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康
(高平市水务综合服务中心,山西 高平 048400)
高平市下辖16 个乡(镇、办事处),共计445 个村,有农业人口42.94 万人,现有农村供水工程338处,其中:城市管网延伸工程18 处,涉及18 个村,受益人口3.8 万人;联片集中供水工程44 处,涉及151 个村,受益人口10.85 万人;单村集中供水工程276 处,涉及276 个村,受益人口28.02 万人。现有千人以上工程150 处,千人以下工程188 处。集中供水率100%、自来水入户率100%。全市农村供水工程全部由所在村委会负责管理,运行管理基本正常。
“十三五”期间,高平市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07 处,共完成投资约21 696 万元,涉及巩固提升207 个村(包括12 个贫困村),约27 万人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取得了显著成绩。按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四个标准要求,已全部达标。
高平市委、市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业务技术责任制和施工安全责任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机制,把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从组织领导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快速推进。
高平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一直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在建设上,认真抓好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建成优质工程。在管理上,市政府在工程方案设计时,将工程完工后的管理主体、管护机制、管护制度一并纳入设计方案,并于2019 年修订完善了《高平市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水质是饮水安全工程的生命。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高平市已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区列入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并制定了《高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反应体系、信息监测报送和快速反应机制。已建成的高平市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负责全市范围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检验工作。同时,市政府组织市水务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等部门,加强对农村饮水水质状况的检查,搞好水质动态监测,建立严格的取样、监测和化验制度,狠抓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建立互动的联合执法机制,严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备用水源的水质监督监测,确保供水水质100%安全。
煤矿开采造成煤矿周边的浅中层井的水位下降,出水量明显减少,部分岩溶水井出现“吊泵”现象。随着煤矿的达产达效,这一现象会更加严重。
“十三五”期间,高平市有207 个村已完成或正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剩余村庄的农村饮水工程大部分建于20 世纪80~90 年代,已临近使用年限,部分工程超期服役,管网老化堵塞、水池破损,一定程度上给群众用水造成了不便。
高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多是村集体自行管理,管理方式简单,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村供水运行费用均由集体负担,个别村庄费用由所在地临近企业负担,群众没有用水付费意识,节水意识淡薄,造成水电资源浪费。
高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为“十四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4.1.1 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与城镇发展规划和村庄规划相结合,以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为发展方向,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梯次发展布局,顺应农村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引调的优质水源置换地下水,并采用城镇管网延伸、改扩建工程等发展规模化供水。高平市可利用张峰水库水源,大力实施地表水置换地下水水源工程,对于张峰水库管网已经到达的区域,使用张峰水库水源,封存地下水井,扩大连片集中供水工程比例及所覆盖的人口比例。
“十四五”期间规模化供水工程主要包括张峰供水东延配套管网工程、高平市张峰西部供水工程、城市第三水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3 处。
张峰供水东延配套管网工程,主要是对张峰水库管网已经到达的区域进行配套,覆盖人口约10 万人;高平市张峰西部供水工程覆盖人口约5 万人,主要覆盖范围包括原村乡、马村镇、野川镇三个乡镇;城市第三水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覆盖人口约5 万人,主要覆盖范围包括寺庄镇、永录乡两个乡镇。
4.1.2 供水设施提升改造工程
对老旧供水工程管网等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涉及工程152 处、190 个村、约14 万人。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或改造水源、更新改造管网、安装净化设备、消毒设备、计量设施等,为下一步运行管理标准化奠定基础。
4.2.1 创新工程建设机制
强化标准化建设管理,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推行项目管理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加强重点环节和施工过程质量管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规模化供水工程,应积极推行EPC、代建制、PPP 等建设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工程建设,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打造一批示范工程、精品工程。
4.2.2 推进工程产权改革
通过明晰工程产权,万人工程确权登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研究提出深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因地制宜明晰工程产权,对万人工程开展确权登记颁证,由产权所有人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实行工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4.2.3 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
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全面推动良性水价机制建设。一是合理制定水价,因地制宜实行单一制水价、“基础水价+计量水价”两部制水价、阶梯式水价等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征收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建立对收取水费的地区和工程予以补贴与政策倾斜等激励机制,采取水费提留、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等方式落实工程维修养护经费。
4.2.4 创新运行管护体制
改革管理体制,原则上万人工程推行公司化运营和专业化管理;千人工程主要由乡镇供水站等管理,通过以城带乡、以大带小逐步提升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千人以下工程可由村委会、用水合作组织(协会)管理或托管,政府结合公益性岗位设置管水员进行专门管理;调动村民参与管水护水的积极性。
农村饮水工程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能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到实惠的民心工程。饮水安全水平提高以后,使农村与水有关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特别是降低了由于水质问题引发传染病的可能性,减轻了农民找水、担水、买水的负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