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蕊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许多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崛起,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带动我国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研发环节的控制管理是决定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结合企业的经营实际从改善研发内控环境、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规范研发内控活动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内控优化策略,希望能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内部控制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从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第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研发人员一般工作压力较大,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企业内部各部门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导致内控效率低下。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绩效激励制度,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被有效激发,制约了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当前的风险识别与评价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主观经验判断,没有形成系统、量化的风险识别与评价体系[1],风险应对不及时、风险管理流程混乱、风控效果不显著。第三,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活动,企业在项目立项时主观性较强,项目预算管理不科学、费用支出核算不合理、权责不清晰,不利于内部控制活动的正常开展。第四,信息与沟通渠道不通畅,企业研发内控活动的参与部门较少,在研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导致研发项目进展缓慢,难以形成有力的内控推进机制;第五,缺乏研发内控的监督与评价,一个研发项目资金金额是十分庞大的,但企业的研发资金又相对有限,如果不对项目资金支出强化监管,导致资金使用随意,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成本压力,进而引发更大的风险危机。
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一)改善内控环境
内控环境的改善首先要求企业应注重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明确战略发展目标,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鼓励员工积极融入到企业发展进程中。其次,企业要改进现有的组织结构,合理的配置资源。企业的研发活动本身涉及到多个部门及岗位,企业要通过搭建一体化的协作平台[2]发挥研发内控的联动效应、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部门之间的制衡约束,提高内控效率。最后,企业要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建立绩效考评制度。要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设计内控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责任分工,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追究制度,树立内控体系权威;要结合企业的业务经营特点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加强研发人员与财务人员对彼此工作的认知。财务人员要主动深入的了解企业的研发流程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导活动。研发人员也要积极配合好相关财务活动的开展,促进企业经营的稳定、有序进行。另外,企业要建立严格的绩效考评机制,结合KPI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从财务、内部运营、客户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设计内控绩效评价指标[3]。
(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通过全面的梳理研发环节的关键业务流程,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找出风险相关的影响因素,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建议企业采取SWOT分析法对企业目前所研发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采取概率和影响矩阵评估风险级别,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的应对一般分为研发项目立项、项目实施以及项目验收转化三个阶段。在项目立项时需要从项目的技术、市场、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编制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考虑到研发项目所具有的创新性是企业研发支出加計扣除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确定研发项目时要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评估,防止申报纳税时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导致企业无法享受纳税优惠政策。在项目实施阶段要确保研发费用的专款专用,据实列支。研发费用从项目立项编制预算开始就要加强审批控制,仔细核对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支出标准,定期核查财务支出和项目账务情况,防止研发费用的滥用、占用等不良现象。在项目验收转化阶段要预留好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由相关科技部门或高校对研发成果做出鉴定,聘请专家进行成果验收,将产品投放到市场后要反复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市场最新动态,选择合适的投放时机,实现规模性的生产投放。
(三)规范内控活动
规范研发环节的内控活动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规范研发项目的内控程序。从研发项目的立项、实施到验收,各个流程都要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程序,为内控人员开展控制活动提供基本的行为遵循。在立项管理阶段,包括提出申请-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实施方案论证-进行预算评审-以及任务下达五个步骤。在实施管理阶段,围绕监督、沟通以及调整三个方面展开。在验收管理阶段要在做好验收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加强验收调度、验收审计以及验收确认,以确保内控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二是规范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企业在进行研发费用的预算编制时,要明确预算编制的范围和编制内容,一般来说,研发费用预算编制包括直接投入费用、研发人员工资、研发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测试实验加工费用、设计制作费用、咨询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企业要详细记录各项预算支出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科目设置研发支出,为内审提供基础的参照依据。企业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一方面,财务人员要积极了解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法规,深入了解最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包括研发人员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产品试验费、与研发直接相关的差旅费、会议费等多项费用内容纳入加计扣除的范畴内,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另一方面,企业要规范费用支出会计核算,将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资产及时资本化形成资产;建立研发项目支出明细,针对核算对象建立会计核算体系;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学习,正确核算“研发支出”项目;对于跨年度的研发项目的费用核算注重研发费用预算以及项目的验收报告,合理分摊各年度的研发费用。
(四)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企业要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信息沟通渠道。要建立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和研究成果保护制度,把握市场动态,了解竞争对手最新的产品开发和专利申请情况,对企业研发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要对核心技术加强管理,及时申请专利,确定产权权属,按时缴纳年费,确保后续研究成果的顺利使用。同时,提高内部信息共享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内部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提高项目绩效;积极寻求技术的解决方案和思路,推动研发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减少项目停滞所带来的人物力成本损耗;鼓励一线研发人员同财务人员加强信息互通,加强业务上的协作配合,强化财务内控意识。
(五)建设监督与评价机制
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研发活动的顺利开展,企业要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强化审计控制约束,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外部审计可以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研发中期和结题验收阶段对研发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内部审计则由企业成立专门的审计监督小组,负责开展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强化审计的监管作用,需要保障审计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要减少企业领导人员对审计行为的主观干扰,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合理。企业要针对审计结果定期开展内控评价会议,根据内控标准进行评价打分,找出企业研发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实时跟进措施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并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调整和优化,形成动态持续的研发内控监管机制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研发内控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研发环节的内部控制对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企业领导人员一定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水平,强化内控约束力度,增强企业的研发竞争优势,助力企业发展腾飞。财
参考文献:
[1]吴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内部控制探究[J].中国市场,2019 (08):106-107.
[2]曹靓.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9 (02):192+194.
[3]张成.LD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风险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