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丽
摘要:探索和研究新的财务管理方式是实现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手段,这就需要企业从供应链的视角出发,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供应链指的是现代企业在自身的运营与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和流程的价值增值,实现各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供应链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与手段,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其贯穿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全过程,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和手段进行创新,基于供应链视角下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对内部机构进行优化与重组,实现自身财务的有效控制与管理,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提高其财务管理能力与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财务基础。
关键词:供应链;财务管理;意义;问题;对策
一、供应链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分析
目前有关供应链的概念定义并没有统一,根据不同学者的研究方向,会存在不同的供应链定义。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供应链主要是以产业的核心企业为主体,针对核心企业资金成本性以及可得性进行优化,从而能够使得产业链上下各方企业获得相应的优势。从金融的角度来看,供应链主要是指金融机构针对上下游企业进行详尽的整体的分析,深入的了解各个企业的运营管理情况,将资金链的运行机制进行透彻的研究。最终在此基础上对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提供贷款资金的新型融资模式。从本质上看供应链是以真实贸易作为核心基础。
(二)供应链的主要模式分析
1.应收账款模式:应收账款主要是以核心企业真实贸易作为基础,根据上游企业为企业提供产品所产生的应收账款作为根据,再以该应收账款作为抵押依据,从而向银行申请贷款融资。简单来说就是将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资产进行融资。该融资模式更多的是上游企业作为担保者,一旦发生贷款者无法清偿账款的情况,核心企业就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贷款责任。其与传统的抵押产品不同,直接通过应收账款作为打包作为抵押资产。
2.预付账款模式:预付账款从本质上来看与应收账款存在类似的情况。其仍然是建立在真实交易的基础上,然后是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支付相应的货款,即作为预付货款。然后将经销商的取货前作为担保,从而向银行进行融资的模式。该模式当中担保标的物为取货权,也就是说银行可以将分销商支付的保证金作为基础向下游企业提供相应的信贷保证,然后当企业销售货物完成过后再通知核心企业对外发放相应的货物。该模式有利于企业获得资金,同时正常的完成相应的业务、运营活动,同时也将银行的融资风险尽可能的降低。
3.融通倉模式:该模式其核心为第三方的物流公司,由物流公司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选择条件合适的企业完成抵贷款抵押以及清算。该模式当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要进行信用担保,同时银行不需要参与到质押贷款的具体操作。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该供应链模式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企业能否获得相应的融资需要看物流公司的审核。整个操作流程当中银行并没有参与其中,因为物流企业对于合作的上下游企业货物有着详尽的信息,能够为银行直接提供最佳的融资信息。
二、供应链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企业在供应链的理论指导下,财务管理将会发生较大的转变,需要紧紧围绕企业生产运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财务信息的共享和高效传输,并确保财务管理的准确性,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质量与水平,从而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有助于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侧重于对资金进行规范化与合法化的管理,但是对资金怎么使用,使用的实际效果缺乏必要的关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供应链视角下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企业在日常运营与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与合规性,也要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更需要对资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效益予以高度的重视并进行认真分析,要不断提升相关纳税者的责任感,加强资金使用的整体效果。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绩效予以高度的重视,因为只有财务支出产生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才能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积极推动现代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加快构建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核算效率,加速资金的周转,提升国企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质量和水平,从而实现收入的增加,帮助企业节约更多的资本,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从而在整体上帮助企业提升自我的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此外,一套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来说,可以提升各项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执行率,从而确保各项决策可以更好的落地执行,而且可以通过记录控制系统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效率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企业领导和相关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与执行的实际效果有一个更加清晰和准确的把握。
三、供应链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分析
(一)供应链财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机制及政策不够健全
供应链财务管理作为我国一种新兴管理模式,相关的法律政策机制都不够健全,其中涉及到动产的抵押,就会牵涉到我国的物权、合同、担保等相关法律规定。但是供应链财务管理的发展没有成熟,相关的法律体系也就无法制定。而且供应链财务管理通常会涉及到多个主体,许多法律不能够覆盖到整个供应链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而且加上中小企业对于法律法规制度了解程度十分薄弱,对相关的法律政策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极易给中小企业带来供应链财务管理的风险。
(二)缺乏成熟的供应链信用评级机制
目前供应链授信机制并没有与银行的授信体系进行完全的挂钩,银行的授信机制更多的是针对核心企业来进行授信,然而核心企业的信用评级并不足以代表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而且供应链的授信体系很难构建,因为中小企业涉及到的类型较多,相应的供应链模式也是十分多元化的,整个信用评级机制无法进行标准化。正是因为信用评级机制的欠缺,银行并不能够快速的从供应链上获得相关中小企业的运营、财务管理、风险的信息,这就阻碍了供应链授信活动的展开。
(三)核心企业供应链财务管理意识十分薄弱
供应链财务管理在企业的长远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核心企业能够具有整合上下游企业的能力,对上下游企业相关内容有着一定的监管工作,同时充分的完整的记录各项交易的财务信息,这对企业的供应链财务管理水平来说有着较高的要求,供应链财务管理要想有效的落实下去必须提升核心企业供应链财务管理的水平,才能够为供应链财务管理提供相应的服务。
四、供应链财务管理有效运用的优化策略分析
(一)逐步健全供应链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需要对供应链财务管理当中所涉及到的动产的抵押、信用担保等在相应的法律文件当中进行完善。同时需要注重供应链当中的灵活性,相关的法律条规不能够过于苛刻,从而抑制供应链的灵活性。企业需要加强对供应链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的学习,避免在应用供应链财务管理时给自身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和法律风险。
(二)構建成熟的供应链信用评级机制
成熟的供应链信用评价机制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着手,依据自身的评级体系,逐渐的完善健全供应链授信评级机制。同时积极的研发相应的供应链评级系统,加快征信机制的覆盖面,将部分企业的信用数据进行共享。银行获取到更多的企业信息的途径有效拓宽,有利于银行间实现相互监督、防范风险,提升相应的信用等级,有利于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融资。
(三)加强核心企业供应链财务管理水平
前文分析提到供应链财务管理当中是整个供应链的问题,其中对于核心企业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核心企业供应链的财务管理水平有着更高的标准。核心企业要想整个产业链能够快速的发展,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需要从自身供应链管理水平出发,对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收集。同时与银行进行合作实现数据的共享,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供应链财务管理的好处,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到该产业当中,为自身的发展也能够做出重要的贡献。财
参考文献:
[1]黄鲜博.财务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分析[J].现代商业,2019(13):152-153.
[2]陈少波.基于供应链的财务成本管理机制研究[J].商讯,2019 (12):130-131.
[3]黄云霄.浅析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控制[J].纳税,2018,12 (2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