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2020-01-04 07:15张丽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9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张丽珣

[摘           要]  以滇西北地区高职高专院校为例,从核心概念、现状分析、价值意义和路径探究四个维度,展开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研究。旨在通过探索构建契合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教学实际的实践路径,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个一”实践教学平台,将新时代、新思想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价值认同,让学生通过学习接受,接受而后感知,并在感知中体验和践行。

[关    键   词]  滇西北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9-0068-02

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其理论联系实际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实战,强化实践教学,将新时代、新思想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价值认同,让学生通过学习接受,而后感知,并在感知中体验及践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核心概念界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在“强化实践”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平台。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实战,强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会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义,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

新时代背景下,以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契机,滇西北地区进入高职高专求学深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日益增多。而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背景、宗教习俗和成长环境方面较汉族大学生存在若干差异,其思想和心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在准确把握其特殊性的基础上,立足滇西北地区思政课教学实际,主动探索覆盖全体学生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以助推当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落地生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一普遍共识,即“实践教学是推动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因此,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重要作用成为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围绕这一主题,国外学者從不同视角和维度,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诸如类型、特性、效果等向度的探究,并形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比较著名的有:美国学者瑞安提出了关于“五种德育学习模式”的思想,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体验式的实践学习模式;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干中学”的思想,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西方实践教育理念,日本教育界普遍推崇的“渗透式”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对道德价值的个体感受和个体体验。

以上成果为国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主要体现在:(1)注重实践过程中教育方式的灵活性,特别强调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效融合,提倡充分发挥“隐蔽式教学”“渗透式教学”的育人功能;(2)开发利用全方位的教育途径,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联系起来,以合力的形式提高教育实效,同时注重环境熏陶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学设计、教学考核等环节建设;(3)充分调动实践教学对象的参与性,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从国内方面来看,作为研究热点、重点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问题探究,在内涵意义与作用、外延模式与策略方面产生出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1.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意义的研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一文中,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柳礼泉从合理定位、知行合一、基础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面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北京农学院人文社科系贾培荣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中,对基础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实施现状等展开论述,继而提出关于开展实践教学的具体建议。

2.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外延模式的研究。郑州大学杨军教授曾就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归纳,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模式探究》一文中论述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特点、相关范畴,并就构建实践性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意见建议。另外,福建经贸学院的教师屈莲花在《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法研究》一文中探究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方法类型、教育的实施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等。

总的来说,现阶段国内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可搜索到相关论文3100余篇,官方论著40余套,国家批准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30余个,为新时代背景下滇西北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方法论参考。

三、滇西北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现状与建设意义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延伸之一,实践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倡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自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方案实施以来,“着力建设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重点内容,被写进此创新计划中。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教室为平台、教材为方向的传统教学模式,转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活动为平台、第二课堂为补充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

现阶段,滇西北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表现“三无”和“四性”的特点。“三无”即:一是无教学大纲,造成实践教学目的不明确、内容的不规范;二是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过程欠缺整体性,包括学分的分散等;三是无教学要求及标准,造成教学实施效果的偏差。“四性”是指在参与的广泛性、时间的连续性、组织的规范性和实施的有效性方面均有缺失。除上述普遍问题外,滇西北地区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受区域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课程的课程设计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的安排与调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该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欠佳。

综上所述,在结合滇西北地区高职高专院校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当地实践教学的工作实际,以探索和构建覆盖全体学生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

1.创新、丰富了滇西北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及内涵,为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提供了新思路。

2.积极推动课堂教学向实践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基础教学为主导的课内实践与校园文化为依托的课外实践之间相互搭台,为探索构建适合滇西北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提供有益经验。

3.有益于将创新成果内化为思政课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以打造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名片。

四、滇西北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路径探究

滇西北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建构的路径探究,主要集中于“三个一”平台的构建。

(一)建立一套“看说读写”四位一体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看”即通过直观体验,提高学习效果。授课过程中,组织学生观看滇西北地区经典红色电影、纪录片,以经验的形式感悟理论,提高情感认同。“说”即语言表述,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辩论、模拟法庭、课前五分钟时政热点解读,让学生通过民族语言等交流所学所得,增强民族自信,促进民族团结。“读”即品读原著,结合授课内容,引导学生读解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经典著作、少数民族先进论著。通过系统性、趣味性的阅读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增进价值认同。“写”即思考领悟。发掘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优势,指导学生完成心得体会、读书笔记,增强理论自信。

(二)成立一个马克思主义学生社团,培育少数民族学生理论骨干

(1)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学年组织一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习辩论赛,围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内涵品质;每学期组织一场座谈会,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座谈会,让学生在讨论中增进价值认同、增强理論自信,坚定理念信仰,自觉砥砺品性。(2)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少数民族学生宣讲团”,面向滇西北地区青年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和宣讲。号召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营造听党话、跟党走的教育氛围。

(三)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库

(1)以烈士陵园、红军长征纪念馆、民族文化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载体,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2)把少数民族爱国奋斗精神、革命建设精神贯穿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过程,讲好生动形象的身边故事,发挥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及感染力,教育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身体力行。(3)构建内容丰富的校史馆实践平台,建设形成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充分挖掘滇西北地区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推进校园文化建设。(4)加强滇西北地区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建设中,实现“教育基地进校园”,形成常态化的学生基地参观及调研,丰富平台内涵及外延建设。

“三个一”平台的建设,旨在通过构建一个在滇西北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集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于一体的系统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国家的大课堂的高度融合,以引导教育少数民族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以滇西北地区高职高专院校为研究对象,突出少数民族地区思政课实践教育资源本土性,对新时代背景下滇西北地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做出框架设计研究与分析,以探索构建契合国情、社情、校情,集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于一体的系统性的实践教学路径体系。这一思维路径为滇西北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建设性方向,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方案,2015.

[2]张云阁,贺尧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姜德琪,项敏.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介体资源的开发与配置[J].教育探索,2011(6).

[4]姜德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5]王玲,学生社团: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新载体[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0).

[6]宿月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全员化、具象化、全程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8).

[7]孟凤英.科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体系[J].教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2).

[8]赵增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教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办公室政治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