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坤 刘春枝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250022)
伺服电机瞬时扭矩可为伺服机械压力机提供压制力,依靠“力”进行传动系统设计,伺服电机的扭矩、容量通过伺服电机过载倍数确定。使用大容量的伺服电机的无飞轮传动系统虽然可获得大吨位,但却将使用成本大大增加了,不利于伺服机械压力机在更多领域推广运用。为此,深化设计伺服机械压力机,针对转动方案进行深化研究非常有必要。
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及工作机构是实现伺服机械压力机冲压功能的部件组成。结合伺服机械压力机传统系统的功能,可以对相关方案进行优化分析,了解这些方案的特征。方案具体包含以下几种:
1.1 1A-2D 方案。直线电机对滑块直接驱动,使其做直线运动,这是该方案下功能实现的主要方式。特点是“零传动”,即没有曲柄连杆、无齿轮,也不依靠多连杆、肘杆等增力机构,使结构更为轻便、简单,有着更为精准的定位,在加工上也更加方便,使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但同时也有不足,体现在生产中应用成本仍很高,有着过低的直线电机功率,伺服机械压力机公称相对不高,难以满足一些大型压力机应用需求。仅能够应用在微小型压力机上。
1.2 1A-2B/2C-3B-4A 方案。这一方案中,驱动方式与普通单点的机械压力机传动机构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均由交流伺服电机经一级齿轮减速来驱动,是一种直接驱动方式。但仍存在一些差异,比如,这一防范没使用制动器、飞轮等,缩小了齿轮,成本相对更低。但也存在不足,即缺乏增力结构支持,减速比不足等。为此,公称力的选择需要重点把握,不能过大,一般控制在2500kN 以内为宜。
1.3 1A-2B/2C-3B-4A/4B-5B 方案。该方案下的传动有着一定复杂性,不仅是因为要借助肘杆机构增力,还要进行二级减速,伺服电机通过同步带轮、齿轮两级减速,曲柄连杆则会发生移动。这样一来,伺服电动机容量大幅度降低,可以看作方案1A-2B/2C-3B-4A 的改进。因为采用增力机构肘杆,使得压力机的运动特性增强,这是因为肘杆有以下特性:(1)低速运动特性可在滑块下死点附近实现,进而将金属材料最大拉伸速度限制需求满足。(2)可实现“快- 慢- 更快”的成形工艺运动要求,是由于滑块上下不对称的速度曲线及一定的急回特性而实现的[1]。(3)通过明显增力,可控制伺服电机容量,可有效控制成本。该方案发展前景非常良好。
1.4 1A-2B-3B-3B-4A-5A 方案。此方案下,经一级齿轮减速后的单台伺服电机驱动,运用了双边传动的小齿轮,并且这些小齿轮会相互啮合,为两大齿轮源源不断传输动力,大齿轮异向回转得以实现,两个曲柄、肘杆均由大齿轮分别驱动,在共同驱动下使滑块有效运动。在单台电机驱动的双点压力机中,该方案的运用最为适合。
1.5 1A-2B/2C-3A-4B 方案。经同步带轮减速以后的两台交流伺服电机,由转动变为移动,直接的驱动方式基本与电动螺旋压力机相同。但是该方案暴露出以下几点明显问题:运行过程中电机换向过于频繁;要随时精准同步控制;承载能力不高。但是此由多台电机共同驱动,可以分担单台电机驱动压力,并降低成本,可以广泛运用到吨位较小的伺服机械压力机中。
1.6 1A-2B-3A-4B-5A 方案。该方案与1A-2B/2C-3A-4B方案相似的地方有很多。滚动螺旋副后与肘杆机构进行了串联是该方案的一个显著特征, 并且该方案也具备1A-2B/2C-3B-4A/4B-5B 方案的一些优势,但同样存在1A-2B/2C-3A-4B 方案的缺点。较大公称的双点伺服机械压力机中应用较多。
1.7 1A-2B-3A-4B-5A 方案。该方案应用的伺服电机有两台,可对同一涡轮驱动,进而改变螺旋副变涡轮转动状态,变为以上上滑块移动为主,驱动方式也变为了依靠对称肘机构增力对下滑块上下移动。这种方案单位吨位电机容量不高,这与应用了两台伺服电机驱动有关,并且对称肘杆增力也发挥了一定作用[2]。方案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成本问题、重载丝杠设计、使用寿命问题等;因为有较长的传动链,使得制造变得非常复杂;上下滑块行程不匹配,上滑块行程更大,这样就会将丝杠的长度增加,并使冲压频率大幅度降低。
1.8 1B-(2A-3A-4B)+(2B-3B-4B)-3D-4A 方案。该方案比起其他方案有着显著不同,即使用了混合驱动方式,混合的对象为交流伺服电机驱动与普通交流异步电机驱动。异步电机是主要动力来源,通过带轮与齿轮可使使匀速转动速度减慢;起到运动调节作用的是伺服电机,减速通过两级齿轮实现。比起全伺服驱动,混合驱动中伺服电机有更小的容量,依靠两个原件间运动抵消实现滑块低速工作行程的运动,但滑块运动调节仅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
1.9 1B-(2A-3A-3B-4A)+(2B-4B)-5C。该方案也采用到了混合驱动,经皮带轮与齿轮减速后,异步电机的匀速转动会对曲柄转动进行驱动;通过曲柄连杆对滑块移动驱动调节;两台电机的运动通过自由度合成机构合并,以更好的驱动滑块运动,并能极大降低伺服电机容量需求。但是该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1)机构分析及设计难度增大,因为应用到了多输入、多自由度的机构。(2)控制系统的复杂性增大,因为需要智能化控制多自由度机电耦合系统。
2.1 直接驱动型产品。日本公司开发的L-SF 系列产品,公称力较大,即10kN,且有100mm 的行程,还具备200 次·min-1的工作频率;国内浙江大学开发的5~100kN 同类型产品中,10kN规格的与普通机械压力机相比有更多优势,比节能就是其中最为显著的优势之一,更加轻便,降噪效果更显著等。
2.2 肘杆增力型。日本AMINO 公司的双点伺服压力机,传动方案为1A-2B-3B-3B-4A-5A,属于等偿肘杆型,三角肘杆型代表产品为日本KOMATSU 公司的HIF 系列产品,有着2000kN的最大公称。
2.3 混合驱动型。如今,虽然混合驱动型有着一定优势,但是应用仍不够普遍,很多混合型驱动尚处于实验阶段,没能在实际生产中运用,尤其是在伺服机械压力机上使用更是少之甚少。其中,应用最多的产品是杆系混合驱动伺服机械压力机,即使大吨位的电机被开发出来,但是功率仍达不到使用标准,与普通电机的功率相差甚远[3]。
3.1 混合驱动。混合伺服驱动技术将成为伺服机械压力机未来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全伺服驱动已经成为商品化伺服机械压力机主导驱动方式,这是因为二自由度耦合传动机构设计上更为复杂,很难对滑块进行调节。但同时优势也比较明显,比如,能够降低电机容量,节约成本等。
3.2 驱动源与传动机构。伺服驱动压力机的性能更高,但造价也高,对推广应用造成不便。采用新传动机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传动机构又存在一定复杂性,容易使制造成本增加。还可以对新型伺服驱动源进行开发,包括开关磁阻电机、变频电机等。
3.3 传动机构创新设计。伺服机械压力机比起传统的机械压力机,传动机构更为复杂,需要使用到肘杆、多连杆、差动轮系等。且对这些机构优化设计,即组合设计后,主要是为了将伺服电机的输出扭矩降低,进而降低伺服电机容量及成本,而不再是简单将滑块特殊曲线获得。但是,当前组合设计时效性不高,设计方法缺乏。为此,使用动力学分析软件、CAD 软件就显得非常必要。
3.4 传动机构刚性设计与位置控制。在设计中,通过组合方式将增力功能提升,但是刚性仍不足,不仅没有提升反而降低了很多,这就是伺服机械压力机在组合设计后暴露出的问题,在设计后,控制的内容也增多了,包括滑块运动速度、滑块位移等,同时还要考虑机身弹性变形、传动机构变化问题,因为这些都是关系到使用效果的问题。为此,在传动机构方案设计上,刚柔耦合动力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伺服机械压力机传动方案有很多,且不同方案均有一一定优势即不足,适应领域也不同。在机械系统日趋复杂下,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解决刚柔耦合、机电耦合等问题,找出最优传动方案,使产品以最优成本得到广泛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