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声乐演唱研究

2020-01-04 07:06秦钰莹
北方音乐 2020年21期
关键词:声乐表演

【摘要】古往今来,中华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一直独树一帜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语言精巧,意境优美,含义深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智慧的结晶,也是音乐史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古诗词与艺术歌曲的结合让歌曲焕发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在艺术歌曲的发展道路上也始终贯穿着鲜明的特点,值得我们用心去研究与学习,这对于提升我们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专业水平有都很大帮助。本文以《满江红》为例做简要分析,并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以及如何运用声乐演唱技巧来诠释作品进行讨论。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法;声乐表演;价值探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1-0097-03

【本文著录格式】秦钰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声乐演唱研究——以《满江红》为例[J].北方音乐,2020,11(21):97-99.

一、《满江红》背景及内容分析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抗金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害死。建炎三年(1129年)秋,兀术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镇守鄂州(今武昌)时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这首壯志凌云的千古绝唱,叙述了一代名将岳飞将金兵赶出中原,一雪前耻,气势恢宏,慷慨激昂的体现了岳飞收复失地、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满江红》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和辞藻堆砌,但是仍然能体会到气势的恢弘与豪迈,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那种报效祖国的心情不能够在继续压制。心中充满了热血,依靠着栏杆处,看着纷纷的大雨刚刚停下,抬起头,望向远方,不禁发出感叹,三十多年来所得功名犹如尘土一般,八千里经过了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不应该消磨时间碌碌无为,而应抓紧时间建功立业,不能等着时间消磨了青春,到年岁已老的时候再去徒伤悲。至今仍然不能忘记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作为豪气万丈的家国臣子,悲愤不能泯灭,要踏上战车,发誓喝敌人的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山河,早日报效国家。虽然词句短小,但凝练沉稳,言简意赅把满怀豪情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满江红》的艺术特点

作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古流传至今我们耳熟能详的《水调歌头》《扬州慢》《如梦令》等,其创作曲风和写作手法一直遵循着古风古韵的腔调,另一类则与西方的创作手法相结合,如《我住长江头》《春思曲》《枫桥夜泊》等。《满江红》作为我国文学著作同时也作为经典的古诗词代表艺术歌曲,其词早就已经深入人心,加上所配的曲调更是流畅激情,此曲一经问世,便广为传唱,影响十分深远,深受大家的喜爱。这首古诗词由杨洪基演唱并传唱了几十年,无论何时何地唱起它这首歌,心中依然充满着对将军百战及那片洒满了英雄之血疆场由心而发的敬意和憧憬,这首歌也成为人们思念故土,表达豪情壮志的心声。岳飞的《满江红》以其气势磅礴吞吐天地般的豪情为主要的艺术特征,虽没有现代音乐华丽辞藻的堆砌,字里行间无一不充满了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塑造了一个空有报国之心但报国无门的英雄的无奈,一段段字词的相互叠合,展现出了岳飞对收复祖国,马踏山河的豪情壮志和矢志不渝的决心。可以说,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没有任何一首可以达到《满江红》影响这么深远的程度,没有一首可像《满江红》这样振奋人心,鼓舞人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歌曲完美演绎离不开对诗文风格的掌控和演唱者的精湛的演唱技术及丰富的情感表达。语言的内容虽是一致的,但语言的表述方式每个人不尽相同,对歌曲的理解亦是如此。所以在诠释时,不论是在歌曲中还是在演唱上,只有抓住歌曲的核心,才能做好情感的传递和表达。心中满怀豪气的壮志决心,收复山河的坚毅决心和为报效君王的赤胆忠心,都应在歌曲中做到能与大家的情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在演唱时方能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角色中去,将人物的情感完美的传递到听众。在演唱歌曲中,如何传递作者的情感能与听众产生共鸣,这是演唱歌曲时候的重点,也是能否把一部作品诠释好的难点。这就要在我们深刻了解作品的同时,提高声乐演唱技巧,用情、用意、用声来表达,最后呈现一部完整的作品。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方法及技巧

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有较高的要求,也要提升一定的艺术修养。中国古诗词歌曲曲调委婉,表达含蓄,字句深奥,不同于中国的民族歌曲一般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风情,不同地区的民族歌曲因其地域分布不同等特点,有其各自的演唱风格,表达出的感情也通俗易懂,真切直接。古诗词歌曲也不同于美声歌曲一般,需要表现得大胆夸张,把想要表达的感情尽量的外放出来。需要的是用气息和音量的大小来控制音色和情感。用一种更加细腻或者柔美的声音把词曲作者想要融入歌曲的情愫表达出来。如何契合作品本身的艺术特征,如何运用不同音色和情感塑造作形象,这需要演唱者在日常生活中勤加练习。

气息是歌唱的根本,是演唱一切歌曲的前提,也是演唱者的最重要的基本功。对于气息的训练,离不开两个基础,一是哼鸣,二是固定支持力,包含面罩、口盖、牙关、咽腔。找到自身稳定的、通透的、固定声音位置的训练。稳定声音位置,是发声的基础,更是训练技巧的基础,要尤其加强哼鸣训练;其次是训练气息的张力和腰腹(横膈膜)的“弹性”,因此应该扎实训练发声曲,找到气息在腰腹,由腰腹发力,找到气息推动声音的状态,寻找气息在腔体中自然流动的状态,切记身体不能僵硬,感受气息随着身体的律动而律动,用身体的后背部作为唱歌发力的整体支撑板,将气息贯通于身体,找到自身平衡、舒适的一种歌唱状态;其次,如何正确的掌握呼吸方法也是我们训练气息和歌唱的要点。呼吸伴随着人们每天、每时每刻,平日里的呼吸是一种自主的身体自然活动,而歌唱中的呼吸则是需要我们去控制和调节的有意识的身体活动。古诗词重情更重景,意境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不仅仅要依靠丹田,更需要气息的灵活运用,以及情感的传递。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控制好音乐的表达和传递。

古诗词中的文字更是一种考究。从唱这个字的声母到韵母最后的归韵,都要做到非常的圆润且饱满,完整度一定要高,不能给人感觉气断或者意断,这样整首古诗词的歌曲就给人韵味不足,失去了古诗词的艺术歌曲的艺术性。所以这就要求加强朗诵练习,不断反复读歌词,要把握好字头要短,韵母音要长,自尾要清的要领。仔细领会好歌词的语气以及语调,甚至在整个诗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把握每个字与词的音节发音,字母嘴型大小控制等,要清晰地咬住字头、字腹、字尾,真正做到咬文嚼字。当然,要想做到将咬字、气息、韵味表达等容为一体,这就更需要演唱者拥有扎实的基本唱功。能否将歌曲连贯统一的表达,换气是否留有少量痕迹,旋律音的变换把握是否能掌控,都是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方面的重点难点。只有做好这些基本点才能收放自如,张弛有度,才能较好地掌握古诗词气韵和神韵的结合。最后要把握好速度与节奏。在音乐的表现手法中,速度和节奏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一首歌曲的旋律快慢,称之为速度。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所要演唱歌曲的音乐整体风格和情感味道。不同的节奏时值组个在一起的不同效果,需要演唱者在面对歌曲的时候精准把握,建议在演唱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标记好谱子的强弱变换以及需要在哪些特定的节奏型上需要换气,这样更有利于对作品的诠释及演唱。要本着遵于原作的设计这样有利于把握作品的精准性,同时也就能做大“声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的效果。古诗词艺术歌曲与歌剧的演唱风格和形式有一定的不同,人物形象设定和情感色彩的表达也是存在一些差异性的。歌剧演唱者在情绪激动、心情澎湃之时随着剧情走向的变化而变化,也可以通过较为“宽、厚、亮”的音色特征加之大幅度的动作来诠释内心的感情和艺术的表达。较高水平的演唱可以达到震感观众的效果。而古诗词歌词则需要稍加含蓄内敛的方式,由内而外的表达思想感情和情绪变化,在掌握好旋律的同时,也要控制好气息的起伏变化、音色的明亮程度、声音气节的大小等等。现代艺术歌曲对感情的处理显现在歌词上,处理起来更加的直白。痛苦、欢乐、深情,都是直抒胸臆。但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则不同,古人多内敛,将诸多情绪隐藏在只言片语之间,需要后人细细品味,意味深长。这就要求演唱者有一定的文学造诣能够领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怀,情景交融方能跃然于纸上与听众形成共鸣。诗歌本就具有起转承合,故要求演唱者乐感要求极高,古诗词意境深远比现在文学更为含蓄,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解读诗词外的情,诗词外的意境。想象空间是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只有将自己完全代入进诗词中才能更好地演绎作品。如果用波涛汹涌来形容歌剧艺术的魅力的话,那么古诗词艺术歌曲用细水长流更为恰当。这同时也象征着中国古诗词文化在浩瀚无垠的文艺江海中,经过时间的打磨,历史的沉淀,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四、总结

现在古诗词歌曲的发展离不开对旧体诗词的学习与借鉴,并较为全面的继承了古代诗词的内容以及形式。作曲家们将创作技法运用的更加娴熟精炼,游刃有余。尤其对中国古诗词艺术的歌曲化创作也迎来了黄金阶段,改革开放之后祖国愈加昌盛,古诗词歌曲化创作也更加繁荣。早在中国艺术类歌曲刚刚兴起的时候,一些作曲家就巧妙的將西方音乐创作手法融入进来,在歌曲的和声编写、曲调构思、处理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与中国的民族调式和思想感情、创作特点等方面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特色的,蕴含着中华韵味的中国风类歌曲。在后续发展和取材上我们也不难看出来,它始终都将文化传承作为主要的音乐素材来源,始终贯彻这一鲜明的特点。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完善,作曲家们创新了思维,巧妙地将流行乐融入了其中,与诗词相结合,出现了及具“民族风”的现代歌曲。例如郑中基的《英雄寞》,林俊杰的《醉赤壁》等。

中国古代诗词文学的精华经历千百年来流传到现在,并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更是民族精神气节的所在,甚至更像一部凝练的心灵史。将古代诗词文化与现代的艺术歌曲相结合,二者相通相融,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时代在变,但现如今随着人们的文化修养不断提高,艺术造诣不断加强,诗词文化歌曲越来越散发了属于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凝练的语言浓缩了作者的全部情感,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就能品读到其中的含义,加之音乐巧妙的韵律节奏相结合,让多少人为之倾心于文人精神和作品本身。如果你也热爱古诗词文化,那就要肩负起属于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运用我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去推广普及诗词歌曲文化,我认为任何一项长期存在的事物都有它所存在意义和价值,更何况是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系列。千年积雪,滔滔江河,无一不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只有真正经得住时间打磨推敲的精品才会永恒流传下来。一起努力做中国古诗词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把这华夏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有所长的基础上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黄自.黄自歌曲选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3]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李涛.中国诗词歌曲演唱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11.

[6]余甲方.中国近代音乐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张锦华.声乐表演教程[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

[8]丁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4).

[9]王晓迪.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作者简介:秦钰莹(1995—),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声乐表演
基于接受美学视域的声乐表演艺术美学特性
浅谈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表演
谈声乐表演艺术中情感表达与技巧运用的完美结合
当前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表现力缺失现状与对策探讨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声乐表演前的案前准备工作研究
试论美声声乐演唱中的钢琴伴奏
应用型背景下音乐专业声乐表演中表现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声乐表演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