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俸
(重庆市九龙坡区兰花小学 重庆九龙坡 400050)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教育领域的发展情况愈加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一线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育过程进行优化与改进。尤其是基础年级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小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观念成长。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展现,这也要求小学班主任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文主要就小学班主任教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探究。
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心理素质入手,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自我疏导的能力,让学生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能够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当然,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端正学生态度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两方面入手,以一种科学合理的教育策略保障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好的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
比如,小学班主任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更多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堂问答等各个环节的态度,进而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态度,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心里素质。当然,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够一味的对学生进行苛责,而是应该以一种相对温和的方式,对学生的态度问题进行积极的引导。而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中进行更多的渗透,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比如,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规范好自身的行为,并且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怀,也更好的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社会交往技巧,在班级中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时会感觉自己被忽视,或者对社交心存畏惧,以至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班主任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如何在班级中开展简单的社交,与其他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中成长,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当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的过程。许多班主任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依然采取一种管理者的姿态,以一种命令式的口吻去教导学生应该如何去做,这种沟通的模式不仅不会对学生掌握社交技巧有所帮助,而且会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导过程有所抵触,从而起到相反的作用。合理的社交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真正以一个朋友的姿态去与学生相处,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然,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交往能力的练习,教师就必须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能够彼此联系的机会。比如,教师应该时常在班级中开展一些集体性的活动,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这种集体性的活动中,教师能够更好的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团结到一起,让学生形成集体意识,也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集体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高。
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符合小学学生的教学情况,比如,如果教师采用一种枯燥的说教的方式,往往很难让学生直接地感受到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枯燥的说教经常会让学生觉得无聊,从而使得教师的教育活动很难起到应尽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一些心理辅导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游戏活动,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沉浸其中,也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2]。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带领同学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开展团建活动。当然,在实施之前,教师需要先为整节课的时间进行分配,选择一些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的团体活动,比如拔河比赛、接力跑、踩气球、两人三足等活动,既保证了团建活动的趣味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真正在游戏的过程中打开自己的心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当然,教师也需要注意保障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安全,尤其是类似两人三足之类危险系数较大的游戏,教师应该强调学生重在参与,而不是去获得更好的名次,只要学生真正能够沉浸到这次游戏活动中,能够在游戏中有所收获,那就能实现教师的活动目标。
综述,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保障教育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小学班主任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帮助学生提高社交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一些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