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杰
(重庆市垫江县第十一中学校 重庆垫江 408300)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作为新时代的初中化学老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对师生互动的研究,把握师生互动的内涵、特征和形式等,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才可以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和教学时机,进行有效的互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那么究竟该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师生互动策略呢?下面将针对此主题分析。
在我国教育中,应试教育实施时间较长,虽然现阶段已经在实施素质教育,新课改也得到了深入推进,但很多教育者对新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时间并不长,在对其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师生互动教学作用的发挥。所以,只有准确把握师生互动中的问题,才可以为今后化学课堂的教学提供有效思路。
单一的互动方式。师生互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只有实现与全体学生的互动,才可以将师生互动引导全体学生学习的作用发挥出来,才可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通过对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分析,很多化学老师所运用的互动方式仍十分的单一,即一对多的提问方式,这样的互动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久而久之,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会越来越低。第二,互动缺乏深度。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老师通过与学生在渐进互动中,让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互动内容浅显的问题,这类问题不需要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构建,失去了师生互动的本质意义。第三,互动缺乏公平性。师生互动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现阶段部分化学老师的课堂互动,仅停留在与优等生的互动中,其他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其中,久而久之,很容易让其他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1]。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十分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构建自由、平等的对话平台,让学生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对新知识进行有效学习、领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但要想实现此理想对话平台的构建,需要注重师生角色的转换,真正的“问计于学生。”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有自主出题测验的机会,或者针对某一知识点的讲解,由学生这一“小老师”担任......在老师真正信任学生之时,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盼,更加积极地回应老师,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师生间的信任感。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比较常见,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能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中,主动思考,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十分有利,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学《水的净化》内容时,在导入阶段,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浑浊黄河水的视频,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问:“黄河水是否能喝?如何让这些水变得可以喝?”通过“已知”变“未知”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顺利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师生互动的顺利进行。情境创设的方式非常的多样化,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的支撑之下,只要老师能对其进行合理设计,很容易让学生参与到情境学习之中,促使师生的有效互动。但需要注意一点,老师所创设的情境,要控制好时长,点到为止,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师生互动的深度逐渐增加。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主题内容,设计出问题串,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保证师生间的互动效果。比如在教学《水分子的变化》内容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给水通直流电”的实验,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的观察,根据实验现象让学生说说“实验产生了什么气体?”学生根据观察内容和已掌握的知识,给出了水蒸气、氧气等答案。之后继续设问:“这些猜想说明发生了什么变化?水分子如何变化?”由于学生无法对这两个主问题回答,在认知冲突之下,主动进入到了思考过程中。在解决主问题的过程中,要将之以三个阶段推进,即宏观认识水的变化、微观认识水的变化和问题的升华,并设计具体的问题。通过对问题串的合理运用,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能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让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增加学生间的互动,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具体操作是老师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分为多个4人小组,由老师在布置各小组任务,在合作完毕后,老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在组内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作为辅助者要不断地与各小组进行互动,实现师组间的互动,对以往课堂中的“师个互动”“师班互动”的不足进行优化,并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在课内课下形成良性循环[2]。
综上所述,师生互动策略的合理运用,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保持浓厚兴趣的学习中,促使其认知、思维等的发展,同时,还能够还原教与学的本来面目,让化学课堂更加有生命力,全面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