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出不一样的西藏?

2020-01-05 06:58刘志超
旅游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摄影创作

我从喜欢到酷爱摄影、从酷爱走向职业摄影长达数十年,越拍越觉得不尽人意,常常觉得自己被禁锢在一个很难突破的思维定式中。如同工业转型,怎样从泛泛重复的装备制造转向符合时代市场需求又与界内不同的创新创造新型工业轨道上来}这是每个摄影人都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考反省的问题。

艺术的生命贵在吐故纳新,艺术不论辈分地位、不论装备资质,更不论如何宣传炒作。论的是作品的优胜劣汰,论的是作品的品质与内涵是否有个性化的“新”字,论的是作品的感染力和受众的接受程度。西藏采风,让我又一次带着此问题触景追思去寻求理想的摄影之梦。

我们是以自驾车长途旅行的方式,从沈阳出发,以藏东高山峡谷、减北高原、藏南谷地为拍摄点,以挺进阿里为主要目的地,组成有深度拍摄计划、自我把控时间线路的小分队,开启了往返行程15000公里、历时30余天远征阿里秘境的摄影创作之旅。

摄影创作论起来容易,做起来常常是眼高手低,它确实需要应用理论的引领和提高,它不同于单纯的旅行影像纪录,更不同于休闲娱乐性的消费。摄影是思想性、目标性、选择性乃至寓意性很强的文化体验的艺术创作。它是感性和理性相融合而提升出的视觉语言表达,是思想与艺术相得益彰而释放内在精神力量的创造性劳动。

西藏的摄影作品其质量与数量的盛况几乎雄踞全国首位,大家最担心的是拍得雷同,大家最关心的是能否出新。想什么、看什么、做什么是这次创作的先导性问题。尤其是在题材选择、作品主题、思想立意、视觉语言、样式呈现诸方面都有了不同视野、不同取向的考量。

结合这次西藏拍摄期间的创作体验,与大家分享三点体会:

一是想别人想不到的取象构思;二是看别人看不到的视觉内涵;三是做别人做不到的精心投入。这三个“想不到、看不到、做不到”转化为属于自己“可以做到”的自觉行为,甚至具有排它性、原创性突破。一点拙见,希望可以给其他摄影师们一点点启发。

SONY ILCE-7RM3 f/11 1/40秒 ISO 800纺织,西藏盛产羊毛和羊绒,毛织工艺发达。毛织原料以羊毛为主,产品有氆氇、藏被、藏毯、围裙、口袋、背包等 摄影丨刘志超

SONY ILCE-7RM3 f/11 1/1000秒 ISO 400信仰,西藏人民心中充滿了虔诚和信仰 摄影丨刘志超

想别人想不到的取象构思

摄影创作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创作,它必须以现场实存景物为依据来进行构思创作,即使创意的、叠加的、虚拟的、抽象的创作也要源于现场元素的摄取。这种他人也可复制的现场,为摄影人的独创带来了难度。因此,作者创作中别具匠心的想法、构思将成为作品优劣的前提所在。

想什么?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思考:其一是不是具备有思想深度又令读者所吸引和关注的题材,即使有雷同题材,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新切入点;其二是不是具备别人未曾表达的鲜活思想、观点和问题,是否耳目一新激发读者求知的欲望与思考。如果是风光类作品,是否能别开生面激发读者情感与诗意性的回味;其三是不是具备作品独有的视觉语言、别致的艺术架构和精神层面的感染力。总之,作者的想法要靠扎实的理论统领,要靠丰富厚重的思想、文化内涵的根基,还要靠阅读、比较、提炼成果的原始积累,才有可能超越别人的想象力。

看别人看不到的视觉内涵

摄影创作要求作者最基本的功夫是观看中的洞察能力、辨别能力、选择能力以及触景生情所激发出灵感的发现能力。所谓“看”就是作者观看中的缜密思考,打破其传统的观看方式、视角、思维定式,突破以唯美统领取象的思考方式方法,让创作主题集中于思想深度的发掘中,让作品突显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高度融合,通过作品给予读者新的呈现样式和区别于传统影像的原创性创作成果。

看什么?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思考:其一是要更多的观看别人不曾观看的创作对象,增加自创作品的陌生感、新鲜感和新的认知感悟。但决不是异域风情、未知领域就是好作品,避免把“看什么”归结于奇、艳、特、险的误区,而忽略“看”中对风格的塑造与影像品质内涵的挖掘;其二是看别人作品不曾揭示的思想亮点、问题焦点、风采热点等。避免观看、关注的对象与别人创作的内容、视角同质化、雷同化。力求在“看中发现新内容、新视觉、新样式、新启迪;其三是把看转化为行前观看和阅读别人的好作品,从中借鉴好的创作思路和手法,消化和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个性特质的创作风格,突出作品的唯一性。

做别人做不到的精心投入

当下我国摄影普及化程度令世人仰慕,用图片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分享成果已成为国人庞大网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难以估量的照相群体正源源不断迈入摄影创作的大军。这一读图的时代,让人们的鉴赏、审美、评价水平越来越高,进影像领域的门槛虽低,但进入高端、高质量、高水平创作的门槛却越来越高。同时创作的同质化、雷同化、碎片化倾向日益突显,审美疲劳以及创作徘徊的背后,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反省和思考。除新闻摄影外,记录性、文献性、复制性创作已远远满足不了时代的渴望和大众的精神与文化需求。实践验证,只有创新才能破解摄影的难题。上述所谈创作的“想什么”“看什么”是破解问题的基础与前提,而“做什么”恰是巩固创作成果的根本保证。

从摄影的表层看它是瞬间艺术,但它却是在原始积累、苦行历练的漫长历程中才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摄前意识、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才有现场果断敏锐的瞬间抉择。摄影的成功最需要的是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苦于投入。因此需要作者在投入上做实、做稳、做精、做持久。

做什么?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思考:

其一是摄影观念的创新,自觉地探索掌握摄影相关基本理论的精髓,适时而科学跟进当代艺术的时代脉搏,心境、语境不落伍,创作观念不守旧,用新思想、新观念、新的观看与呈现样式去架构新影像。牢牢把握心中的情怀、故事、诗意、梦想、价值与意义,它决定所取物象的精彩程度,即心象决定物象的品质。从影人提升为学人是超越自己、赶超别人最优先要做的功课;

其二是创作的自我否定与修炼。艺术创新意味着既有当下对过去的传承创新之意,又有当下对过去的变革与否定之意。作者在不同的创作时期能回头看,总结成功与失败,并有勇气、有理性去否定自己的某些偏差与过失,是一种可贵的自学、自律、自觉、自强精神,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自信品质。文艺批评是艺术创作不可逆的客观规律,尤其是自身潜在的自我批评,比批评他方艺术更重要;

其三是培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与作风。创作需要丰富而厚重的生活历练与感悟,心入身入情入大地、民间才有源源不断根植于民族文化的血脉注入创作的肌理与内核,才有中国风采的筋骨与力量。克服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思想,克服重操作、轻务虚,重表象、轻内涵的通病。强化创作原创意识、切片意识、文本意识、命题意识,从碎片化、唯美化的困扰中走向理性化、个性化、多维化、时代化的创作轨道上来。专题摄影是作者的基本功,它既是短期或是一次性创作文本,更有长期专注性创作文本。有成就的作者甚至用一生在重点关注某一题材、某一区域的变迁始末。单幅题材创作更有难度,也需要不断博弈、凝练。尽管所获成果有时具有偶然性,但却是在长期笃学悟道所积淀的必然中获得的应属于他的偶然。

因摄影创作具有记录性、纪实性的基本特征,同类型题材、体裁以及呈现方式很容易类同,因而更需作者依托自身的优势、特长、智慧、个性乃至新思维去创作与别人不一样的思路与风格。想别人想不到的构想、看別人看不到内涵、作别人作不到精心投入是创作具有唯一性、原创性、排他性的最佳选择。

数十年来远超百万人到西藏拍照、创作,但大多集中在相同的综合性风景、少数民族宗教、人物特写等题材上,缺少科学领域性、专业性、职业性等学理摄影创作题材。如西藏人类学、环境学、地质学、社会学、生态学、建筑学、美术学、遗产学、气象学、水资源学等等的学科系列摄影创作题材。

180余年的摄影发展史告诫世人,摄影不仅仅是记录历史、供人回味审美的图片与文献,摄影还要为广泛的科学领域服务、为建设和谐绿色安全地球村服务、为循环经济的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为消解城乡差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文艺强国、践行中国梦服务。

尽管我们此行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一夙愿,但这艰辛而震撼之旅,让我们在惊喜、惊奇、惊心动魄、起伏跌宕的涌动思绪中,深刻体悟到摄影创作的本质内涵、艺术价值和深刻而高远的社会意义。摄影人的担当不应是过度过量的重复性创作,而应是差异性、开拓性、创新性的时代使命之举,并努力奋斗打造更多叫得响、留得住、传得开的好作品。

SONY ILCE-7RM3 f/8 1/125秒 ISO 1000 日常劳作 摄影丨刘志超

SONY ILCE-9 f/11 1/80秒 ISO 400 旅行时光 摄影丨刘志超

SONY ILCE-7RM3 f/11 1/60秒 ISO400 把美丽西藏直播出去 摄影/刘志超

SONY ILCE-9 f/11 1/40秒 ISO 800 摇篮 摄影丨刘志超

SONY ILCE-9 f/11 1/1250秒 ISO 800 全家总动员 摄影丨刘志超

SONY ILCE-9 f/11 1/1250秒 ISO 800 收获的喜悦 摄影/刘志超

SONY ILCE-7RM3 f/11 1/100秒 ISO400 牛粪是藏族同胞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燃料 摄影/刘志超

SONY ILCE-9 f/14 1/25秒 ISO 400 偷偷瞥一眼 摄影/刘志超

SONY ILCE-7RM3 f/11 1/500秒 ISO400 丰收的季节 摄影/刘志超

猜你喜欢
摄影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摄影42℃展版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