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两意”让“后进”变“先进”

2020-01-06 03:41欧阳彩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0期
关键词:三心心意耐心

欧阳彩红

【摘要】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但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一项内容。后进生虽然在学习等一些方面稍逊了一些,但他们也都是小学生,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是班主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育者应有的情怀。爱心、宽容、耐心、善意及心意,用得恰当,胜似疗药,也许能帮助个别思想后进的学生转变过来。

【关键词】爱心;宽容心;耐心;善意;心意

故事《小猫钓鱼》中的小猫“三心两意”,最后一条鱼也钓不到。教师的“三心两意”能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吗?像故事中的小猫那样当然不行,但如果我们把“三心两意”理解为“用爱心感动,用宽容心感化,用耐心教育,用新意过招,用情意化解”,以此来转变后进生,效果会怎样?

一、用爱心感动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成功和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只有这样的爱心,这样的大爱,才能换来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感动,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力量。班主任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学生们,献给教育事业。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十分注意用爱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在爱的关怀下,激起求知的渴望,进步的理想,转变学习的态度。

担任六(2)班班主任的时候,班上的小杰来自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去世,母亲被判终生监禁。留下一对孤苦的孩子由舅舅监护。舅舅对孩子的态度爱理不理,疏忽管教。小杰从小缺乏父母的爱,缺乏监管,加上家庭阴影一直影响着他,导致小杰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小杰时常身着一身肮脏的校服,上课经常睡觉,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概不管,作业马虎拖沓,成绩可想而知。

笔者对他充满同情,也十分关爱他,更希望他能在不幸的家庭中发奋图强,但是短时间内改变小杰是非常困难的,他也只是一个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他需要爱,可他得不到爱。任凭老师如何给他做思想工作,小杰就是没有一点进步的表现。但是一件小事改变了小杰的态度。

学校组织秋游活动。从学生交上的周记,小杰歪歪斜斜的字里行间透露了他很想参加这次的活动,但小杰的家庭情况很难实现。笔者当时没有多想,或许是母性使然,笔者在班上宣布一个决定:由于小杰表现有进步,老师决定奖励他免费秋游。此刻,笔者看见小杰低垂着头,是高兴?是感动?

当天放学已经很晚,当笔者捧着书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小杰居然守候在办公室的门前。他怯生生地小声对笔者说:“老师,谢谢您。”笔者轻抚小杰的头,柔声告诉他:“孩子,你就是老师的孩子,老师很爱你,所以期待着你的进步。”小杰含泪点头。

这次之后,笔者欣慰地看见小杰的进步:上课积极了,敢于发言了,成绩渐渐有了提高。关键是,小杰开始与同学一起进行课间活动了。小杰那封锁的心最终被老师的“爱”打动了。爱字当头,是为师者的本质,无论何时何地,它都具有温暖人心的功效。

二、用宽容心感化

“宽容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道良药,能够抚平学生的叛逆心理,给予学生宽容的余地,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而在这之前,笔者认为当教师就得严,严以立威,以威取信,“名师出高徒”。但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笔者发现震动学生心灵的、影响学生成长的首要因素不是教师的严,而是教师的“宽容”。学生年幼无知,犯错是难免的,在面对学生犯下错误的时候,有时“宽容”比“严格”更能使学生转变。

笔者班有一个学生,父母离异,后来父亲重新组建家庭,他跟父亲生活。一般而言,在这样家庭生活的孩子或性格孤僻,或非常懂事,或……总之就是缺乏爱的孩子。笔者班的这个学生就是双重性格的组合体。在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笔者就特别关注他,在学习生活中,给予了他一些“特权”——别的学生犯错超过4次,笔者就会采取适当的惩罚。而他,除了和颜悦色地对其做思想工作,还给予更多的“宽容”——经常关心其生活情况。

按道理说,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已经给予了他最大限度的宽容,应该可以好好表现,健康发展了。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疏忽,在周末的时候,他总会趁着家里没有人,跑出去上网,结果家庭作业无法完成。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很多次了。这周五放学,笔者虽然依旧特别提醒他,不可以去网吧,但是他又一次让笔者失望了。当时,笔者很生气,在班上宣布要取消他去旅游的机会。下课的时候,笔者看见他孤独地坐在一旁,旁边的学生也不搭理他。筆者想想他的家庭环境,他平时的表现——他毕竟是一个需要关心,需要爱的孩子。笔者又想起一位教育家说过:“爱是教育的主旋律,宽容是给孩子最好的疗伤良药。”为此,笔者找他谈话,先表扬他的优点,再说他这次的不对,他写了一份“说明书”——保证以后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当然,笔者也同意让他去旅游。他这段时间的各科作业也都能完成了。

实践让笔者体会:以威取信可以得信于一时,而以宽容之心取信却能永远赢学生的心,而且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师生关系的纽带。

三、用耐心教育

某些时候,越是不好管理的后进生,对他们的教育就越需要教师的“耐心”疏导。记得本学期有一次,班中的小初和一个学生下课后打闹,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来。当时,笔者也没有想到什么适当的惩罚措施,就让他自己想怎么惩罚自己。而他说:“老师,我就每天自己完成写一篇小作吧。”笔者顺势说:“好。”笔者对他的要求不高,心想他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但小初的做法改变了笔者的初衷。第一天,早上上学时就交昨天晚上写的小作,第二天也是这样……以后天天如此,从不落下。有时候,笔者还在吃中饭,他就来了,在旁边等着。看着他那坚持的模样,笔者心中曾经些许的不耐烦瞬间烟消云散。他执着,笔者就陪他一起执着。当他的写作有进步时,笔者就对他加以表扬,并且笔者利用这段时间和他谈心交心。(下转第35版)               (上接第34版)此后,小初在生活上有什么问题也会问笔者了。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渐渐地,他的作文进步很大,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也渐渐的少了。

从这件事上,笔者发现做教师一定要树立起“班中无差生”的信念,给予后进生最大的“耐心”。一般说,后进生都有自卑感,与教师感情疏远,只有亲近他们,关心他们,耐着性子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才能渐渐消除其对抗心理,使之诚心接受教师的教育。

四、用“善意”管理

学生违反纪律有时候要受到纪律处分,“无规矩不成方圆”,所谓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有班规。但是怎么样才能使违反纪律的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班主任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地转变为好事?把行为的后进转化为先进?一成不变的教育,难以激起涟漪。教育需要创新,但同时教师也应用友善的态度,走进学生的心灵。

1.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当学生的“违纪”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但作为班主任必须顾及到自己的感性会带来的后果,要以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

在这学期中,有一次上语文课,笔者像往常一样拿着书本走进教室,走进教室时发现在教室的后面有两名学生(小辉、小伟)僵持在那儿,两人同时拿住一张椅子,很显然两人在抢那张椅子。当时笔者很冷静地叫他俩将手中的椅子放下,然后很温和地问他们:“为什么要抢椅子呀?”原来,小辉认为自己的椅子被小伟换了,而小伟则说自己不曾换。笔者看小辉的椅子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没有一味地去追究到底有没有换,而是和颜悦色地问小辉:“椅子哪里不好了?”他也说不出什么不妥,就是认为那不是自己的椅子,脸上写满不高兴。随即笔者微笑着问全班学生:“谁愿意和小辉换一张椅子?”结果大家的手都举起来了,笔者趁机叫学生小媛和他换一张椅子,并且对小媛进行了表扬。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结果那堂课涉及到的那三位学生坐得特别直,听得特别认真。

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能圆满地解决,主要是当时能冷静处理,这样节省了很多时间,班级工作也能避免走弯路。

2.事发后,宜静不宜动。突发事件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对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告状的班主任最反感。这样,班主任工作将无法开展。

3.处理“违纪”事件,宜深不宜浅。我们在处理“违纪”事件时,应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

4.处理“违纪”的尺度上,宜宽不宜严。如果通过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眼神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与学生平等相处,友善交融,真心诚意地做学生的好朋友,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依恋,有效地转化行为后进的学生。

五、用“心意”转化

后进生也是班集体中重要的一部分,他们更需要班主任的了解与关心,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且需要耐性的工作,班主任只有用心帮助后进生转化,真心诚意地关爱他们,在他们心中搭建“心意”的桥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才能从更大的程度上改变自我,获得良好的教育。

笔者班的小新,是出了名的“恶霸”。他体格高大,皮肤黝黑,经常爱欺负班上的同学。学生在他的“霸行”压迫底下更是敢怒不敢言。但他讲义气,爱劳动,尊重老师,特别爱亲近笔者。笔者深入了解得知,小新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只留下年迈的奶奶看管他。奶奶的溺宠让小新横行无忌。如何转变小新粗暴的性格,在教育中不能以暴制暴,必须和风细雨,用心走进他的心灵。

首先,给他信任,让他“当官”。考虑小新热爱劳动,高大结实,给他当班劳动委员最合适不过了。自从他“当官”以后,能积极履行本职工作,無论是课室还是辖区的卫生都比过去干净。每周的班会课,笔者专门表扬小新,授予给他“劳动小标兵”的徽章,从他的眼神里,笔者看到了转变的希望。

一次,笔者走进课室上课时,随手打开讲台的抽屉,抽屉上放着一个苹果,笔者向全班发问:“是谁送给老师的礼物啊?”学生们你看我我看你,这时,笔者看到小新红着脸,有点不好意思。笔者知道,苹果是他送的,于是故意夸张地对全班学生说:“苹果是小新送给老师的,想必一定特别甜。”大家马上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下课,笔者走到他座位,轻抚他的头,柔声告诉他:“你送给老师的礼物老师很喜欢,但老师更希望看到你的进步。”笔者用和善的态度柔化了小新冰冷的心,渐渐地,小新也学会了关心身边的人,学习也开始有了进步。

从这件事上,笔者发现教师一定要树立起“班中无差生”的信念,给予后进生爱心。一般说,后进生都有自卑感,与教师感情疏远,只有亲近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才能渐渐消除其对抗心理,使之诚心接受教师的教育。

在教学的多年中,笔者发现后进生都有潜在的某一方面的才能和好的品格,每当这种光点闪烁时,也正是对他们引导的最好时机。因此,我们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后进生身上的每一个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着力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产生“成功感”。

猜你喜欢
三心心意耐心
丰子恺的“三心”养生法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
最好的礼物,最美的心意
课文学习的“三心”“二意”
新年心意满礼物大搜罗
新时期石油企业领导干部应树立“三心”
欢愉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