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亮
(酒泉市肃州区泉湖中学 酒泉 735000)
分层教学主要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根据每组不同的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把体育基础较差和体育基础好的同学同时兼顾起来。这种教学方式对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育的不断完善,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在不断创新。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个人的先天优势为基础,通过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不断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其形成体育综合素养。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以核心素养为思想基础,通过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来展开一系列的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不仅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养,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意识,体育文化以及体育品德等方面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就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1]
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使自己身体健康。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够进行合适的体育运动。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相关的体育文化,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文化的引导之下来参与体育活动,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培养体育活动品德的重要性。任何一项活动都具有它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学生只有体会到核心素养,才能正确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体育综合素养。
初中体育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每个主题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教学的方式,并根据体育课堂上教学的目标来设计模块,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
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因为教师资源有限,场地有限,开设的模块也非常有限。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某个模块的内容,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采用分层的教学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总是统一教学,这就忽略了某些体育基础比较弱的学生。就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还是不够的。他们为了考试合格而去选择某一个模块,总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因此,他们缺少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场地和选择体育锻炼的人数过多等因素,被迫选择了另外一项体育锻炼。这就导致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初中体育教学非常有必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只会让学生先进行热身活动,然后在学校的准备活动中,教师都是看着学生先围着操场慢跑两圈,再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做热身操。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比较枯燥和乏味,最终导致其不愿意进行热身运动,以至于对体育课失去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进行准备活动时,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来进行热身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添加一些锻炼学生全身肌肉的武术运动,然后在武术当中增加一些有趣的动作,通过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原有的绕操场跑步改成奔跑类的游戏,让学生能够在进行游戏的同时做好准备活动。这样可以为学生学习后面的教学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在体育当中进行学习,慢慢地融入和参加到体育活动当中,体会到体育课堂上的教育意义,从而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自身的体育综合素养。[2]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化体育教学的发展,教师不应当仅仅重视对学生基础运动技能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育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教师更要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加强对学生体育道德的培养,在引导其养成体育习惯的同时,慢慢地将健康意识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