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利用微课的策略

2020-01-06 07:52黄高耀
下一代 2020年3期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利用微课

黄高耀

摘 要:“图形与几何”作为课程标准四大领域之一的内容,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图形与几何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微课主要是以短视频的形式,能把一些抽象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具体化。在图形与几何中利用微课,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一元为多元。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学思考力。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利用

“图形与几何”作为课程标准四大领域之一的内容,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单一,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因而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掌握不好,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未能充分培养起来。“微课”是指以教学视频为核心内容,时长一般为5—8分钟,恰好能将知识点融入图片、文字、声音等有效结合的视频中,将较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形象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利用信息技术对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色彩变化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使凭空想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动起来,在动态中,获取对新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效果。因而在几何与图形这个板块中,利用微课可以把一些抽象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具体化,利于学生理解,更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一、化静为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一般都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等,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是图形与几何板块的知识呈现出来都是静态的,有些知识是难以动手操作,需要动态呈现,这时候就可以借助微课来帮忙。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在探究三角形内和这一环节时,学生通过测量和拼图,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0,但是由于测量和拼的三角形的个数都是有限的,为什么这些形状、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都是1800?学生却难以想象,这时候借助《三角形的变与不变》的微课,通过微课学习,直观看到到三角形的动态变化,顶角慢慢变大,底角慢慢变小,从锐角三角形到直角三角形再到钝角三角形,让学生从多角度看懂了形状、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为什么都是1800,感悟到了三角形的变与不变的本质。微课与几何的融合,化静态为动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力。

二、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学生难度

图形与几何部分知识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这部分内容只靠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学生凭空想象,也很难理解这块的知识。但是,通过微课的形式,把这些知识点制作成生动形象而有具体的微课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对知识点一目了然,老师再稍加点拨,学生很快能理解了。在《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中,“对称轴”、“对称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等知识点繁琐而又枯燥,其中一个班上课时我是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讲授这些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花费很多时间,导致这一节课上课时间不够,部分学生也理解不到位。而另一个班,我改进了教学方法,把这几个繁琐的知识点制作成一个微课,课上让学生观看微课,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对称轴”、“对称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填写学习卡时,大部分学习能正确完成学习卡的内容,一小部分学生在稍加点拨后,也能理解这些知识点。通过微课,把图形与几何中的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形象的图形,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三、化一元为多元,让不同学生都得到发展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知道,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认知基础的不同和个性的差异,因此每个学生的发展也不一样,在小学数学中,特别是图形与几何这个板块的知识,差异更加明显,少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强的,课堂上感觉吃不饱,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重点、难点这部分知识没能完全把握,如何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培优补差并且促进中间的发展,微课恰好能弥补这个缺陷。实践证明,微课对不同学生的帮助非常地大,我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后,有几个孩子在做作业时还是不太能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得来的,于是我把梯形转化的几种不同的方式录成微课,发到班群给孩子和家长一起观看,让孩子看微课复习后再做作业,后来这些孩子的家长很高兴地和我说:“老师,你录的微课太好了,孩子和我没看微课前,孩子对梯形的面积为什么要用“(上底+下底)÷高×2”是感到迷茫的,看了两次微课后,孩子对梯形是如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从而推导出面积公式的有了清晰的认识,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公式,做起作业来困难少了,孩子很高兴了,我们家长自己没看微课前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辅导孩子的作业,看了你发的微课,掌握了这些知识后也能给孩子做出一些辅導;也有中等生的学生说,看了这个微课后,我又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更有优等生看了后说,这些推导过程虽然不相同,但是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图形,然后利用形变而面积不变推出了“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就这样一个微课,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总而言之,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一种有效教学辅助方式,在图形教学中,微课的优势更加明显,可以将抽象的图形具体形象化,动态化,能丰富学生几何认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及数学思考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的继续学习以及探索,运用微课这样的先进教学手段,来最大化地提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龙镇.微课来了打破传统课堂的框框.广东科技报,2013(02):1352.

[2]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意义.化学教与学,2013(05):期刊247.

[3]史丽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J/ OL].中国培训, (2017-06-16).

猜你喜欢
图形与几何利用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画与理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