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畜禽养殖适度规模演进动态效应、驱动因素及优化路径的研究进展

2020-01-06 00:57孙楚楚
科技与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规模化畜禽生猪

耿 宁 孙楚楚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济南 250014)

0 引 言

自21世纪以来,农业绿色发展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是一个人均生态财富较低的国家,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最大挑战,绿色发展亦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1]。虽然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总体上已告别农产品数量短缺时代,但是农业粗放发展方式依然未能实现根本性转变,关键性资源与生态环境对农业约束日益趋紧[2]。尤其伴随着农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所引发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农业污染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污染来源,而农业污染的主要源头来自畜禽养殖。畜禽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不仅增加了疫病传染的风险和废弃物处理的成本与难度[3-4],而且养殖过程中畜禽粪便尿液污染、废水污染以及病死畜禽乱扔乱抛引起的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5],严重影响了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对国内外畜禽养殖适度规模的动态效应、驱动因素及优化路径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为中国制定科学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提升畜牧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理论来源:农业规模经营的“适度”内涵及其拓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成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6]。而农业规模经营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适度”上,在汉语词典中的规模被定义为事业、工程、运动、机构等所包含的范围。“适度”(Moderate),词典的基本解释是适合要求的程度,详细解释就是程度适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这是针对中国农户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指导[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围绕农业规模经营的“适度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疑惑和争论一直不减,并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和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理论层面上来说,由于不同目的和标准将适用不同经济理论(如规模报酬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营与规模收益等理论),而理论运用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适度规模经营结果[8-9]。按照理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实现合理配比以达到最优经营效益的活动[10],而这个规模是以最低生产费用实现农业最大产出的要素组合[11-12]。适度规模经营应该采取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营方式,为获得最优产出而投入适量生产要素,并使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充分利用,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13-14]。规模报酬理论关注要素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问题,侧重利用生产函数进行分析;而规模经济理论则是从成本与产出的视角进行讨论,主要利用成本函数进行研究[15]。从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来看,规模报酬递增仅是产生规模经济现象的一个原因[16],当然,仅从单位成本降低的角度(规模经济的概念)并不能完全解释农户经营规模变动的规律[17]。从实践层面上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核心在于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与效益的最大化,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很大程度上是指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扩大土地规模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18-19],根据中国具体国情,中国并不适合美加澳等发达国家大农场主为经营主体的农业经营模式,而是需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适度规模经营[20-21]。

综观上述对于农业规模经营适度发展的研究可以发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长期动态演进的过程,并且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和种植结构分异,采用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目标,研究所得的适度经营规模也不尽相同。因此,农业经营规模的“适度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点,由此导致农地适度规模的类型、主体及实现形式也必然趋于多元化。

2 绿色发展视域下畜禽养殖适度规模演进的动态效应

绿色发展观是第二代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与自然的耦合与协调[22],是以绿色科技、绿色能源和绿色资本带动的低能耗、适应人类健康、环境友好的相关产业在GDP比重的不断提高,其中绿色福利是绿色发展的目标,绿色增长是绿色财富累计和绿色福利增进的手段。从国外畜禽养殖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尽管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经历了规模化养殖的演进过程,而且追求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的过程中均表现出了个体农户饲养规模不断扩大,而农场数量不断减少的特征[23]。很显然,畜禽规模化养殖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两者的动态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双面影响。从不利影响来看,规模化养殖最直接的负面作用是将会集中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等废弃物,造成其周边生态环境污染风险的加大。以生猪为例,每天每头猪的排泄物中约有10.22克含氮有机物质的流失,这不仅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还会污染空气和土壤,破坏生态系统,影响人类健康[24]。从积极影响来看,规模化养殖主体相比分散的养殖户更便于政府进行环保监管。由于养殖规模、接受政府补贴政策等因素会直接影响规模养殖户进行畜禽粪污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另外,养殖规模对环保投资有激励作用,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模式可以降低环保监管的交易费用,农畜农场能够通过相应技术手段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置,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生态环境污染的风险[25]。

二是环境保护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影响。环境保护将对生猪养殖业规模化发展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生猪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将直接影响养殖户养殖规模的选择,当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养殖户也会自觉降低养殖规模与产量[26]。现有环境政策的变动对大规模的养殖户的影响比小规模养殖户要大,且政策对生猪养殖总规模的影响显著,Mills和Carr研究认为CAFO(Confined Animal Feeding Operations)规定能影响畜禽养殖的所有规模。总的来看,环境规制对中大规模养殖场有限制作用,但是如何既能提高中大规模养殖场(户)的环保意识,又能有助于增加其内部规模收益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议题。

3 畜禽养殖规模演进的驱动因素与“适度性”测度

从驱动因素方面来讲,多数学者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分析不同养殖规模的成本收益,规模经济是引导养殖规模化演进的原因[27],当不考虑环境治理成本时,生猪规模化养殖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规模经济效益[28],且最佳的养殖规模在600~800头之间(以江苏省阜宁县为例),当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内部化时,最佳养殖规模在31~35头[29]。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规模化养殖是生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规模化发展要受饲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市场因素、产业政策、环境规制等因素的制约,其发展演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对美国生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生猪成本随着养猪场规模的扩大会明显降低,并且美国大中规模养殖收益一般高于散养或小规模养殖,可变成本大大低于散养或小规模养殖,可见生猪规模化养殖与其养殖效益与规模经济有关[30]。目前美国较小规模猪场数量不断减少,而较大规模猪场数量不断增加,另外,集约化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现代母猪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现代生猪业的快速发展。在养殖规模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猪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与专业化程度提高是美国生猪产业结构演进的两个重要因素。在美国农业部研究报告中,将规模化发展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订单农业要求规模化、专业化养殖;二是规模效益和技术进步(饲料转化率的提高)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

现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影响生猪养殖规模的“适度”因素主要有: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经济条件与地理特征的差异,所形成的养殖成本收益不同从而造成最佳养殖规模也不同[31];当地社会、生态、经济状况以及土地、畜禽生产配额(Milk Quota)、载畜率、专业化程度、管理水平也会影响农场最佳养殖规模[32]。但是多数研究并未将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考虑在内,一方面由于畜牧业生产中的排泄物作为非合意产出的价格信息无法获取;另一方面,无法区分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差异。当然,已有学者将环境污染成本纳入评价最优养殖规模的分析体系中。如果将环境成本分为内部成本(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和外部成本(对生态环境污染造成的隐性成本),由于外部不经济导致的成本没有得到较好的计量和体现。何郑涛(2016)利用生猪污染物质排放系数对外部环境成本进行估算,得出生猪外部环境成本随着规模变化呈现不同趋势,处于500~999头中等规模的农场,变化幅度最小,300头以下的外部环境成本最高[33]。

现有文献中,已考虑到环境治理对畜禽适度规模演进的影响,但从实证角度,并未将包含外部环境成本的内部规模经济和在该适度规模下的绿色效率是否最佳结合起来验证,这也正是在未来实证分析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4 畜禽养殖适度规模演进的优化路径

对于如何推动畜牧产业的绿色发展?政府出台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产业政策以及建设标准化规模示范场等来促进畜禽规模经营发展,并大力扶持畜禽主产区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旨在解决畜禽规模生产负外部性问题。目前针对推进畜禽规模养殖的优化路径主要聚焦于标准化的实施和循环经济技术模式的采纳等方面。

4.1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运行模式研究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根据质量标准体系全程监控农业生产,为了改善生产、生态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34]。标准化养殖的生态效益主要通过实施生产标准化,达到不破坏和不污染自然环境,稳定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特性,保持生态平衡,实现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的[35]。目前我国畜牧业标准化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政府主导型的运作模式。政府的推动,在短期内能实现思想观念的齐性与跃性转变[36]。再者政府牵头,多点示范,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社会力量的作用[37]。二是企业带动型运行模式。该模式是以龙头企业为主,依靠企业自身的技术人员,通过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的形式,规定双方在畜禽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起来[38]。三是家庭农场型运行模式。家庭农场要融入科技、金融、信息和机械设施等现代理念,实行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协作的新型微观经济组织,针对畜禽养殖最优规模只有在考虑公众健康,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规模经济效应[39]。四是科研单位参与型运行模式。科学技术是畜禽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要素,科研院所一般作为协作单位,提供技术指导,整合自然资源,利用科研优势,对促进畜禽标准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40]。

4.2 畜禽废弃物治理技术模式—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是将全部生产及消费实现后排放的废弃物质循环利用到生产中去,并将全部资源纳入产品的生命周期闭路循环中,其本质是通过资源闭路循环可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41],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42]。此外,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关系也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研究热点。从国内外循环经济实践模式来看,国外较为典型的是菲律宾玛雅农场和瑞典轮作型生态农场,国内提出多种循环经济模式,比如“生猪—沼气—沼液、有机肥—蔬菜、林果”循环模式,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技术体系的健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43]。对于生猪粪污等废弃物处理,多数学者主张建立生态养殖模式,改进废弃物综合治理技术以及建立循环经济模式[44],在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进行清洁生产[45]。

5 简要评论

从国内外两个文献库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与实证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梳理后发现,虽然关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成果已较多,但绿色发展视角下畜禽养殖规模适度演进机理及路径优化研究仍是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首先,国内外研究相对比较集中,主要聚焦于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尤其是土地的规模经营,从投入产出抑或生产成本角度验证土地规模经济存在性的研究较多,但规模经济在农业生产中是不断变化的,其结论的广适性值得商榷。其次,从畜牧业养殖适度规模的研究来看,一是多数研究集中于生猪规模养殖的影响因素、生产效率、养殖模式选择等方面,属于静态规模的研究,对从外部环境治理与内部规模经济效益双维视角进行适度规模动态演进机理研究较少。二是对于畜禽养殖规模“适度性”的验证从传统成本收益角度研究的多,而从绿色发展角度,兼顾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在微观层面进行资源损失量化和绿色效率评价测算,从而验证外部环境治理成本在内的内部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以及在该适度规模下绿色效率是否较高的研究较少,即鲜有文献对环境成本和规模效益双重视角下生猪养殖规模适度性及绿色效率进行分析与测度。三是对于畜禽适度规模养殖的路径优化,已有研究倾向于循环经济模式、家庭农场模式的选择,对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规模经济效应及其绩效的研究仍需丰富。

上述问题集中反映了中国畜牧产业规模化演进中需要深入研究的议题。显然,学者们对于畜禽养殖规模“适度性”的验证更感兴趣,在绿色发展观引领下,对畜禽养殖适度规模的动态演进机理及其路径优化仍需进行系统性研究。另外,畜禽养殖规模“适度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点,由此导致畜禽养殖适度规模的类型、主体及实现形式也趋于多元化,使得未来的相关学术研究更为必要和迫切。

猜你喜欢
规模化畜禽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