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医学视域下的中西医整合之“道”

2020-01-05 01:09苗蓓亮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整体观中医学整体

苗蓓亮,孟 翔(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 )

医学技术在快速进步的同时也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这也使得多种新的医学思想、医学理论、医学理念不断出现,其中尤以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在《整合医学初探》中提出的“整合医学”最为引人瞩目。即医学需要整合,整合医学就是还器官为患者,还症状为疾病,从检验到临床,从药师到医师,身心并重、医护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并重[1]。至此,整合医学不仅在西医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而且也在中医界引起了剧烈的共鸣。本文拟探讨一下在整合医学观念下的中西医整合之“道”。

1 整合医学

1.1 整合医学概念

整合医学是在人体整体论指导下,将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2]。

笔者认为,整合医学体系,本质上是一种生命观、一种整体观、一种治疗观,即主张“以人为本”的医学本质;注重复杂系统思维的“整体观念”:对生命与健康给予从整体到局部之间的全面系统把握;采用“有机整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采用更适宜的诊疗手段和方式,达到更“个性化”的最佳临床效果和更小代价。它是立足于当下医疗利弊得失现状和健康挑战而给出的一种理念策略。

1.2 整合医学观念

1.2.1 医学生命观——“以人为本” 整合医学体现了医学的本质即“以人为本”。关于医学本质的认识,笔者赞同赵美娟教授[3]提出的“医学是‘以人为本’的对生命现象和健康疾病转归的认识理念与救护帮助方式的服务体系”。所以“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目的是永恒“不变”的,“变”的是“理念和方式手段”[4]。而整合医学的实质是重新回归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本质,重新回归把“人”看作是一个整体,围绕“人”而展开的医疗保健卫生服务,这不但是整合医学的归宿,更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价值追求。

1.2.2 医学整体观——“整体观念” 樊代明院士在解释整合医学的整体观时提出了“三间”健康学[5]。第一个叫空间健康学,即人要服从于自然与社会。这与中医“天人合一”以及“形与神俱”的理念不谋而合。两者都强调人不单单是“生物的人”,而且还是“社会的人”。人的生理、心理活动可以受到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文化、婚姻及宗教等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病理变化。第二个叫人间健康学,即要对人体从整体到局部之间进行全面系统的把握。要认识到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不仅仅是脏腑、器官之间,而且寄生在人体内部的微生物与人体也是统一的。第三是时间健康学,即从宏观到分子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一分钟之前是这样,一分钟之后就不是这样了,人体要顺应时间。疾病亦是如此,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病毒性肝炎会发展到肝硬化,部分会发生肝癌;高血压到冠心病、心肌梗死,最后发生心衰;再比如,肾脏科有一种疾病叫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在疾病相对早期做肾穿刺,后面进入慢性肾衰竭甚至终末期肾衰就不是这个诊断了,再做肾活检就变为弥漫性球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总之疾病已经随时间发生变化了[6]。

1.2.3 医学治疗观——“有机整合” 整合医学强调在治疗时要进行医学系统内整合、医学系统间整合和跨领域整合的几个层次的“有机整合”[7]。①实现主流医学的系统内整合。即要加强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在临床工作中各相关科室要加强相互支持与合作,提高共同应对疾病的能力,最终实现各学科高效的整合。②实现中医学与西医学间的整合。关于此,后文有详细讨论。③跨领域整合。要求科普、保健、临床、生产、科研等相互整合,共同发展。

2 整合医学观念与中医学观念的差异与整合

2.1 整合医学整体观与中医学整体观的差异

注重整体观是中医学理念和整合医学理念天然的相似之处[8]。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辨证思想在医学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和治疗的各个方面[9]。中医学将人体看成一个统一完整的有机体,认为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因而中医学在治疗上常常是将重点放在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病理变化上,通过全身调理来达到局部恢复的效果。中医学虽然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如阴阳平衡、五行学说、五脏六腑、经络血气,等等,但其最大的问题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黑箱太多,也就是在具体结构、量化、微观方面研究不足,忽视了对研究对象内部各要素的本质研究。而整合医学不单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也重视对机体内部各要素本质的研究,关注全局亦不忽略局部,真正做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2.2 整合医学观念与中医学观念的整合之“道”

2.2.1 生命观的整合 前文所言医学的本质“以患者为中心”是永恒“不变”的,“变”的是“理念和方式手段”,基于此,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医学生命观都要秉持此理念——“以患者为中心”。此是中西医在生命观上最大的公约数,将尊重、热爱、敬畏生命放在首位,将维护人类生命作为医学的高尚使命和职责。换言之,中西医之“以患者为中心”的“道”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方式与手段”之“器”层面的差异。

2.2.2 整体观的整合 中医理论的起源和基础是我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注重对人体功能状态(阴平阳秘、五行生克)的“动态平衡观”认识,诊治疾病倾向于“定性”分析。西医理论的起源和基础是对人体(解剖)具体结构单元的认识,诊治疾病倾向于“定量”分析[10]。中西医整体观的整合可以把中医的功能状态的“动态平衡观”认识论与西医“具体结构观”认识论结合,形成一种兼顾人体结构—功能—状态的整合医学的整体观念。整合医学的整体观认为医学研究应兼顾“具体结构论”与“动态功能状态”,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才较为完善。使医学从局部结构研究向整体结构、层次结构、单元结构的联系性研究转变;疾病研究向人体的结构—功能—状态的综合整体的研究转变,为中西医整合医学理论的构建提供可行的方法和路径。陈竺院士为此方面的典型代表[11],他以中国传统辩证角度看待问题,从一款毒药身上发现了潜在的药用价值;而西方的科学训练、现代的分析能力与技术也让他得以一探病魔的每一步动向,阐明药物的具体作用机制,实现“结构—功能—状态”的综合整体的研究,使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年无复发,生存率高达94.8%,出现完全缓解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更是高达97.4%。

2.2.3 治疗观的整合 中西医在治疗观上要实现相互整合,各自必须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努力从相互的系统中吸收确实有利于促进患者健康的诊治手段。中西医医师们全面、充分地掌握双方的知识和手段,在发挥自身特色的同时,给患者的诊治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并在双方互通“语言”后,真正实现医学系统间的交流与对话,从而促进中西医学科学进入整合医学在治疗观的新境界[6]。屠呦呦研究员为此方面的典型代表[12-14]。正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的那样:“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1+1>2的效果,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

3 结语

在以西医学为主导,其他各类医学百花齐放的今天,相互包容、结合、促进,共同服务人类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其中,中医学的发展在全球传统医学中最具代表性。整合医学作为一种以“新医学为了新生活”[15]为核心思想的整体医学的新理念,为西医与中医学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整合之“道”,亦架构了新的桥梁。笔者期望通过中西医的共同努力整合,达到整合医学的新境界,为推动医学进步,维护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整体观中医学整体
田野调查和学术整体观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马克思《巴黎手稿》的身体整体观及其生态哲学意蕴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观在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及治疗方面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