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与建设:基于“大思政”视角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构路径

2020-01-04 07:15王湛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思政思政育人

王湛森

[摘           要]  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是回答教育根本之问的积极探索,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可靠保障,是提高思政教育实效的关键举措。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应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和方向主导的价值引领并通过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高标准资源平台和形成高效率保障制度加以建构。

[关    键   词]  “大思政”;课程思政;价值追求;建构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9-0028-02

“大思政”是指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协调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工作机制。把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置于“大思政”视野之下,明确其价值追求和构建路径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思政”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就是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回答教育根本问题的积极探索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不可能回避这个根本问题而置身事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在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回答好教育的这个根本问题,使高等职业教育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兴教办学、铸魂育人。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办法。以“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成果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二)实现“三全”育人的可靠保证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开展“课程思政”就是要改变“思政教育只是思政课程的事情”的错误观念。清晰界定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自的职责分工,以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首先,从“课程思政”实施主体上看,教育教学的主体不仅覆盖各类课程的任课教师,还包含学院学工、行政、教辅等各部门相关人员。其次,从“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看,教育不仅停留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单一环节,还牵涉课外实践、主题活动,把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再者,从“课程思政”实施范围上看,各类课程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全方位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

二、实施“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

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彰显思政育人的价值引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和方向主导是“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的三个维度。

(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立校之本。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就是要把立德树人这份“试卷”答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开展,以建设成果落实根本任务。

(二)坚持把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育是统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方面要通过专业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另一方面要接受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质。这两者不可偏废。“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坚持把方向主导作为基本原则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導的社会主义国家。高职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社会主义方向主导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前提下,全体教育者都要清楚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可靠建设者,而不是对立者和“拆台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的鲜亮底色和关键标志。

三、建构“课程思政”的主要路径

高职院校建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是核心,教学资源平台是关键,运行机制是保障。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高标准资源平台和形成高效率保障制度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主要生成路径。

(一)加大培训力度,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主体是学生,而主导是教师。要把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决定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大培训力度,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为“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1.严格要求与热情服务并重。从“大思政”的角度看,“课程思政”需要与全院各专业课程对接整合,涉及教师数量多,范围广。在开展师资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和关心教师,认真聆听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和意见。行政、教务等部门应该在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项目等方面热情为教师服务,为广大教师提供可靠的保障,免除其后顾之忧。教师接受培训必须有既定的目标和考核标准,不能把培训当成“走过场”。严格要求教师把培训学习所得转化为促进教学之行。

2.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双长。必须抛弃教学与科研相对立的观点,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协同推进。“课程思政”既是一项研究思政教育的重大课题,也是促进教学实效的有效手段。这一双重属性要求教师把提高教学水平和增强科研能力统一于“课程思政”实施过程。教师从科研角度对课程思政的存在意义、遵循原则、实施方法等进行研究探索,形成相关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用于指导各专业的课堂教学、实践实训,提高教学效果。

3.专题培训与自我研习结合。“课程思政”教师培训的开展形式要贴近实际,注重差异。各专业可以根据自身整合的“思政元素”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题培训。每一期专题培训有侧重地解决某一问题,实现精细化和高效化。在开展专题培训的同时,要注重自我研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自我研习就是要把思考总结、概括升华的主动权留给教师,让教师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重视教材建设,建设高标准资源平台

包括教材在内的教学资源平台是“课程思政”开展的实施载体。建设高标准资源平台有利于提高“课程思政”的建设效率,加快成果转化的速度。面对信息化教学发展迅猛的趋势,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要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1.线上线下互动。当前“互联网+教育”迅速普及,网络教学信息资源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要跟上信息建设的节奏,利用各种网络信息手段,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QQ群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互动形式开展“课程思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

2.教材教研互通。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编写和准备贴近一线教学实际的教材。把教材的编写和修改和教研教改有机结合。重视各类专业“课程思政”教材持续改进和更新修订工作。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善之处,及时调整修改,使教材的运用和修订服务于“课程思政”开展的全过程。

3.课内课外互联。“大思政”理念着眼于调动各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在这一理念指導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不仅要融合各专业的课内思政元素,更要关注课外资源的整合。用“课程思政”这条“红线”把课内课外各种“零散资源”“串联起来”,建立相互联系、协调高效的教学资源库。

(三)规范运行机制,形成高效率保障制度

运行机制是“课程思政”有序、高效实施的关键保障。要以制度形式规范“课程思政”运行全过程,从顶层设计、管理服务、考评方案等方面构筑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并使之为“课程思政”保驾护航。

1.做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把“课程思政”的建设置于“大思政”视野下,突出高职院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对开展目的、行动计划、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出台相关制度文件,从顶层设计上保证“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2.完善管理服务。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念,转变工作作风,落实主体责任。教务、科研、学工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和工作实际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助力。完善管理服务的关键是要提高效率。抓住课题申报、项目管理、经费审批等关键的环节,主动担当,热情服务,为推进“课程思政”排忧解难,去除障碍。

3.优化考评方案。“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要通过科学的考评方案才能准确掌握。对选用评价标准、量化考评方法、制定奖惩细则等方面应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听取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课程思政”教师的意见。要注意把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相结合,既注重取得成果数量,更看重成果和实效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西恒,夏军.党建文化及其社会化:中国共产党党建文化初探[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3).

[2]唐文玉,马西恒,夏军.党建文化与政党转型:中国共产党转型研究的新视野[J].理论月刊,2011(8).

[3]陈金龙.党建文化的界定与构建:以中国共产党为视角[J].理论月刊,2012(10).

[4]陈金龙.纪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以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纪念活动为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08(8).

[5]逯曼.论语言与文化认同感[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大思政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