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久涛 徐永良 杨爱荣 向鸿梅 宁伟东
[摘 要]目前,人力资本理论正处于不断地完善和调整的阶段。所有制度、方案的形成都源于具体的客观存在,单纯的拿职业适应性来说,职业适应性是指在对此职业认知并且拥有实践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观念、态度、习惯,并且根据职业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变化,得到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而适应职业的变化。地方特色的应用型医学生在社会大背景下是一个特殊类型的群体。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学生们不仅要学习好专业课,顺利的完成学业,还需要适当的研究自己的就业方向,这样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才能顺利地适应职业。文章将从人力资本理论的角度对地方特色应用型本科医学生进行研究,为当代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本;职业适应性;医学生;地方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
1 高校医学生职业前沿领域发展现状
1.1 高校医学生就业率低,职业适应期过长
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普及,中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彻底的发展,大学入学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根据中国大学生2015年就业报告书的调查显示,2014年毕业生的转业率在半年内高达33%。个人转业率最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个人上升空间不足、工资和利润低等。由此可见,我国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适应性差,并且缺乏稳定性。2013年,一项题为“人才短缺还是人才浪费”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高校人才产出量大,人才的量是足够的,主要问题就在于人才及毕业生的离职率、转行率较高,尤其是处于刚离开学校的大学生及职业适应期的人才。这样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人才的流失,更是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2 黑龙江省高校对医学生职业适应性关注度较低
随着本地区高等教育的重点和高校办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医学院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随着招生的不断扩大,当前的医学生主要矛盾渐直指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以及就业心理也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很重要的省份黑龙江省,由于属于我国的边远省份,生产生活、经济就业的落后,导致以上问题的现象更为突出。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相对有限,重视程度不够。现如今的高校更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培养,很少重视人才的素质教育。没有认识到教育质量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更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较高的综合素质才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和保障。因此,通过对大学生自身职业适应的现状和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为了从大学生自身和社会等方面调查和改善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缩短了职业适应期间的磨合时间。并且,为学生正常通过职业适应阶段提供参考,进一步为地区经济开发提供人才保证。
2 人力资本对高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关系
2.1 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Becker从微观的视角上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使人力资本理论更具有操作性。1980年以来,以Roemer和Lucas为代表的研究者将新的理论与之融合进一步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
2.2 人力资本理论与职业适应性的相关分析
人力资本的积累和职业适应性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大学生在高校毕业后,对于任职是存在问题的,职业的适应性对于每一个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响,那么什么是影响职业适应性的关键呢?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受教育的经历和工作经验是影响就职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医学生而言拥有着受教育的经历,五年制本科院校的医学生经过在学校的认真学习,有的甚至是研究生毕业,一直都处于认真学习状态,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见习,走进医院,这样对于医学生的人力资本积累和职业的适应拥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3 地方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关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的建议
3.1 更新办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學技术的进步、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导致原有的医学教育被当下这个时代所淘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全面提高地方特色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质量,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地方特色。培养具有优秀专业适应性的人才,紧贴教学计划系统,综合提高以应用为导向的单科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品质作为核心,在优秀的技能训练中,加强模块教学的整合,深化课程改革,简化旧内容,强化技能操作。通过“早期接触岗位+社会实践,学校实习+医院实习,岗位实践”的指导,可以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3.2 全面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就牡丹江医学院而言,从大一年级开始,就会开设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启蒙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指导等课程,也会开设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课程。四年制大四年级会安排企事业单位的顶岗实习,五年制医学生也会在大五进行医院教学单位实习。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医药卫生水平的要求随之越来越高,为顺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充分满足毕业生的就业要求,本科教育工作者应快速的跟上形势尽早地开展合理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进而全面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于职业的适应能力。
3.3 增加人文课程,培养职业素养
医疗服务的对象是具有特殊性的,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所需要的全体性的人。因此,医疗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完美的医疗技术,更需要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伦理心理是医疗实践的首要目标。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引起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培养高尚的师德,建立深厚的人文基础,进而通过“身教”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在学生全部学习期间,应在专业课程、校内实际训练以及医院见习等教学任务中,都贯穿着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应该加强自身的建设,培养高尚的教师道德,建立深远的人道基础,然后通过“言传身教”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结合临床实践,修改现有的人文科学课程,消除冗长乏味的文章,改变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案例分析、演讲、辩论赛、舞台剧表演等,积极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判断力,提高学生的医学伦理水平。另外,在学生学习的全部期间,在专业课程、学校实习、医院的观察中,应该具体体现人文品质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吴卓平. 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下北部湾地区广西高校硕士生就业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1.
[2]朱晓红.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影响[D].兰州:兰州大学,2013.
[3]周建平.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3(4).
[4]郭娟,厉萍.高职高专医学生职业适应现状的调查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地方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医学生职业适应性研究”(项目编号:2018-KYYWFMY-0103)。
[作者简介]张久涛(1978—),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牡丹江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实习就业科长,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徐永良(1978—),男,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杨爱荣(197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向鸿梅(1970—),女,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通讯作者:宁伟东(1982—),男,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