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华 金芷夷 吕品
摘要:目的:分析眼科健康体检中可疑青光眼的发现情况 方法:取在我们体检中心眼科接受健康体检的20-80岁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可疑青光眼的年龄、性别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高龄检员可疑青光眼的发现率明显高于年龄偏低的检员,各年龄段的可疑青光眼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疑青光眼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成正比,与患者的性别无明显关联。
关键词:眼健康体检;可疑青光眼;年龄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0-046-01
青光眼是眼科疾病中排名第一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已成为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之后全球范围内第二大之致盲性眼病。很多青光眼患者早期没有任何征兆,往往发现时已不是早期,对视力造成不可逆损害。对于青光眼能够做到早期筛查、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持视觉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体检中心这次研究对3386名眼科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可疑青光眼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青光眼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带来帮助。
1 研究方法
1.1资料与方法
2018年1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们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3386例体检者,受检人员主要为公务员、企业、学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退休人员。本组研究对象中,女性1685例,男性1701例,年龄在2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22.4岁。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已确诊、用药或手术后的青光眼患者。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3386例受检员详细登记临床基本资料,排除眼部其他手术病史患者,建立相关健康档案包括:年龄、性别、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眼底情况等。采集病史:是否有青光眼家族史,是否有患有高血压、DM等病史,是否患有高度近視(高度近视青光眼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10倍),是否有长期激素药物应用史,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排除。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前房深度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眼底拍照,观察视盘杯盘比C/D、盘沿形态是否凹陷、视神经色泽及视网膜血管和视神经纤维层。
1.3筛查标准
①两次眼压测量眼压>21mmHg或两眼眼压相差>5mmHg;②视神经有可疑青光眼征包括:单眼或双眼C\D≥0.6或双眼C\D差>0.2;③上方或下方盘沿宽度小于鼻颞侧盘沿的宽度;④盘沿切迹形成;⑤周边前房深度<1/4CT ;⑥三代以内患有青光眼家族史;⑦合并高度近视者。凡具有以上特征的检员均视为可疑青光眼。
1.3.1可疑青光眼严重程度评价标准[1]
观察眼底镜下观察CUP/DISK :将可疑青光眼划分为轻、中、重度 三 个等级。分别为:轻度 :0.6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二次录入核对法,用Excel建立资料库,并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数据分析,计数数据用构成比(%)表示,并对其进行卡方检测,计量数据甲(x±S),并对其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分析 经统计参检的3386例健康体检人群中,发现可疑青光眼患者326例,占调查人群总数的9.63%。 2.2 不同年龄段可疑青光眼分析 2.3 可疑青光眼患者性别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的3386例检员中,可疑青光眼女性为161人,发现率为9.55%。男性165人,发现率为9.7%。男性可疑青光眼发现率与女性可疑青光眼发现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本次研究对眼科健康体检发现可疑青光眼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龄人群的可疑青光眼发现率明显高于低龄人群,各个年龄段的可疑青光眼发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而在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糖尿病及高血压的青光眼高风险人群适当增加筛查次数[3]。建议40岁以后每隔两到三年筛查一次,50岁以后每隔一到两年筛查一次,60岁以后每年筛查一次。青光眼可防不可逆,宜早不宜迟[4]。建议对全民进行切实有效可行的筛查措施,让视神经的一张照进入每个人的健康档案[5]。 参考文献 [1]葛坚.我国近五年青光眼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710-716. [2]杨瑶华,庄韵,郑浩,吴海滔. 眼科健康体检中发现老年人可疑青光眼的情况分析[J]. 医学研究杂志,2013,07(9):158-160. [3]王凤云,陆晓禾,戴萌等. 眼科健康体检中可疑青光眼的发现情况分析[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04(12):266-268. [4]王小中,张国梅,归锦纹,宋汝庸,梅涛,袁坤,吕莉. 121697人健康体检中青光眼的筛查结果分析[J]. 实用防盲技术,2013,01(3):10-13. [5]赵家良.减少青光眼导致的盲和视力损伤是防盲的重要内容[J].中华眼科杂志,2009,45:(10) 86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