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婉林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其中,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逐步掌握阅读技巧,不断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阅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学生才能更好地阅读各类经典文章和世界名著,才能拓宽视野,拓展思维方式,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转变教学思维和方式,而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活动,增强阅读教学的乐趣。
一、设计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活动将游戏和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满足小学生玩耍乐趣的同时,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游戏时,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也需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全面了解,寻找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和学生日常游戏活动的结合点,确保教学游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游戏乐趣,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兴趣和热情。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兴趣为主。教师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开展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很多小学生对童话类、冒险类的故事比较感兴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选择这方面的阅读内容,将游戏活动和阅读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合作开展游戏阅读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完成阅读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让学生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进行课后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学生的长远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以学生为中心,创设阅读情境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尤其是在阅读这种自主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案,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创设真实、自然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阅读任务,实现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師应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创设丰富多样的阅读情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情境中,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新媒体技术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应用比较普遍。在阅读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可以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将影视片段、动漫、图片、音乐等与阅读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创设出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阅读教学情境中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比如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剪辑播放影视作品,引导小学生梳理爱丽丝的漫游历程,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同时,小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更加直观、清晰地看到文本中描述的各种人物。这些灵动的、各具特色的人物、动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深入阅读,对学生主动阅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各种有利资源,优化课堂阅读教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平等互动交流,促使课堂阅读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三、引导学生借助工具阅读,提升课堂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需要运用各种阅读工具,而不同阅读工具的运用需要掌握基本的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阅读工具,掌握运用阅读工具的能力,主动开展阅读活动,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掌握的语文知识有限,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生字、生词等,影响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对其理解文章的整体内涵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尽可能选择有拼音标注的阅读文本,并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理解并牢记新的字词,积累基本的语言文化知识,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同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利用字典、词典查阅生字、生词,让学生掌握借助不同工具进行文本阅读的能力。
当前,电子词典和其他电子设备中有很多有利于阅读活动开展的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运用电子设备开展阅读活动。
网络上也有很多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选择有用的网络化教学资源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活动。比如,很多小学生喜欢通过朗读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可以选择网络上比较好的音频节目,让学生通过收听音频节目,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也可以跟着音频节目学习朗读节奏、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还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梳理阅读文本的脉络,并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交流阅读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了解,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做阅读笔记,摘录文本中的字、词、句,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也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各方面得到有效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的教学活动。
比如,教师可以将微课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制作短视频,让学生在家里完成阅读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交流小组开展阅读心得交流和分享,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根据文本内容,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等阅读延伸活动,拓展阅读的边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在运用微课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分享,让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文本,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搜集、阅读与阅读文本相关的内容,提升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在学习《莫高窟》《圆明园的毁灭》《变色龙》等文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的资源,观看相关视频,直观地了解这些景观,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具体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视野在阅读学习中得到不断拓宽。
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指导下设置具体的教学任务,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开展教学评价,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和阅读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为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评价中,教师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具体阅读题目的解答情况上,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评价重视不足,从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等,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非常不利。
鉴于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阅读教学目标优化评价体系,增加過程性评价,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评价的重视,使评价工作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体现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为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基本依据。在开展过程性评价时,教师应将学生的阅读习惯、对各种阅读工具的运用以及阅读思维方式等纳入评价体系中,使评价指标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改进教学方式提供基本依据,对课堂阅读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教师还需要积极利用微信、QQ等互动交流平台与学生展开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日常阅读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合理的阅读任务,在教学评价中将学生的日常阅读情况也纳入其中,督促学生从不同方面入手,不断提升阅读能力,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支持。
六、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引进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各种阅读技巧,不断提升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丁贵凤.经验交流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9(09):192.
[2]刘春芸.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心得[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71-72.
[3]李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人文之友,2019(1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