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凤
摘 要:幼儿自主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缺乏儿童视角,缺乏有效观察,提问散点;缺乏平等意识,提问主体单一;缺乏推进意识,问题公式化。基于此,本文提出教师在引导幼儿自主探究中,要转变观念,树立儿童视角;注重有效观察,为提问聚焦;树立平等意识,实现双主体互动;树立推进意识,让提问灵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自主科学探究;教师提问
一、问题背景
2019年,我园开始了区级课题《自然资源支持下的户外科学探究的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丰富的户外自然资源赋予了我园儿童充足的户外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师则在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激发儿童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儿童良好的科学求实态度和习惯。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及动力,帮助幼儿形成好奇、质疑、猜测等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因此,本文将以我园课题研究为例,围绕幼儿自主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策略。
二、问题及分析
(一)缺乏儿童视角,提问主观
在实际的儿童探索现场中,教师常常会刻板地认为幼儿必须要老师帮助才能深入探究,才有可能能获得有用的发展和进步。如,常会纠结于:分享评价时间我应该怎样提问才可以让幼儿深入探究呢?”“每个小组都有很多问题,我怎么一一指导他们继续?”“这么多小问题,我如何一一推进呢?”等问题。这样的困惑,正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孩子才是学习和探究主体的表现。
(二)缺乏有效观察,提问散点
只有教师前期有质量的观察才可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所有人都明白在幼儿探索过程教师观察的重要价值,但是却对观察目的和观察方法却是一头雾水。老师们常常是“太平洋警察”巡逻观察,大致扫描幼儿在做什么,但是对孩子们是如何探究的,卻没有深入观察;没有了解幼儿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应对的;没有深入了解幼儿所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得到解决,而哪些成功解决了。
(三)缺乏平等意识,提问主体单一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理念的转变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师幼之间是独立、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拥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表达表现方式,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成人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和理解。这样的意识虽然已经逐步落实到我园的户外科学探究活动中,但教师一旦介入其中,与幼儿发生言语上的互动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将话语权转到自己身上,对幼儿的探究活动不断提出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
(四)缺乏推进意识,问题公式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1而现实探究现场中,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常常停留于简单的描述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等公式化的问题,导致幼儿无法形成深一层的思考和探索。例如,教师经常提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以为只要提了这几个问题,就是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
三、解决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树立儿童视角
教师儿童观、教育观将决定教师行为表象。在研究中,我们借鉴新西兰学习故事中的儿童观,相信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儿童应该建构这样积极的自我认知。”2幼儿的发展并不单纯依靠教师的推进,幼儿有自己的情感、兴趣和思考,幼儿和教师是具有同等生命价值的独立个体。同时,深入学习《纲要》及《指南》精神,不断转变自身儿童观、教育观。从幼儿的视角看整个探究活动。鼓励教师在提问之前思考三个如果“如果我是孩子,我喜欢这个活动吗?”“如果我是孩子,我可能会遇到同样的困难吗?”“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二)有效观察,为提问聚焦
在自主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依然坚持教师承担着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在这四种角色中,观察者的角色是前提,而有质量的观察应该包含多个维度,观察目标的确立,观察方法的选择、观察角色的分工、对观察结果的和谐和解读等,都是影响观察效果的因素。但关键还是教师有把握好幼儿探究现状的思想,了解所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为有效推进提供有价值的支撑材料。学会聚焦式的观察--“站稳十分钟”,有意识地、持续观察孩子探究行为,然后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三)尊重儿童,实现双主体互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等行为的总和。在过程中,师幼之间是平等的,双方都应该彼此尊重、使对话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任何一方是被动的,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往。要有价值地推进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教师在观察之后,按照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尊重幼儿的兴趣点,帮助幼儿按照自己的经验脉络发展,而非外力强迫幼儿按照预设方向去发展。教师要有双主体意识,幼儿也是拥有话语权的。鼓励幼儿发问,这样教师可以理解幼儿的认知经验,促进幼儿思维品质和科学探究素养的提升。
(四)树立推进意识,提问灵活
教师的所有提问都会影响幼儿的思维品质以及方向。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决不是强迫儿童去吸收外面的东西,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把这种思想运用到幼儿自主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提问能否使幼儿产生新的问题,或者产生新的探索方向,提问的过程要有意识的帮助儿童将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激发和成长。提问要避免套路化,注重提问过程中与儿童的互动交流,通过灵活的提问,引发幼儿的深度思考,促进幼儿新的学习生根发芽。
四、结语
教师提问作为实现教师、幼儿和探究主题三者间有机互动的重要方式,能启迪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加深师幼间的双向交流,促进双方在对话中的共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更加有效的提问策略,推进幼儿自主科学探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
[2]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S].
[3]何婷婷.新西兰“学习故事”及其在中国本土化的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
[4]杜威思想评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