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秋椿
(福建省仙游县枫亭中学 福建仙游 351254)
精准教学在数学教育中应用,促使个性化教学活动进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大数据的利用,借此实现精准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数学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在高中数学精准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忽略学生个性发展。精准教学,就是通过对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结果的分析后,根据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发展[1]。但是当前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过程的关注度不够,忽略学生个性上的差异,影响精准教学效果。第二,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是实现精准教学的前提。通过大数据的信息分析,了解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并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教育工作。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采用笔纸的方式进行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无法展示精准教学模式的优势。第三,无法推动教育创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精准教学方法的运用,促使教育创新,实现新课程教育改革。通过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分析发现,教师对教学大纲的依赖性较强,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大纲要求进行,并没有适当的创新。正是因为此,影响教育创新发展,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出现。
教育目标是精准化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精准化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情况,设计精准化教学目标,围绕此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2]。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精准教学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如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掌握基础定义,学会如何应用等等,为课堂教学提供动力。
以《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为例,这一内容主要讲解不等式关系、不等式性质及其运用方面的内容,是整个高中数学生涯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与逻辑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作为精准教学目标,让学生围绕此进行精准学习,以此保证教育的质量。该知识点的重难点是用不等式将不等关系表达出来,学会在真实的情景中建立不等式关系。明确教学目标后,则围绕此开展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学习这一内容,以此完成教育工作。
教学过程程序化,是精准教育活动开展的核心。课堂教学中,需要设计程序化教学过程,围绕此开展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与主动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现程序化教学过程设计:第一,利用大数据建立数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可以将与数学教育相关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帮助教育开展教育工作,为个性化教育工作实施打下坚定的基础。教学课件、网络教育资源等等都可以作为数学资源库建立媒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选择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源,并将此呈现在课堂活动中,促使个性化教育工作实施。第二,大数据与传统教学结合,提高精准教学效果。大数据在精准教学生中,可以检测学生学习过程,能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供精准练习活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精准教学,引导学生注册微信号,并实名关注教师建立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明确教育内容后,则将提前准备好的微课资源分享在微信公众号中,引导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并在线上与教师、其他同学进行互动,答题、解决学习难题。微信公众号平台,会实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并将此以数据的方式反馈出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据,以此实现精准教学。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的数学课程练习测评系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在线上实践练习,借助该系统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并为课堂针对性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便利。
教学评价是推动教育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精准评价,了解学生综合学习情况。传统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忽略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素质与能力。教学评价中,应体现出教育的本质,突出教学过程,展示出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并根据大数据反馈信息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进行整改,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3]。日常教学中,引出课堂大数据采集技术,利用其中的出传感技术、识别技术与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数据分析,以此提升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采集技术可以反映出学生课堂活跃度、参与学习情况,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管理班级,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不足。精准教育不仅体现在学习过程,也应在教学结束后有所体现。在教学评价中应用,展示出大数据的优势,实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精准教学方法的实施,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育中,强化大数据的研究,利用此实现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精准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学会知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