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婕,陈 飞
(广西医科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退役运动员是我国特殊人才群体,是具备一定运动能力与技术水平并经常参与体育训练、体育比赛,但因个别原因而终止某项体育运动的训练和比赛,经有关部门批准并已正式办理退役招调手续的运动员。由于长时间封闭式训练造成的基础文化知识不扎实、职场生存技能缺乏、人际沟通能力薄弱等原因,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已在社会背景下倍受关注。“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要求社会工作者以平等的合作者身份,从全新的角度看待案主及其周围的环境,并在某种程度上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案主从挫折和不幸的困扰中挣脱出来,最终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从“优势视角”出发,将目光投向于退役运动员优势的发现、潜能的挖掘、能力的建设,有利于促进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解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运动员的更替速度的加快,退役运动员的数量逐渐增多、规模逐渐增大。按照优秀运动员队15%~20%的年更新率,我国每年大约有3000名运动员退役,如果是遇上每4年一次的奥运会、全运会年,退役运动员人数将达到4000~5000人,而其中就有超过40%的退役运动员面临在再就业困难的问题。目前造成我国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现有的运动员培养机制过于强调体育技能训练,从而忽视了运动员文化素质、个性品质、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运动员所拥有的体育技能缺乏理论知识与能力素养支撑,难以将体育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在社会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下,工作岗位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运动员自身的低水平与用人单位的高标准之间存在反差,导致运动员在再就业问题上出现困难。
社会主流文化对运动员贴上“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没文化”、“低素质”的标签,这种不正确的社会认知容易使退役运动员内化为自我认知,失去准确的自我定位能力,并产生自卑、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同时这种偏见型评价容易引导社会群众对运动员的误解,无法为退役运动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再就业环境。
虽然我国针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是由于政策目标过于短视而导致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可实施性,以及政策出台相对滞后、从中央到地方执行力度缓慢,再加上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监督管理环节,使得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人们长期使用的“问题视角”将退役运动员划分成为“问题群体”,过度关注退役运动员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从而忽视了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因此,实现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首先需要将“问题视角”转化成为“优势视角”,从“优势视角”出发,评估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问题、分析退役运动员的优势、提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解决路径。
“优势视角”作为一种以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为视角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强调在某种程度上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服务对象及其所在环境中的优势与资源上,在不断发现、探索和利用其优势和资源的同时,协助他们达成目标、实现梦想,并勇于直面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幸。“优势视角”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实践取向,要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因此,在“优势视角”下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评估应从三方面出发:
2.1.1 退役运动员如何看待自身问题
“优势视角”认为,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都受影响于对弱势、虚弱以及瑕疵的相信。退役运动员如何看待自己将直接影响就业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能动性。退役运动员的自我定位易受社会主流文化的负面评价影响,自我定位失衡将直接影响着就业过程中地积极性与能动性。“优势视角”将会引导退役运动员发现自身优势与潜能,以正面角度去考虑自身的从业能力,弱化自身对社会标签的在意程度,摆脱消极、负面的就业情绪,勇敢面对就业过程中的挫折与困难,增强就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1.2 退役运动员如何评价自身与环境的关系
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理念认为环境影响着服务对象优势、能力、抗逆力的发展,而任何环境都是希望、压力、机会和挑战的混合体。对于退役运动员而言,恰当地对自身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评估将有利于促进退役运动员对环境的主动适应或改造。在“优势视角”的引导下,退役运动员将学会把环境中的困难与挫折转换为机遇与希望,将自身优势与环境优势充分结合到一起,从而摆脱就业环境中的束缚,寻找到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与优势的就业平台。
2.1.3 退役运动员在就业过程中是否体现主体性地位
“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对个人的自我恢复负责,并且相信每个人都具备内在的学习、成长以及改变的能力。 退役运动员自身是改善再就业问题的关键。“优势视角”中指出抗逆力是人们在与逆境抗争过程中所获得的特征与能力,退役运动员在就业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正是激发个人潜能与抗逆力的外部因素。因此,退役运动员需要在在充分发挥、不断强化原有优势的同时,更进一步挖掘不同方面的内在潜力,提升就业困境中的抗逆力。
“优势视角”相信退役运动员自身的潜能与力量,并通过工作者对其优势的挖掘、培养与强化,使退役运动员们能够成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作用以推动现状的改变。在“优势视角”下,无论是静态的个性特质、潜能专长、理想抱负,还是动态的应变心态、处事方式、意义解读都是关注的重点。优势视角相信退役运动员具有改变自身劣势的意愿和能力,并尽力促进退役运动员对自身优势的认同与肯定。
2.2.1 退役运动员本人的再就业优势
退役运动员身上具备许多并非一般人的就业优势,例如超乎常人的坚强的意志力、强大的抗压力、优秀的身体素质以及惊人的运动能力,这些就业优势使他们比一般人更能胜任一些重复性、单调性的工作,并且多数的运动员都拥有较高的智商、较强的学习能力,如果加大相关就业培训教育的人力、物力投入,退役运动员将会很快地进入相应的社会角色,适应社会生活和职场生活。除此之外,很多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在赛场上取得了辉煌的运动成绩,个人形象与事迹已深入人心,是年青一代的偶像与楷模,具备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因此,若能将退役运动员的优势发挥在其工作岗位上,将会为我们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更多的财富。
2.2.2 家庭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支持
家庭成员是每一位运动员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资源提供者和支持者,而在运动员们退役后,家庭在他们的就业过程中将是重要的支持因素。家庭系统的支持主要来自于父母、配偶、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他们不仅能够在物质方面尽力而为地给予补给,还能在其求职过程中为退役运动员们提供信息支持与情感支持。在退役运动员面临求职困难之时,家人们可通过道德规范支持、协助解决困难、适当的工作伦理示范等方式促进退役运动员成功就业,同时一些有条件的家庭还会对退役运动员们给予相关的职业教育,帮助其增加在市场中的就业竞争力,促进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
2.2.3 政府与体育部门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支持
妥善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水平、保持运动队伍的稳定性,加强和保障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对于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有着特殊的责任。国家重要领导人曾先后多次强调要妥善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政府与相关体育部门也一直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进行密切关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有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安置的奖励政策、补偿政策以及惩罚政策,这些政策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而言是重要的制度保证。
以“优势视角”来面对问题的时候,关键不是在与问题本身,而是在于对于解决该问题的信念与潜能,准确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将此视角应用到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的实现路径上,若要做到该群体再就业的充分化与最大化,就必须直面问题所在,甚至超越问题本身,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获取更多有利资源,提供更多社会支持,从真正意义上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
退役运动员需要从“优势视角”出发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了解自己,明确自身的独特性、优越性、可能性,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将自己的优势与潜能充分发挥在社会参与和劳动就业中来。同时,利用报刊杂志、电视节目、广播电台、网络媒介等平台的作用来引导大众关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问题,让公众意识到退役运动员的优势与潜能,并相信他们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提高个人的就业水平,促进公众对退役运动员的重新认识,增加社会各界对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支持、理解、帮助,为退役运动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再就业环境。
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困难的基本手段是提高其文化素质水平。作为一名体育运动员,在熟悉掌握体育项目的运用方式、技巧的同时,还应更深入地了解该体育项目的专业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体育专长的优势,积极保留个人特色的情况下为自身就业获取新出口。而加强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是为退役运动员“增能”的一种方式。退役运动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强化和发展个人能力为重点、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为退役运动员开设定向专业实践课程,开展实用技能的培训,对退役运动员的个人潜能进行进一步挖掘。
政府和体育相关部门作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有力推动者、践行者,对于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有着不可或缺的责任。我国现有政策下的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渠道包括组织安置、高校进修、自主择业、选择创业四种,这些就业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许多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问题。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社会人才资源的配置也日趋市场化,政府在企业用人制度方面已不具备硬性的约束力。在原有政策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时候,政府除了应适时地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政策制度来支持和推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之外,还要注意实施多元化的就业安置,积极拓宽相关政策执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