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华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广东东莞 523808)
2018年教育部提出教学改革思路:“系统构建从中等职教、高等职教、本科职教、应用本科到学术研究的培养体系”,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提供政策引领和理论参考[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在高职教育体系下得以蓬勃发展,而在普通本科院校则渐渐边缘化,有些综合型本科院校已经取消该专业的招生。服装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高职教育的学生不能全部满足服装产业的发展需求。为了解决服装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应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设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文研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有利于培养出能够满足现代服装产业对高级人才需求背景下的高水平、高技能与高层次的应用型服装人才,从而适应和推进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
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自主学习、创新创意思维、表达沟通与团队协作综合素质,掌握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服装生产管理、品牌营销策划等必备知识,具备服装产品研发、服装版型设计、品牌销售管理等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以及“崇德笃行、精技创新”的工匠精神和专业品质,面向地区纺织服装行业服装与服饰设计相关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层次的服装教育主要强调培养人才的应用能力、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的是服装技师、服装高级技师及高级服装设计师之类高层次的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有高职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有优秀的创新创造能力,如果说高职培养的是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那么本科职教培养的就是一名作秀的服装设计大师,不仅能够设计服装,还能引领潮流,创造时尚。所以说本科职教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培养的学生要能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够运用基础知识举一反三进行创造创新。就如德国应用型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在理论应用、技术技能的生产生活中优化、创新和创造新技术、新技能、新方法,完成更多新的科研和技术的项目开发[2]。高职教育也会要求服装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并非重点,主要强调的还是模仿和应用,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生产要求,本科职教强调的是创新创造,不但要能够马上投入生产,还要求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产品,以满足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
具有有机交织多种能力的人才称为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在学校期间所学知识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而高职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深度,往往兼顾不到知识的广度。本科职教的学习年限为四年,可以兼顾到知识的广度,可以培养出服装复合型人才。服装复合型人才体现在对服装综合知识的应用上,既要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及技能问题,又要能解决管理中出现的沟通、协调、合作的问题。本科职教需要开展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应用复杂知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本科职教培养的服装复合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特点是:学生除了掌握服装某一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习跨学科或跨专业的技能知识,能胜任服装多个工作岗位的工作。
评价一名大学生的培养是否成功,不仅要看其毕业当年所找工作的状况,更要看其在工作五年之后、十年之后的发展状况。本科职教培养的学生要着眼于其工作以后是否能够持续学习、不断进取,与企业及时代共同进步。中职与高职培养的学生主要是能够符合企业的现实需求,能够马上投入工作并为企业带来利润,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知识面偏窄很难有大的提升和突破的空间,能力和岗位的提高皆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科职教培养的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态度,知识面宽广,基础素质过硬,不但会关注服装产业的发展态势,也会关注国内外的社会经济运行趋势,既能够做好现任工作,也有前瞻性,能够与时俱进,帮助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如果说中职培养的学生是一名服装导购员,高职培养的学生是一名服装店长,那本科职教培养的就是一名区域经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大区总经理或销售总监。
本科职教培养的学生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复合能力及可持续进取能力,这是本科职教区别于中高职的关键特质。当然不是说中高职学生就不能具备这些能力,而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方面,本科职教的学生要求必须具备这些能力,而中高职并不强调和要求学生有这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