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华, 赵毅斌, 黄 锦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30)
芦溪县地处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内以中低山、丘陵为主,东南多山,地势较高,西北低平,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山坡坡度一般为35°~50°,局部达60°~70°,沟谷深切呈“V”型、山脊方向呈北东或北北东向。杨家田矿泉水位于芦溪县南西210°方向,距县府13.4 km,见图1。周围地形属丘陵低山区,地势起伏一般,发育北东向条带状谷地,一般海拔250~390 m。
图1 研究区交通位置图
研究区位于东南造山带武功山—仙霞岭逆冲带永新坳陷西北角及武功山隆起西北侧缘,周围均被深、大断裂所局限,为一断裂隆起地块。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发育,如万龙山断裂,为压扭性断裂,呈北东东向展布,有一长约9 km,宽20~250 m的断裂硅化破碎带,具分带性明显、多期活动的特点,研究区外围发现地热区5处,地热异常钻孔69孔(10孔自流热水),富含Rn、Li、Sr、Se、F、H2S和SiO2等,说明断裂切割深且具长期活动的特点。区内地层不全,发育第四系联圩组。张家坊序列岩浆岩大面积出露,风化程度较强。
按区内地下水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地下水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等2大类型。基岩裂隙水以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为主,见图2。
图2 研究区水文地质图
松散岩类孔隙水1—单井涌水量<100 m3/d;2—单井涌水量100~500 m3/d;风化网状裂隙水;3—泉流量0.1~1 L/s;4—硅化破碎带;5—下降泉;6—监测点
(1)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分布于现代河流、水系两侧,构成河谷的Ⅰ级基座阶地,下部为浅黄色砾石层,上部为浅黄色亚黏土层,具二元结构,厚度>2 m。地下水位埋深0.5~3 m,单井涌水量5.1~128.28 m3/d。
(2)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含水层为张佳坊序列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γδS12b)、中-细粒英云闪长岩(γδοS12a)。水源地附近出露岩体均为加里东期张佳坊序列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γδS12b),泉点开挖井底多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岩石较新鲜,呈微风化状,泉水从裂隙中涌出,见气泡,岩体裂隙发育情况不明。地下水类型为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含水量中等-丰富,泉流量0.08~0.98 L/s,径流模数3.37~5.97 L/(s·km2)。据区内岩石化学检测资料:花岗闪长岩具有中等含量的SiO2含量(67.40%~70.86%)、中等含量的ALK(5.85%~6.99%)、MgO(1.14%~2.1%)、TiO2(0.33%~0.6%)、FeOT(2.7%~4.26%)。高硅的化学背景,为偏硅酸矿泉水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矿泉水水点A和B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显示,A水点埋深-1.6~-2.0 m,年变化幅度0.4 m,变化较小,受气候、水文因素影响较小。B水点为天然泉点,泉流量0.643~0.915 L/s(不含120 t/d抽水量),变化0.272 L/s,变化较小,受气候、水文因素影响较小。水点水量丰沛稳定,水位、水温年变化幅度小,水质稳定。A水点温度18~19 ℃,B水点温度20 ℃,稳定,不受气候因素影响,动态曲线呈近直线型。各种离子及偏硅酸含量稳定。泉水水位、水温、水量及水质稳定,说明矿泉水不仅具有承压性,而且还具有深循环、远径流的特征。
区内岩石较为破碎,裂隙发育,导水性较好,为深部构造裂隙水补给矿泉水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矿泉水点三面环山,为矿泉水补给区。补给区内植被发育,区内降水充沛,构造裂隙发育,降水入渗率较高,为矿泉水提供丰富的天然补给来源。大气降水经浅部裂隙向深部裂隙向深部构造裂隙运移,缓慢汇集于构造裂隙密集带中,地下水经过深部循环,由高往低运移,于地势低洼处、裂隙密集带排泄,形成矿泉水露头点,如图3所示。
图3 研究区地下水补径排示意图
2017年两次水样分析结果表明:偏硅酸含量为30.31~38.16 mg/L,偏硅酸(H2SiO3)含量超过30 mg/L,为偏硅酸矿泉水。矿泉水pH值7.16~7.75,为中性水。水中阴离子Cl-含量为2.5~6.35 mg/L、SO42-含量为0.56~1.20 mg/L,HCO3-含量为101.32~117.66 mg/L,以HCO3-为主,其毫摩尔百分比为88.72%~94.40%;阳离子Na+含量为3.50~5.92要mg/L;Ca2+含量为23.33~29.46 mg/L;Mg2+含量为2.48~2.92 mg/L,以Ca2+为主,其毫摩尔百分比为71.37%~75.83%,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119.80~188 mg/L。此外,还含有Sr、Zn、Cu等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
根据A矿泉水点和B矿泉水点采样结果,按照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2008),矿泉水中偏硅酸(H2SiO3)含量30.31~38.16 mg/L,偏硅酸(H2SiO3)含量超过30 mg/L,属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清澈透明,色度0.5度,混浊度0.38~0.43度,无肉眼可见物,无异味,口感纯正,爽口;限量指标、污染指标、微生物要求、感官指标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的规定。
杨家田矿泉水的化学特征(高含量的H2SiO3、游离CO2及其他Sr、Zn、Cu等微量元素)、水文地质特征等表明,该矿泉水是在一定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中才得以形成,区内深大断裂和花岗岩是形成该矿泉水的重要因素。
(1)含硅矿物(岩石)的存在是形成偏硅酸型矿泉水的物质基础
研究区岩体为加里东期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γδS12b),据岩石化学检测资料,岩石中SiO2含量较高,SiO2含量67.40%~70.86%,平均为69.07%。SiO2含量高硅的地球化学背景。大气降水经浅部裂隙向深部裂隙转移,含硅矿物经地下水的溶滤作用后进入地下水中,SiO2不断富集,浓度达到动态平衡后,形成偏硅酸矿泉水。含硅矿物为偏硅酸矿泉水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2)地下水与水源区含硅矿物(岩石)长期接触是矿泉水形成的基本条件
岩石中含硅矿物一般难以溶解,其溶解过程相当长。在相同条件下,地下水与含硅矿物接触时间越长,地下水中偏硅酸含量越高,故深层承压水偏硅酸含量高于浅层潜水。区内矿泉水点涌水量较稳定,随季节性、降水量变化较小,偏硅酸含量较稳定,说明矿泉水补给路径较长,形成时间较长,含硅矿物补给稳定,补给主要来自深部。
(3)地质构造为地下水的深循环创造了有利条件,是矿泉水形成主要控制性因素。
杨家田矿泉水位于万龙山断裂附近。万龙山断裂为区域压扭性大断裂,呈北东东向展布,分带性明显,多期活动,附近发育一系列北西向、北东向次级断裂。在断裂或裂隙比较发育地段,裂隙纵横交错,相互连通,构成地下水渗流的良好通道,有利于地下水与断裂破碎带沟通,促进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深部循环,使富含偏硅酸的深部断裂带地下水沿裂隙或断裂带流出,如研究区3个矿泉水点。
通过区域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矿泉水水质特征、矿泉水成因等分析认为:
(1)杨家田矿泉水为偏硅酸含量为30.31~38.16 mg/L,为偏硅酸矿泉水,中性水,pH值7.16~7.75,水中阴离子含量以HCO3-为主,其毫摩尔百分比为88.72%~94.40%;阳离子含量以Ca2+为主,其毫摩尔百分比为71.37%~75.83%,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119.80~188 mg/L。此外,还含有Sr、Zn、Cu等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限量指标、污染指标、微生物要求、感官指标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的规定。
(2)深大断裂和花岗岩是形成杨家田矿泉水的地质基础,含硅矿物(岩石)是该偏硅酸型矿泉水形成的物质基础,地下水与水源区含硅矿物(岩石)长期接触是该矿泉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地质构造为地下水的深循环创造了有利条件,是该矿泉水形成的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