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传统中考招生制度的影响,对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制约作用,影响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随着中考招生制度的不断改革,将素质教育作为评价学生的关键,着重考察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改变传统中考考试制度当中的弊端。本文首先分析综合素质评价视角下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意义,秉承公平原则提出相关改进措施,采取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考招生;素质评价;制度改革
一、综合素质评价视觉下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首先,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辅助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个人能动性,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选择综合素质评价主体时,需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由以往的单向评价向着双向评价过渡,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个人特长、社会实践等,录取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全面评价学生能力
教育的本质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属于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特长。反之,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所采取的考试制度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将学科为主的教学模式,为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参考依据,将学科考试成绩作为关键,同时考核学生的审美能力、身体素养、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养。另外,记录学生日常生活中参与的实践活动,研究学生的学习技能、社会实践能力,将其纳入考试项目当中,将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最终的评价。
二、综合素质评价视觉下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策略
(一)改革命题制度
考试在学校教育当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具体的落实情况,主要由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所左右,命题内容与命题方式,直接决定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考试命题当中所主要涉及到内容,就是教师讲课的重点。因此,对中考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应首先改变考试命题制度。在当前的教育理念下,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考试命题与教学大纲相结合,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还应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研究能力,运用课堂当中所学习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在今后的命题过程中,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减少偏题与难题所占的比例,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二)改革考核方式
在以往的中考考试当中,选拔成绩优秀学生是主要目的,为学生的学习与精神产生一定压力。改革中考招生制度时应对考试模式进行改进,不再通过一次考试决定学生三年的学习成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在每年六月组织初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其中包含学生所学习的九门课程,学生根据现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所要参与考试的科目。将新课程标准作为命题的基本要求,考察学生现阶段所掌握的内容。评定学生考试成绩时以等级的形式展现出来,将其作为学生毕业与升学的主要依据。当学生不认同自身成绩是可继续参加考试,公布成绩时选择分数较高的一次,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改革评价方式
高中学校在招生的过程中不应单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个性化发展情况。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以传统的教学计划作为基础添加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另外,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注重考查学生的素质,采取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关注自身行为。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不断完善与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四)改革录取方式
高中学校改变传统录取方式,不再由教育形成部门统一规划分数线,为各个高中赋予录取招生的权力,学校根据需求制定招生步骤。将教育局所制定的相关条例作为基础,对高中学校的基本录取原则与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并参考学生家长的意见,制定详细的录取招生计划。在录取学生的过程中,秉承着将综合考试为主,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水平测试与素质评定情况采取多元化的录取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够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身能力的机会。下方招生考试权力,采取多元化的录取方式,学生与家长不再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加速学校的改革创新,满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改变传统招生观念,在宏观体制与政策方面进行正确引导,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另外,在出台改革方案之前,综合分析各方面意见,进行全面分析后进行推广,在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将中考招生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秦皇岛市海港区中考体育现状浅析——以第十二中学和十三中学为例[A].曾祺原,易旎.“决策论坛——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7.
[2]脚踏实地 步步为营——清原二中实现中考备考优质高效的思考与实践[A].于永胜.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
[3]中考体育项目发展动态研究及分析——以北京市为例[A].李文超,席凯强,毕长年.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
作者简介:王慧君(1979年09月28日),性别:男,民族:汉,籍貫(精确到市):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永安镇,当前职务:干事,当前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中高考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