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问题与对策

2020-01-06 07:53刘倩倩
下一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中学生对策

摘 要:培养批判性思维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在阐述批判性思维概念的基础上,从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制约因素为出发点,结合中学生的现实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性对策。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中学生;对策

一、关于批判性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确定的说法。最新的表述为:它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1]。批判性这个概念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辨别和判断能力”,二是“规范,标准和准则”,将二者结合可以得出“基于标准规范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2]。有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是人的认识方面综合性的心理特征,智力的高低取决于思维,其核心是思维。思维的批判性、广度性、深远性、准确性等品质表现的越好,反映的深度、广度、准确度、灵敏度就越高。其中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是其最关键的因素。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学习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根据受教育者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与否,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3]。机械学习非常容易让人的大脑变成储物间而不是发明创造的工厂,严重妨碍后继学习,不能做到以学促学,难以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而意义学习可以做到,但是比较难以自发的发生。中学生应当“学会学习”。这不仅关系到当下的教学改革的成果,而且也可以真正促进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制约因素

(一)传统教育及惯性思维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虽然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还是有部分课堂教学存在照本宣科,条条框框这样的教条式输出想象,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以课本为主进行单方面输出式的传授知识,中学生受到标准答案的限制去背诵记忆,认为真理唯一,缺乏问题意识。

(二)对网络的依赖性比较强

现在的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教育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开始导致中学生依赖网络查找作业答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种完成作业的方式会容易让中学生难以培养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不愿思考的坏习惯。

同时,“基于互联网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自媒体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5]。以微博,微信,小视频等为代表性的自媒体应用对于人们快速获取信息以及社交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但是这种碎片式的传播方式以及快餐式的传播内容极易让大众情绪化,在泛滥的信息面前難以保持客观和冷静,从而很容易盲目从众,被网络上的负面信息所影响。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有一部分的教师对于批判性思维的重视度不够。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中学生对于确定性知识的获得和理解,并且在课堂上由于教师有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中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书本知识和标准答案,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权威。

三、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对策

(一)进行课堂转型

因为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将培养批判性思维作为基础教育的课程之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课程设计者声称,批判性思维课程属于各专业中学生共修的提高能力的课程,或者至少是社会科学学科中学生的必修课”[6]。所以,针对我们国家现在中学生存在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差,创新意识淡薄的问题,高校应该在汲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开设以培养及提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课程目标的相关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让学习掌握逻辑知识,培养中学生组织信息,把握整体和局部关系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推进批判性思维课程化,以提高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进行逻辑思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二)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利用好网络工具

身处信息化时代,首先要大力提高中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面对问题能做到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思考,用理论指导实践,切中问题关键,进行合理的质疑和反思,利用好网络这个工具但不依赖于网络;同时在实践中把握理论,明辨是非,辩证地看待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不否定一切也不盲目乐观。

(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把培养批判性思维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之一。其次,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加重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中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挑战权威,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再次,教师要积极构建一个互相尊重,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让中学生在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环境里学会提出问题。

四、结语

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符合当前的教育目标,也能够推动社会的创新发展。无论是从中学生自身的个体发展,还是从社会要求的角度上,高度关注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有意识的训练促进中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能提升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最终目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武宏志.《何谓“批判性思维”》[J].《青海师专学报》.2004(4).

[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里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67).

[3]庄妍主编.《心理学原理与教育》[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6(102).

[4]郭奕鹏.《新时代批判性思维培养与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关系探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8(4).

[5]武宏志.《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教育教学》[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25).

作者简介:

刘倩倩(1993-)女,汉族,山东省济宁市人,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中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