意愿与金额均属正常范围,结果具有可靠性.
58.33%的居民有支付愿意,平均月收入水平为3 758.15元(略高于2017年武汉市的人均月收入3 311.42元),平均支付金额为39.74元/人·年,居民收入对支付意愿与金额均有显著正影响.蔡银莺等[22]的调查中家庭收入越高的游客对保护农地景观的支付意愿越高;杜丽永等[23]发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WTP 呈明显的加速递增趋势.说明经济因素对居民支付行为有影响,通常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支付意愿与金额也随之提高.9.08%的居民因收入制约无力支付,平均收入为1 879.12元,但随着其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也会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虽然经济因素对居民支付行为有重要影响,但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支付行为并不完全匹配.非经济因素中,居民对游憩服务发展关注度、服务满意度以及重游意愿对居民支付意愿有显著正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对居民支付金额有显著负影响.牛海鹏等[24]的调查中居民对耕地生态社会效益的认知差异是造成支付率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朱佳佳等[11]的调查中游客游憩的满意度越高、游览次数越多其支付意愿就越高.说明认知水平与游憩体验是影响居民支付行为的重要因素.18.06%的居民认为应由政府出资建设,由于政府是提供游憩服务的主体,部分居民认为纳税已包含一部分支付费用,也有部分居民可能存在“免费搭车”心理.7.49%的居民担心所付费用是否能真正用于保护环境,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武昌区的绿地生态系统会给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总之,认知水平、满意度、观念、受教育水平等非经济因素对居民的支付行为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3.2 结论
1) 58.33%的受访居民有支付意愿,其支付金额为39.74元/人·年,表明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游憩资源的价值受到居民的认可与肯定.而41.62%的居民无支付意愿,主要是因为18.06%的居民认为政府是投资主体或纳税已包含支付,9.08%的居民受到收入因素的制约,暂无力支付,7.49%的居民对于所付费用是否能真正用于保护游憩资源表示担忧.
2) 居民收入对支付意愿(P<0.05)与支付金额(P<0.01)有显著正影响.而居民对游憩服务发展的关注度(P<0.01)、对游憩体验的满意度(P<0.05)以及是否再次游憩(P<0.01)对支付意愿有显著正影响,居民受教育水平(P<0.01)则对支付金额有显著负影响.说明居民支付行为不仅受经济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居民对游憩服务发展的主观态度、游憩服务质量的评价以及重游意愿等非经济因素的显著影响,而支付金额随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则体现出部分居民存在认知与行为的偏差.
3) 武昌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游憩服务2016年总价值约2.13亿元,随着武汉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游憩休闲需求将不断增加,城市生态系统游憩服务的价值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