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歌妓与唐宋词关系研究述评

2020-01-06 20:02刘尊明
关键词:歌妓周邦彦唐宋词

邵 洋,刘尊明

(深圳大学 人文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1)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唐宋词与歌妓的关系,一直未予以充分关注。过去,人们往往从传统伦理道德观的角度观照词人与歌妓的交往,视其为批判的对象,对那些与歌妓有密切交往的词人,如温庭筠、柳永、周邦彦等冠以“无行文人”“浪子词人”之名。近20年以来,这一方面的研究领域日趋拓展,仅就笔者粗略统计,这一时期的专题论文便超过500篇,也有着不少的专题论著。李剑亮的《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1]是这一领域的重要著作。该书围绕词与歌妓的关系展开,提出一些创造性的见解,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词人与歌妓交往的方式、内容、作用和性质。陶慕宁在《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2]中对于宋词与歌妓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从歌妓的表演与词的传播、歌妓的曲子词创作等方面进行分析。

以下对新世纪以来歌妓与唐宋词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做简要述评,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建议。

一、歌妓与唐宋词人的交往关系研究

歌妓与唐宋词人的交往,既是文学现象,也是重要的社会文化学现象。崔延平的博士论文《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3]对北宋士大夫的精神风貌、交游观和交游心态进行了细致考察,士大夫与歌妓诗酒唱和、填词弄弦,扩大了词的传播,刺激了词的创作,使二者间的交游具有了重要的文化意义。该文史料扎实,征引丰富,对于北宋文人与歌妓的交往是一次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梳理与总结。马利梅的博士论文《宋词与宴饮》[4]从宴饮的角度对歌妓与唐宋词人的交往进行分析,认为“主人—歌妓—宾客”的角色结构在宴饮活动中促进了词的产生,从邀客、备宴到正式宴会和回请,宴饮活动对词的催生、对词人词艺的塑造是全面的。赵伟的硕士论文《欧阳修词研究》[5]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生经历,涉及欧阳修与歌妓的交往和宴饮生活的考证,进一步解读其“词的生活化”现象。曾荣耀的《刘过与歌妓交游考论》主要考察了南宋词人刘过与武昌妓徐楚楚、张守宠姬、歌妓吴盼儿等的交游情况,在其硕士论文《刘过交游考》[6]中也有分章节的详细分析。

二、歌妓与唐宋词人的创作关系研究

(一)歌妓与唐宋词人创作关系的整体研究

曹明升的《宋代歌妓与宋词之创作及传播》认为,歌妓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在宋人社交、娱乐活动中唱词侑酒[7](P122-125),揭示了歌妓在宋词的产生与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重视歌妓与宋词的审美特征。朱春花的《论歌妓传播宋词对宋代文人及其创作的影响》[8](P70-72),指出歌妓传播对宋代词人的文学创作、词人的文化定位、女性自身的文化地位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于歌妓与唐宋词人创作的关系,目前学界主要在宏观角度和总体方面进行考察,微观层面偶有涉及,主要考察北宋士大夫的交游、创作与歌妓的关系,征引了大量历史资料予以考证,而对于唐代词人与歌妓的创作,则研究较少,这也是今后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歌妓与唐宋词人创作的个案研究

这一问题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尤以北宋词人柳永与歌妓交往与创作的研究为多,其他词人偶有涉及。

张尧的《柳永与“俗词”中歌妓情感分析》[9](P44-46)通过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从全新角度论证了柳永与歌妓的真正情感和歌妓当时的社会地位。陈登平的《歌妓在柳永词创作中的作用》[10](P22-24)主要从柳永与歌妓的合作、歌妓对柳永的创作特点与风格的影响、歌妓对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所产生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谈歌妓在柳永词创作中的作用。

其他词人,主要涉及对花间词人、周邦彦、苏轼等人的歌妓词研究。如陈梦珺的硕士论文《周邦彦歌妓词研究》[11],从歌妓词定义、创作内外因、创作特点、历史地位等方面对周邦彦的歌妓词进行深入探讨,将周邦彦的歌妓词创作与柳永所作的歌妓词进行比较,对周邦彦歌妓词的系统整理。赵丽玲、蔡梦姣的《偎红倚翠、浅吟低唱中的愤世抗争——试论花间词人与歌妓酒女的观照》[12](P66-69)主要从花间词人的时代心理、唐代流连声色和奢纵放恣的风气、花间词人与歌妓酒女的观照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对于柳永歌妓词的研究,据笔者粗略统计,有20篇左右论文。这些论文中有的论述内容有所重合,可以拓宽研究的思路和角度,如从雅俗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探究柳永与歌妓交往与创作的文化动因和心态。同时,对于与歌妓交往密切的其他词人,如温庭筠、秦观、周邦彦、吴文英学界则较少涉及。

(三)不同词人的歌妓词创作的对比研究

杨秀晨、高书杰的《柳永和晏几道歌妓词的对比》[13](P104-106)主要从词作体质、语言风格和情感深处表达上对比二者歌妓词的不同之处。通过两个人词作的比较,可以看到共同拥有婉约的整体风格、与歌妓相交真情真性的情谊。童敏的《“风流浪子”与“浪漫骑士”的独特抒写——试比较柳永歌妓词与中世纪骑士抒情诗》认为,中国宋代柳永的歌妓词与西欧中世纪法国的骑士抒情诗在两个方面具有相似之处:“一是在文学作品中抬高了女性的地位;二是都带有世俗文学的特征。”[14](P125-128)从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没有把二者联系起来。如果联系起来研究,将会有助于从更广阔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柳永歌妓词与骑士文抒情诗所具有的文学史价值。

三、歌妓与唐宋词的传播与接受关系研究

歌妓与唐宋词的传播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词和音乐的结合,其中的一个重要中介便是歌妓,歌妓对于促进唐宋词的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王兆鹏《宋词的口头传播方式初探——以歌妓唱词为中心》[15](P51-64,P158-159),对于宋词的口头传播的重要方式歌妓唱词进行了研究分析。于宏的《宋词传播中歌妓的角色特征》[16](P181-183),认为歌妓在宋词的传播中扮演着传播者、传播中介、受传者的多重角色。每种角色都对宋词的传播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歌妓对唐宋词的作用,不仅表现在促进唐宋词的传播方面,还表现在对于唐宋词的接受方面,而目前学界对此的关注较少。邓子勉的《歌妓侍妾与词的接受——兼论歌妓侍妾对词集的传抄》认为:“作为应歌而作的词,歌妓侍妾是接受与传播的主体之一,由于职业的特点,她们往往会搜集大量的词作,尤其是名家词作。”[17](P798-802)该文征引大量史料,对于歌妓侍妾对词的传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歌妓在词的接受中的重要作用。

传播与接受本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二者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多关注歌妓在唐宋词的接受过程中的作用,使传播与接受更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唐宋词中的歌妓创作与歌妓形象研究

宋代歌妓不仅以演唱的方式作为宋词主要的传播者,对宋词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还直接地进行词的创作。欧阳珍《以〈全宋词〉为蓝本看宋代歌妓词人及其词作》[18](P52-55),介绍了琴操、陈凤仪、严蕊、苏琼、赵才卿等歌妓的创作情况。曹晖《论宋代歌妓词的创作特色》[19](P50-53)认为,宋代歌妓词人创作抒写真情实感之作别有风味,语言浅近,率真直白。张洁的《论宋代歌妓词》[20](P84-86)将歌妓词总结为具有闺音原唱、奔放不羁、语言浅白质朴等总体特征,并且认为她们的词作中有着浓烈的悲愁意识。透过歌妓词,可以进一步看到歌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虽然宋代歌妓词人的作品数量有限,文学成就不高,但却展示了宋代歌妓的精神世界,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宋代的社会文化。

新世纪以来,对于唐宋词中的歌妓形象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唐宋词中的歌妓形象的整体研究,如崔光慧《宋词中歌妓形象的分析探索》[21](P25-27),将士大夫与歌妓这两个不同的群体所作的歌妓词中的歌妓形象有所区分,并且探析了歌妓形象出现差异的原因;二是对于唐宋词中的具体词人所写的歌妓形象的个案研究,如王琼、洪丹的《论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22](P66-69),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类,将其分为真爱痴情型、幽怨感伤型、自我放纵型等三种心理类型。

对于唐宋词中的歌妓形象的研究,学界目前可能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是分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这种分类可能存在交叉的情况。此外,唐宋词中的歌妓形象,有的不仅是其中的单一的一种形象,还是多种情感和特征构成的一个综合的形象,因此,需要科学全面地进行分析。

五、歌妓与唐宋词的审美与美学角度研究

近年来,随着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和研究角度的不断开放,歌妓与唐宋诗词的研究更加丰富和深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审美与美学角度的研究。彭洁莹的《从歌妓词看宋代文士的审美情趣》[23](P27-29),认为歌妓词反映了宋代文士从正统的受礼教和伦理所约束的审美心理中解脱出来,普遍存在一种“以柔为美”“以艳为美”的心理,认为这使得宋词在理学的背景下也有着情感的舒张和释放,具有审美和思想解放的意义。王晶冰的《一枝春雪冻梅花 满身香雾簇朝霞——试论宋词中的歌妓之美》[24](P63-66)一文,通过解读词作本身,论述了歌妓之美,展示了歌妓的形象之美、技艺之美。朱美霞的《柳永词之俚俗与歌词演奏情境的关系》[25](P71-74)从审美角度展开探讨,认为柳词中多歌妓描写的“俚俗”性质背后代表的就是北宋市井民众“以俗为美”的文艺趣味。

从美学、社会文化学等视角研究唐宋词与歌妓,是近年来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研究视角的不断丰富而出现的新的成果,未来也有很多的研究空间。

六、对于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一)热门问题趋于饱和,多关注其他问题和词人

关于歌妓与唐宋词的研究,目前学界研究的两大热点:一是歌妓与唐宋词的传播;二是歌妓与唐宋词人的交往与创作的个案分析,尤以对于柳永的研究为多。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我们拓展研究的空间,如对于歌妓与唐宋词的接受的研究、唐宋词中的歌妓形象、歌妓自身的创作活动等。除了柳永,与歌妓交往密切的其他词人,如韦庄、周邦彦、秦观、姜夔等词人,可以多予以研究和关注。此外,打破以往多聚焦在宋词的思路,对于歌妓与唐五代词的研究,也是一个可以拓展的空间。

(二)加深对于歌妓这一群体的深刻认识

研究歌妓与唐宋文学的关系时基点应该是对于歌妓问题的理解,因此相关研究需要对于歌妓本身的透彻理解。过去由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的影响,对于歌妓这一群体的认识,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对那些与歌妓有密切交往的词人,如温庭筠、柳永、周邦彦等冠以“无行文人”“浪子词人”之名。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对于歌妓这一问题也应有更加客观和深入的认识。

(三)拓宽视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多视角研究

歌妓是一个社会的特殊群体,她们与社会底层的生活,与文人的交往心态,与都市商业文化,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有着重要联系,其本身就包含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的重要学科内容和知识,例如,从心理学的视角,结合心理学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分析,如唐宋文人与歌妓交往的复杂心理和心态的转变、歌妓自身的心理等,将文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相结合有助于还原唐宋文人与歌妓的词的创作的本貌,更加丰富对于唐宋词的研究。因此,可以拓宽研究的视野和角度,结合社会文化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知识,使得这一问题的研究更加丰富和立体化。

猜你喜欢
歌妓周邦彦唐宋词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周邦彦词研究
宋徽宗吃醋
浅谈柳永词中的新女性形象
宋徽宗吃醋
唐代歌妓与唐诗传播的联系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文化
一部唐宋词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唐宋词举要
周邦彦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