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涵,陈晓云,钱晓璐,倪海祥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 310006)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善用“汗、吐、下”3法,创立了“攻邪论”为核心的学术思想,他对消渴病的认识沿袭了刘完素的《三消论》,提出了“三消当从火断”,对消渴病诊治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其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代表作《儒门事亲》当中。
关于消渴病的成因,前贤医家多有论述,在综合前人的基础上,张从正认为“夫消者必渴。渴亦有三:有甘之渴,有石之渴,有火燥之渴”,其中甘之渴源于《素问·奇病论》中提到的“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石之渴则取自《诸病源候论》中“由少服五石,石热结于肾也”,火燥之渴继承于刘完素的消渴燥热之说。张从正还对消渴病产生口渴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夫石药之气悍,适足滋热,与热气相遇,必内伤脾,此药石之渴也……肾热病者,苦渴数饮,此皆燥热之渴也。”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理论,张从正认为过食肥甘厚腻及咸味食物,长期服用石药等气悍之物的人,容易滋生内热。在此基础上,张从正又提出了“故膏粱之人,多肥甘之渴、石药之渴;藜藿奔走之人,多燥热之渴”,上层生活的贵族与底层生活的贫苦百姓之间因生活习惯不同,消渴的发病原因也有不同。“二者虽殊,其实一也”,虽发病原因有所区别,但张从正认为其中的发病机制是共同的,皆与火热有关,这说明了消渴病的成因不仅仅与生活方式有关,还与火热有着密切的关系。
2.1 “三消当从火断”为核心思想 人们对于火的认识是从大自然以及日常生活中而来的,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三消之说当从火断》中提到:“故火之为用,燔木则消而为炭……故泽中之潦,涸于炎晖;鼎中之水,干于壮火。”他认为火热能够消物,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现象都说明了这点。其后张从正又对人体自身之火进行了分辨:五脏之中,心为君火,肾与心相对;三焦为相火,胆与三焦相对;得其平,相互之间平衡,则能“烹炼饮食,糟粕去焉”,相互之间失去平横,则“燔灼脏腑,而津液竭焉”,自身之火正常,可以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传输水谷精微;自身之火异常,则会灼烧脏腑,导致津液枯竭,以此说明了消渴病的病因与火热有着密切的关系。火热在不同的位置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张从正认为:“故火在上者,善渴;火在中者,消谷善饥;火在上中者,善渴多饮而数溲;火在中下者,不渴而溲白液;火偏上中下者,饮多而数溲,此其别也。”说明了消渴病中不同症状、表现都与火热有关,进一步阐述了其“三消当从火断”的学术思想。
2.2 “以火为因”论传变 在当时,对消渴病的辨证理法归纳最为完善的是刘完素,刘完素不仅吸收了《太平圣惠方》中“三消”分证的思想,还明确使用了“三焦”一词来概括消渴病的病理,将“三消”的病位与“三焦”明确联系起来。张从正继承并发扬了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火为因”的思想及传变的过程,提出“夫一身之心火,甚于上为膈膜之消;甚于中,则为肠胃之消;甚于下,为膏液之消;甚于外为肌肉之消。上甚不已,则消及于肺;中甚而不已,则消及于脾;下甚而不已,则消及于肝肾;外甚而不已,则消及于筋骨。四脏皆消尽,则心始自焚而死矣”。张从正认为,消渴病以火为因,三焦之病因皆与火有关,而火热各有不同,可由表里、脏腑进行传变,最后可传变至心。
3.1 主张“调下并用” 张从正认为消渴的治疗需调下并用,他提出的调法应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含了清热滋阴、养血生津等治疗方法,调下并用中的另一法为下法。张从正善用下法,认为下法在消渴病的治疗中十分重要。基于这种认识,张从正反对使用八味丸治疗消渴,如他在书中提到“后人断消渴为肾虚,水不胜火则是也。其药则非也,何哉?以八味丸治渴,水未能生而火反助也”。张从正提倡使用下法治疗消渴,他在书中提到了刘完素的自制神芎丸,认为其“以黄芩味苦入心,牵牛、大黄驱火气而下,以滑石引入肾经。此方以牵牛、滑石为君,以大黄、黄芩为臣,以芎、连、薄荷为使,将离入坎,真得黄庭之秘旨也。而又以人参白术汤、消痞丸、大人参散、碧玉鸡苏散,数法以调之。故治消渴,最为得体”。可见张从正在治疗消渴病当中并不只是着重于下法,而是调下并用,在使用下法的同时也兼顾扶正。目前,黄芩[1]、黄连[2]、大黄[3]等中药在现代糖尿病的治疗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代研究也发现其中的多种成分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有着明确的疗效。
3.2 兼顾“情志、饮食、节欲” 张从正提出的“下之调之,而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复作”,可见在消渴病的治疗中对饮食、情志、节欲方面的调护也十分重要,否则,纵使治愈之后仍有复发的可能。这些经验在目前的消渴病防治当中也具有指导意义。
张从正不仅完善了“三消学说”,提出了“三消当从火断”的学术观点,而且在消渴病的成因、传变、调护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创新的学术思想。张从正还强调了饮食调护在治疗消渴病中的重要性,西医学也十分重视饮食、运动疗法,是现代糖尿病治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医家对疾病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张从正就是在继承发扬刘完素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的体质、生活习惯、医疗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疾病的认识与古人已不完全相同,如糖尿病的发病已不拘泥于典型“三多一少”的消渴症状,因此作为现代中医,更需要在前贤医家们的经验基础上,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地通过中医药来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