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演变的因素

2020-01-06 05:06费小宝
人物画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因素

费小宝

摘 要:本文首先对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进行梳理,然后概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的演变过程,其次总结出对该时期审美文化影响最深刻的五大因素。第一,朝廷的黑暗和腐败;第二,世族集团成为魏晋南北朝社会的中流砥柱;第三,士人对于服食“五石散”的熱衷;第四,由于儒家学说的衰颓,使得道家学说兴起,并产生了新道家,也就是魏晋时期特有的玄学;第五,由于气候原因以及对生存资源的渴求而南下入主中原胡族,及其与汉族交流融合过程中激发的民族矛盾。最后阐述了魏晋时期服饰对于隋代服饰的传承及影响。魏晋南北朝有天灾与人祸的双重打击,民族大迁徙,促使胡、汉杂居,双方因文化的不同曾激烈地互斥的时代。此期间也许呈现出政治混乱、经济停滞、文化崩溃、民不聊生的局面。但是,该时期却是“中国美学思想大转折的关键”,同样也是审美文化转折的关键,为后世留下许多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服饰演变 ;因素

一、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复杂多变的时期。统观这个时代,政权更替频繁,干戈不息,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不断,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秩序混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灾荒和瘟疫也肆意横行,百姓在战争与天灾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文人士子们深深的感受到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黑暗与混乱,以及难以把握脆弱无常的命运的无措,他们志向难酬,内心压抑和绝望,纷纷选择逃避现实,想要自我解脱,释放自身的天性,遵循本心与人性之美,极尽张扬自我之能事。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却产生了毫不逊色于大一统的繁荣时期的艺术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风尚更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此时服饰的风格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复杂的因素导致服饰风格的改变同时使得服饰成为了“贵贱”的标志。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演变的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风格演变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种服饰风格是在两晋时期出现的褒衣博带的服饰风格。主要以交领为主,交领是汉族的传统样式,后来发展为对襟的样式,这种衫与汉代时期袍服外形差别很大。从衣饰图案上看,魏晋时期人们喜欢用几何图形的图案,如圆形、方格、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线条勾画呈现出方格纹和夔纹式样。虽然这种类型的图案在汉代就已出现,但并未形成时尚,到了魏晋才成为服饰的主流图案,这种图案应是受西域的胡服影响。从款式上看,衫最大的特点就是袖子宽博,虽然汉族统治者遵循秦汉旧制,但是受到当时社会上盛传的玄学、道教影响,在文士中出现了崇尚虚无、蔑视礼法、放浪形骸的风气,这种精神追求和社会风气又被他们表现在服饰方面,从而出现了当时非常流行的“褒之博带”服饰风格。这种风格的服饰以大袖衫为主,式样宽松,在着装时将前襟敞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着装后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这种服装为文人雅士提供了“超脱凡俗” 的效果,符合当时的审美思潮。山阳县的竹林七贤就是当时的典型代表人物。

第二种是在南北朝时期,连年的战乱与民族迁徙使汉胡服饰文化互相影响。胡服的实用功能比汉族服饰更强,胡服式样比汉族服饰紧身短小, 且下身以直裆裤为主,这种服饰便于劳动人民日常劳作,因此这类宽松肥大的服装最早是在汉族劳动阶层盛行起来。南北朝的时候随着胡服盛行,服饰从图案到形式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南北朝时期在汉人中出现了一种名为“裤褶”的流行服饰。这种服饰原本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饰,最早在《魏志·崔琰传》中就记载了魏文帝在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就穿过裤褶去打猎,到了晋朝,这种服装天子百官都可以穿。裤褶的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这种大袖自两晋开始一直是汉人喜欢的样式,下身的肥管裤与大袖衣的袖子互相呼应,特别是到了南朝时期衣袖和裤管剪裁更加宽大。由于这套服饰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高腰款式,穿上以后给人一种修长的感觉,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当时营养不良导致人们身材普遍偏矮的缺憾,符合当时汉人的审美观念。

三、服饰演变的因素

服饰风格的形成与当时朝廷的腐败有很大关系。晋武帝作为西晋开国皇帝,在建国之初颁布法律,依法治国,并发展生产,废屯田制,责令郡县官劝课农桑,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但在其灭吴后就开始不思进取,荒废朝政,荒淫无度。西晋官员从上到下无不骄奢淫逸,《晋书·何曾传》中记载了宰相何曾在饮食上面 “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而且皇帝每次举办宫廷盛宴的时候何曾都食不下咽,认为这些菜色不如自己的饭菜味美,皇帝也特许他每次自带饭食,再加上魏晋时期官场选拔制度以汉朝的“察举制”为主, 这种选官制度的腐朽性和不科学性显而易见,不以个人能力和德才表现来选官取贤,而是以出身、血缘和门第来确定地位,授官用人。这就导致了士族把持朝纲,任何官员的选派都是士族出身或与士族有利益关系。这种只重门阀,不论才智的做法使得当时许多寒门文人意欲进贤又因身份得不到重用,内心凄凉,由于无法实现个人理想,他们只好沉迷于饮酒、奏乐、等活动,在服饰穿着上用放荡浪行来表达自身的悲愤压抑之情,以此表达对封建礼教朝廷的不满。

此时由于世族强大的社会影响力,魏晋政权之获得,仰赖强大的世族力量支持,除曹魏以外。后来晋取代魏,仍是出身世族的司马氏战胜出身寒门的曹氏。因此当魏晋世族之间流行的人物品藻,反响极为广泛,并引起士人之间的激烈的竞争。人物品评的对象,或是清谈的本领,或是文学才调,或是风采气度,或是整体素养,总而言之,都是人物才情的比较。为了彰显自身的风流才情,世族弟子无不着意于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对自我的身体语言与日常行止的修饰。例如晏女装傅粉、嵇阮放浪不羁、夏侯玄雅量、潘岳与卫玠的俊美、王导的清远识量、顾恺之善画、支道林养马、王徽之好竹等等皆为时人所欣赏。综上,世族集团在魏晋时期登上历史舞台,发挥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这部分人掌握经济实力与政治势力,具备高级文化素养及审美品位,最重要的是具有引领风尚的能力。因此当时的世族审美风尚便是魏晋南北朝审美文化的主要呈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服散炼药盛行的时代,当时文士普遍流行食用“五石散”,原因有二,其一是士人服散与魏晋时期风行的道教养生求仙思想紧密相关;其二是由于魏晋那个时代技术有限,开采矿石极为不易,所以这些原材料并不容易取得,导致这些药物造价昂贵,远高于当时一般的保健滋补药品,甚至有些药价钱堪比同等量的黄金。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只有当时身份尊贵、有经济条件的上层贵族才有资格享有,因此服散迅速发展为魏晋上流社会的时尚风气,成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时尚消费。从服散就可以看出一个人阔气与否,服散成为当时世人追求、彰显其上层社会身份和经济地位的表现,为世人所羡慕。有些没钱购买五石散且虚荣的平民百姓也有样学样,假装服散并表现出石发后的特有行为以佯装名流风度。在大量食用“五石散”后会产生精神亢奋、身体发热的现象,因而当时服饰流行宽衣大袖,袒胸露臂以便食药后身体散热。穿衣尚且如此,穿鞋自然不能够去选择秦汉时期紧致的鞋。魏晋名士们公认的最为舒适和安全的穿鞋方式是弃鞋履而穿木屐。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晋人的画像之中,魏晋名世们多为衣服宽大、不鞋而屐的人物形象。这种有些独有的风度,在作为社会名流的魏晋名士们中蔓延至了一般的民间百姓当中。虽然普通百姓无法与魏晋名士一样,服用昂贵且成瘾性极强的五石散,但是效仿魏晋名士们穿上一双经济实惠且结实耐用的木屐和宽松飘逸的衣袍确是很容易做到的。这样一来,在整个魏晋六朝期间,上至大夫下至走卒,在脚下穿上一双木屐成为了当时的时尚,飘逸的衣袍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社会现象,更被日后的人们看做是名士们豪放率达的象征。

这一时期的经学、哲学以及诸多科技领域均有重大成就。儒学作为曾经的主流意识形态,已然辉煌不复存在,日渐衰落,随着玄学兴盛,佛教传入,道教也得以提兴。玄学作为一种思想和价值观深得人心,深刻影响了魏晋南北朝士人的为人处世和审美趋势,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的兴起,确立了其内在品格和美学趣味。佛教的传入,为中国思想注入了新鲜而不同的血液,其修行仪则、经书译介、传经方式、思想体系、价值观念,对于世人生活、精神及其文艺活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随着当时佛教、道教广为传播,玄学之风盛行,文士们都在追求“无为”和“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强调返璞归真。考古过程中发现了东晋墓拼镶砖画中的竹林七贤在服饰上袒胸露臂、披发跣足图样,竹林七贤作为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不拘礼教,反对当时掌权的司马氏, 也是褒衣博带服饰风格的代表人物。《魏晋记》中也有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裸袒箕踞。”

外部民族割据是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点之一。这时候的外部民族主要指胡族,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游牧民族,简称“五胡”。魏晋时期胡人突然南下的原因,部分学者猜测可能与当时的气候相关。以竺可桢先生为首的部分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气温低于汉朝时期,是一个相对寒冷的“小冰期”。在该时期载入史册的自然灾害种类与频次中发现此时的气候变化剧烈,胡族原始生活地区在恶虐的气候因素下生存艰难,由此对中原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产生了向往与渴望之情,因此迫于无奈选择劫掠与盗窃汉族财富的极端方式。汉人不堪其扰多次组织对少数民族的盗窃行为予以反击,激起大规模的冲突。汉族不堪胡族侵扰以及文化差异而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虽然如此胡族服饰却因其具有实用性而赢得汉族的人民的青睐。以上种种促使胡、汉服饰审美文化发展历程在波浪式前进状态中趋近融合。

四、对于隋代的影响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战火纷飞北方受到鲜卑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影响,服饰上大部分采用游牧民族的样式便于骑射及日常活动;而南北朝还保持着汉魏时期的服饰,由于常年战争生产力被破坏、物质不足所以服饰简朴。隋文帝统一南北朝后服饰还是较为简朴,隋文帝只强调“祭祀之服须合礼经”仅对北周服饰做出调整并没有进行大的改动。到开皇九年平陈后,隋朝一部分采用南朝梁和陈的服饰但北朝服饰的特征仍然存在。隋场帝继位后生产力提升,财力物力充足对服饰等级的差别有了规定,确立了百官朝服及公服制度,后来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从“公服”角度来说随着国家统一,出现了南北服饰融合,进而影响到民间的服饰交融。

结语

正是这复杂多变的政治时代背景和开放的社会风气催生除了魏晋南北朝独树一帜的艺术文化氛围,为中国设计历史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化自信力是支撑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进程中不迷失自我的指路明灯。习总书记指出,千年来不断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今天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力的汲取方式,正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魏晋时期“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生发出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这个时代,人们敢于冲破加锁,挣脱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创造了玄学等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事物。该时期的中国人兼具创新精神与文化自信力,并且在面对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展现出拥有文化自信力的正面典型案例。他们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毫不抗拒外来因素,积极与自身文化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著名的胡汉文化融合,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波斯、大宛等国家的文化输入,魏晋人士也大胆纳入原本的审美文化中, 极大丰富了中华文化,对后期隋唐盛世的产生起到了极大的正面作用。

注释: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6-27 页。

参考文献:

[1]丁鶯.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风格成形简析[J].文化产业,2018(01):44-45.

[2]郭小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风尚[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12):148-149.

[3]郭艳莉.《世说新语》中“服散”之文化解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09):106-109.

[4]余淼.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名士风流的脚下缩影——魏晋木屐[J].西部皮革,2017,39(07):64-65.

[5]周方媛.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服饰审美文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魏晋南北朝因素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探究
简论魏晋南北朝上层社会妇女的悍妒风气
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南人北上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