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

2020-01-05 05:39符琛
幸福家庭 2020年19期
关键词:攻击性个体青少年

符琛

攻击性行为概念有三个要素:伤害意图、伤害行为、社会评价。攻击性行为不仅会伤害到他人,还会危及社会秩序,对自身的身心发展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攻击性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因此我们需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方面对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进行适当干预和帮助。

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

青少年处于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心态容易发生变化,本文将从个体和环境两大方面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心理进行分析。

(一)个体因素

1.个体生理因素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与人体大脑有关,因为行为是大脑认知的结果,认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的功能。

2.人格特点。具有攻击性行为的青少年大部分都具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感,脾气暴躁,容易被激怒;而被欺负的人通常是胆小、懦弱、自卑的。

3.个体固有经验因素。社会学理论认为,遭受虐待和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即身体遭受虐待的经历会导致攻击性行为,并且受虐待的经历对其日后的攻击性和暴力行为有重要影响。

4.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自我控制水平。道德水平和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呈正向关系,也就是说青少年的道德水平越高,其更加具有同理心和较强的共情能力,能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大众媒体因素。

1.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的情感支持行为会减少孩子的社会退缩和攻击性行为。严厉的惩罚、父母暴躁的脾气、虐待儿童等极端行为会导致孩子变得敏感,具有强烈的攻击性,从而产生行为异常和心理障碍等问题。

2.研究表明,学校对青少年的社会行为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学校的整体风气也会影响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

3.含有暴力情节的影视作品会对心智发育尚未完善的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导致发生校园霸凌事件。

干预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

手段与方法

(一)学校干预

第一,学校要加强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管理,如教师的教学态度、教育方式以及班级的环境。第二,学校要健全关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规章制度,正确、严肃处理校园暴力事件,积极开展暴力防范的相关教育讲座活動。第三,班级氛围。师生、同学间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减少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发生,若班级发生暴力事件,教师与学校不加制止,则会助长暴力行为。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会更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二)家庭干预

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良好的教育方式、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家长不可体罚、虐待、溺爱孩子,避免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产生负面影响。有关学者表明,专制型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均会对子女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父母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可以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猜你喜欢
攻击性个体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回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