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萍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 重庆南岸 400060)
整本书阅读是学生成长历程中开启探究未知奥秘的必经途径,也是提高他们综合能力、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举措[1]。整本书阅读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叶圣陶先生在1941年《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定》一文,他指出:“现在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书,而不该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2]。”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要让学生多读书,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3]。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一直致力于亲亲课程体系的系列研究,以“亲于做人、善于学习、敢于创造、趣于生活”为课程目标,根据学生所需,为促进学生更快发展,进行多种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五、六年级学生对阅读有深入认识,可是整本书阅读却显盲然随意,单一表面。基于这样的背景,课题组启动了“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策略指导的研究”。从了解学情,到教授阅读方法,组织多项活动,多角度有序地推进整本书阅读的课题研讨。
为更好地了解小学高段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情况,笔者对所在学校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解到阅读书类型,再到自己怎么阅读等话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他们对整本书阅读认识的现状及兴趣程度。一是喜欢阅读浅显易懂的书籍,而且缺乏系统规划。例如他们更多倾向于《读者》这样的书文章短小简悍,读起轻松好玩,但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将其同未来长期的阅读习惯,阅读面与量,阅读收获等结合起来。二是阅读时间不固定,甚而因为各种原因时常被挤占。三是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拓展不够。如从《红岩》阅读拓展到其他红色书本阅读,追踪管理不够,以致后面的交流活动就不够积极,内容不够丰富。有了这样的初探,笔者开始从如何上好阅读指导课开启整本书阅读策略指导研究。
小学高段是学生心理思维发展、想象力和情感体验提升重要时段,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就应从具体到抽象,从一本到多本,有具体策略来指导阅读篇目。本文主要以《西游记》这本书为依托,通过设计“导读课”和“推进指导课”等多种阅读课型开启小学高段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活动。
导读课是在推荐一本书的基础上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通过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对整本书有初步的把握,并通过设置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书的封面、前言、人物特点、精彩片段……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出阅读的要求。导读教师应在确保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内化”和“输出”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过程设计和指导方法的思考[4]。
学生自我阅读开始,课题组继续追踪学生阅读情况,从反馈的读书笔记、小报,发现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理解层面不够,系统记录和思考较浅层次,针对问题,课题组老师讨论设计了节阅读记录方法的指导课去上,引导学生多层面去做阅读记录与思考,从圈画到摘抄,再到片段体会,思维导图,读后感等等。特别引导学生做了如何体会《西游记》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西游路上故事链接的思维导图,《西游记》多样写作手法的展示等等,引导学生跳出最初的故事情节阅读,提升到人物分析、语言风格、书本艺术特点等更高层面的学习与思考,提升了整本书阅读的品质。
整本书阅读需要一个系列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还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兴趣,增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乐趣,有利于学生自觉进行整本书阅读。于是通过与学生讨论,决定通过民主选举,成立班级整本书阅读指导小组,依托《西游记》指导阅读,开启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系列交流活动,引导着学生由一本到多本,由点到面的整本书阅读。
定好每周整本书阅读时间,做好阅读计划、阅读记录是推进整本书阅读以保证阅读效果的要重视的问题。
利用兴趣活动、队会班会等活动时间,定期开展整本书阅读的体会思想等交流;由最开始的《西游记》分享活动,到自选书目分享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思想碰撞。包括经典片段诵读赏析,读后感分享,辩论会、小剧场表演等等。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让学生学习着整体把握整本书,交流值得思考的问题,对整本书中重要内容进行研读,甚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示阅读小报,读后感,改编剧本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表达在阅读感想,在互相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
“整本书阅读”思想传承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它对个人思想体系的建立,对个人品格修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5]。让整本书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读书的快乐,引领他们进入广阔的文化空间,建构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