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宏程 李益得* 彭旺良 费冬波 曾朝晖 刘瑛 黄忠易
(娄底市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湖南 娄底417000;2 湖南省农林工业调查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湿地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也是自然界中生态功能最高、受破坏和威胁最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的重点是对受损湿地进行保护与恢复,可采取自然恢复或通过生态技术或工程手段修复或重建退化或消失的湿地,恢复到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特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邓正苗等,2018)。国内不少学者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价值、湿地生态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陈翠等,2018;陈伟智,2017; 赵祎等,2016;吴后建等,2015;赵志江等,2018;张齐立等,2018;王雪梅等,2019),为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选取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基础设施、管理等指标对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水府庙公园)进行评估,为湿地管理部门制订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娄底市和湘 潭 市 交 界 处(27°33′31″N~27°49′05″N,112°0′10″E~112°19′32″E),总面积18 445hm2,湿地面积8 092.2hm2,占该公园总面积的43.87%。其中,河流湿地716hm2,人工湿地7 121.2hm2。该区兼具丘陵、洼地和盆地,气候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18℃,年降水量为1 250~1 450mm,年日照时数为1 538 h。公园内分布有虎纹蛙、鸢、赤腹鹰等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 种,樟树、喜树、野大豆等国家II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 种(李益得等, 2016)。
表1 湿地公园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分值Table 1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its weight score of wetland park
根据《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国家湿地公园的评估指标体系由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基础设施、管理等5 类项目22 个因子组成,其权重分值见表1。
国家湿地公园的评估分值按下面公式计算:
式中:αi为4 类评估项目中各评估因子的权重; xi为4 类评估项目中各评估因子的评估分值;W 为国家湿地公园的评估分值。
本文采用以上公式对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评价。评价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8-2025年)》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等(李益得等, 2016)。
水府庙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总得分为81.4分,按照《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水府庙公园湿地生态系统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且湿地生态系统为良好,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基础设施和管理4 个单项均为“优秀”,其中生态系统典型性、湿地面积比例等10 个评估因子为“良好”,湿地物种多样性、湿地水资源等12个评估因子为“优秀”,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湿地环境质量好,湿地景观价值高,湿地恢复工程实施效果明显(表2)。
3.2.1 湿地生态系统状况 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资源补给方式主要是自然径流和自然降水,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 400~1 500mm,主要集中在夏季。水府庙水库拥有4 430hm2的浩淼水域和近5.6 亿m3的库容,是一个以城镇居民供水为主,兼顾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利工程,水资源非常丰富。水府庙公园湿地面积8 092.2hm2,湿地率达43.87%,适合各种类型湿地植物(含水生植物)生长,是华中区和华南区的过渡带,具有典型性和多样性。湿地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植物802 种(湿地植物206 种),隶属464 属、147 科,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5 种;脊椎动物由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实施前的236 种增加到现在的243 种,隶属30 目,82 科,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 种。湿地公园人口密度大、人为活动较频繁,且为湘中丘陵地带,其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公园内的江口至洋潭大坝,人为活动对湿地植物造成了较大影响,通过保护和恢复生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湿地生态系统评估得分为31.2 分,占该项目总分40 分的78%。
表2 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评价分值Table 2 The score of ecosystem evaluation
3.2.2 湿地环境质量评价 据调查,湿地公园的土壤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Ⅱ级标准,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及以上,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Ⅱ级标准,大部分区域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2008)1 类标准。湿地环境质量评估得分19.1分,占该项目总分23 分的83.04%。
3.2.3 湿地景观评价 湿地公园主要通过湿地保护与恢复来保护其湿地景观,其科普宣教场所、生态旅游设施等都与湿地景观、社区环境协调一致,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和谐统一。景观资源、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在科普宣教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具有较高的丰富性、愉悦度、完整度和奇异度,历史文化和湿地文化底蕴深厚,为公众的采风、绘画、文学创作、歌曲创作、商业策划等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具有较高的湿地学、生态学、生物学、地学研究价值,为水府庙流域湿地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周边环境变化对湿地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湿地景观评估得分13.2 分,占该项目总分15 分的88%。
3.2.4 基础设施评价 湿地公园内建有部分设施设备,设计科学合理,湿地公园管理处在仙女寨建立1 个湿地生态监测站,设置办公室、实验室,配置办公和生活基本设施以及专业的水文水质、动植物监测与分析设备及实验仪器。同时,在水府庙沿线建设监测点,对水质进行监测,建立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和动植物监测实施方案等。湿地公园各景点主要分布于涟水河、水府庙大坝附近,通过已建的游步道,结合现有的国省道及乡村公路,内部景观具有多种通达性,覆盖大部分允许进入的湿地景观。湿地公园基础设施评估得分8.5 分,占该项评估总分10 分的85%。
3.2.5 管理评价 娄底市和湘乡市分别设立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管理机构设置合理,职能分工明确,业务上归娄底市和湘乡市林业局管理,行政上归娄底市、湘乡市人民政府管理。已建立3 个湿地保护管理站点,每个站点有专人管理。湿地公园一直致力于社区共管共建工作,公园内的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并能获取一定收益。湿地公园管理评估得分8.0 分,占该项评估总分10 分的80%。
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权责一致、突出重点的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对公园内环库畜禽退出、封山育林、湿地资源保护进行综合补偿。对封山育林影响当地群众林地收入,给予政策性倾斜,延长生态公益林额度、退耕还林年度。
水府庙公园人为干扰频繁,要与退耕还林还湿工程结合,在恢复重建区内通过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湿地修复,将退化湿地恢复到健康水平,为维护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保障。
公园外围交通设施基本健全,但内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应加强环库绿道系统、停车场、交通工具、巡护码头、访客中心、科普宣教中心、湿地生态教育中心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管理机构人员编制较少,无法满足目前的管理,应本着精简高效、按需设岗的原则,增加人员编制,尤其是要增加技术人员编制,引进专业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