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逸峰
星空调色盘
大概从2017年开始,我迷上了户外风光摄影。为了追逐光影,我入手了全套的登山、宿营装备,攒钱升级专用的镜头和脚架,每年都有几个月的时间在外面和队友风餐露宿。其中银河摄影是我最钟爱的主题。每当深夜降临之后,璀璨的银心从地平线升起,我就会设置好相机拍摄角度和固定参数,然后找个舒服的地方坐下,静静地对着天空数星星,顿时一切烦恼都会抛之脑后。
月相与天气
天地分开拍摄
多张堆栈降噪
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冬季夜晚所面对的是银河较为暗淡的方向,所以一般我们常说的银河季都是指拍摄银心明亮且细节丰富的夏季银河,从3月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银河的角度也是会随着月份的推移,从接近地平线到逐渐垂直立于画面。如果喜欢接片拍摄完整的银河拱桥,那么最佳的窗口期是在每年的7月之前,有着恰到好处的倾斜与弧度。
除了银河本身,其右上方的“天空调色盘”也能成为画面很好的点缀。心宿二“大火”附近的星云五彩斑斓,是天文摄影爱好者最热衷的主题。此时既能结合长焦镜头进行星空拍摄,也能成为夜空中的点缀。
运气好的话,我们还能在拍摄银河的过程中遇到壮观的气辉现象。其原理与极光相似,都依赖空气离子激发,得到的效果也是漫天的绿色、红色色带。不过没有极光那般对维度和季节的苛刻要求,只要空气足够通透,都有可能通过相机记录下其身影。
因为地球倾角的原因,麦哲伦星云是在南半球夜空才能看到的星系。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时,发现越过赤道线,天空就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壮丽云雾状天体,后来被命名“麦哲伦星云”以纪念这位人类探索的先驱。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般来说为了避免过强的月光导致银心细节被掩盖,我们要提前查好并避开满月的前后4天。拍摄银河需要清朗的夜空,否则过多的乌云会遮蔽天空。一般我们会通过“莉景天气”这样的专业软件来得知精确到小时的云层比例信息,有的放矢去等候拍摄银河的窗口时间。
此外,云层的高度分布也很重要,尤其是在高原地区拍摄的时候。当你位于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山顶,那么只有三千米左右的低空云层则非但不能阻碍你的银河视角,奔腾的云海还能成为你绝佳的地景。
银河季
广角镜头能够得到更加有冲击力的视角和较为完整的银心画面,而中焦则可以让银河的细节更加丰富、与地景的对比更加壮观,会收获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
虽然夜晚的暗光环境需要慢门才能得到足够的细节,但是因为地球自转导致银河与地景的相对运动,过长的曝光会导致星星出现拖轨的现象。摄影师们根据经验得出了400法则,即:400/镜头焦段=曝光时间(不要超过这个曝光时间),那么拖轨效应会被控制在肉眼难以觀察的水平之内。举个例子,当你使用20mm镜头拍摄的时候,就能计算400/20=20秒,这就是相机曝光时间的极限。
一般弱光环境的确是优先使用大光圈,但是由于镜头本身工艺的原因,光圈全开会让星空摄影的画面边缘出现“慧差”现象,有损画质。所以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将镜头开到稍小于最大光圈的程度。
在确定了曝光时间和光圈之后,根据直方图即可完成感光度的调整。
正如上文所说,银河摄影需要用到较大的光圈来保证曝光,这个情况下,地景会显得景深不足、不够清晰。随着数码技术的进步和后期制作软件的完善,现在比较流行的处理方法就是蓝调时间小光圈拍摄地景,入夜之后大光圈拍摄天空。之后同时导入PS,结合蒙版技术选区处理、合成,就能得到一张既有锐利细节、也有充足亮度的银河作品。
另一个技术难点在于即便用了长曝光和大光圈,最终感光度可能还是维持在4000乃至10000的水平,那么面对高感带来的密集噪点,传统的降噪手段可能难以处理。最新的思路就是前期连续拍摄多张,后期使用堆栈技术,将随机分布的噪点进行平均值,大幅提高画面的信噪比。
除了银河和自然界的地景,适当的使用道具来进行创意拍摄,也能增强画面的趣味性。比如我利用摄影师朋友当模特,恰当使用头灯和闪光灯布光来得到的自拍效果。在乌兰布统草原,我还尝试了将人像用的灯具调整成暖色色温,然后挂在树上。这样在银河之下,发着光的树木如童话世界的效果。
而现在兴起的无人机一样能玩出与众不同的操作:机身的灯光既能给地景补光来增强明暗层次,也能让其航线轨迹留下如拉丝一般的视觉效果,得到类似于科幻电影中外星飞船降临地球的场景。
银河摄影最大的魅力,就是能让自己直观面对宇宙的无尽与神秘。虽然每次通宵拍摄都会让自己身心俱疲,但是最后看到处理完成的成片,又会觉得无比的幸福。这就是风光摄影人的快乐。
创意银河摄影
创意银河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