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夏垠
(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 福建厦门 361000)
思维导图是把系统化的知识内容以笔记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系统化的知识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更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转变其学习观念。这种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生为本,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提高其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掌握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可支配的时间较少,很容易出现遗忘知识点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高三阶段的复习工作。思维导图可以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锻炼其发散性思维。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有明显差别。因此,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开展课堂教学,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各项学习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未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是采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内容,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必须将课上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融入课堂活动,进而提高高三数学复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并将其与思维导图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1]。
在高一、高二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部分的知识要点,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应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在复习概念、公式和解题方法时构建完善的思维体系上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构建数学知识结构图。例如,“空间几何体”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几何体的三视图、表面积及体积。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可将本章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几何体的位置关系和几何体的计算。其中,几何体的计算又可以细化为计算体积和计算表面积两部分。这有利于学生把握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还可从以上三部分知识中选择学生相对薄弱的一项开展专项复习。这样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复习阶段,教师经常运用高考真题等例题为学生讲解某类题型在解题时应注重的要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在复习阶段的前期,仅凭题海战术,学生很难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面对问题,他们可能会耗费大量时间寻找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处理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系,既要关注数学逻辑思维的构建,也要关注处理问题的过程[2]。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以提取出题干中的重要信息,并利用图形、符号和文字等形式将这些信息融为一体,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思考练习题,联想自己所学的知识,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难发现,每年的高考题都应用了几乎相同的知识要点。这意味着学生如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那么,也就能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解决其他与该题型相似的习题。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活动中来,在解决某一问题时,思考其他类型的题目是否也应用到了相同的知识点[3]。例如,在讲到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内容时,因为该内容的出题方式大多为直线穿过圆锥曲线,判断某一个点是否在直线或者抛物线上,所以,在解题时,学生不仅要用到圆锥曲线的知识,而且要用到与直线斜率相关的知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解决圆锥曲线问题时可能用到的知识点,再写出解决关于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题目时可能用到的知识点。因为这两类题型都包含直线,需要考虑直线的斜率、是否过原点等因素,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直线的知识点将圆锥曲线和圆联系起来,让他们绘制出知识网络图。这样,在后续的复习过程中,学生就会思考此类题型涉及的知识点和其他题目是否有相同之处,进而达到锻炼举一反三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人们的思维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具。将思维导图融入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帮助他们梳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发现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最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