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戎
摘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财务“信息孤岛”现象,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使得财务数据采集、存储、计算、汇总、分析和信息的呈现更加全面、准确、及时、可靠、直观,全面预算、成本控制、绩效考核工作,能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更加科学有效实施和顺利开展。本文就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应用和系统框架构建思考与小结。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框架构建
2014年7月财政部发布财会[2014]27号文《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指导单位建立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推动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鼓励单位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信息化规划,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2016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会计信息化列为“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是“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以财务信息为核心,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以财务信息系统为主线索,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快速处理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数据来源随着市场的变化也越来越多,数据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降低信息生产成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财务数据的深度利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加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得会计工作从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变,财务管理向着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
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大數据、云计算、移动办公、智能化”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与环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数据资产的规模和时效,处理数据的能力,将成为支配性要素。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是数据的内涵。快速收集、筛选、存储、计算、分析、判断数据,形成有效知识、信息,以科学的方法,依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情况,把握时机,调整经营规模、策略,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准确、适时、同步、安全的信息,成为管理者决策直接而有效的依据。财务与业务融合,全面整合企业信息,真正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财务信息系统;使得数据同根同源,保证数据准确性、实效性、同步性,避免信息孤岛。使企业财务从“核算型”“管控型”走向“驱动型”“引领型”,发现价值领域,引领价值导向,利用财务资源,实现财务创造价值,创新经营模式以提升经济绩效。
二、财务信息化发展的阶段
1989年12月9日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1994年6月30日财政部发布的〔94〕财会字第27号文《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以财会[2013]20号文《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不同时期相关文件的发布,规范着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同发展时期的工作。早期的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基层员工日常处理事务,之后逐步向部门整体及企业管理扩展。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财务信息系统也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
第一阶段 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会计核算级
利用简单的计算机软件逐渐代替人工进行凭证录入、记账算账、编制财务报表,计算机逐步代替了算盘和计算器,电子记账替代了手工记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算化开始于1979年财政部在长春进行的电算化试点,1981年财政部把计算机在财务会计上的应用统称为“会计电算化”。基于人们当时计算机知识的匮乏,计算机硬件昂贵,计算机软件功能简单,此时的财务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是记账、算账,凭证正确录入后,计算机可以对数据精确处理,不必像手工处理那样日记账、明细账、总账,按照不同科目一个个一笔笔记录,再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完整无误后,编制科目余额表,最终完成报表编制,繁琐而缓慢。计算机自动处理数据、迅速而正确,查账方便快捷。电算化时期的财务信息系统,解决了财务核算问题,不涉及企业的管理活动。
第二阶段 财务核算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财务部门管理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财务软件的功能也由定向单一向综合多样化发展,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通用化。财务软件不仅仅完成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基本核算工作,满足核算需要,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票据、资金等管理模块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财务信息系统在建立数据模型时,不但考虑会计科目、复式记账等基本会计核算要素,而且考虑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多种分类、组织、分析、图表呈现。这个阶段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主要运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经济效益,主要用于账务处理、报表、工资、固定资产、资金核算等,规范细化财务核算与管理,满足财务部门整体核算。优化了会计核算处理流程,简化了会计核算工作,使企业财务系统具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
第三阶段 财务业务集成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级
1996年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研讨会,提出会计电算化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发展。会计信息化由财务部门转为跨部门应用,将供应商、采购、库存、生产、客户、销售等信息、活动和过程无缝连接,实现资金流和物流一体化管理,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实现对财务成本和风险的有效控制,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并全面分析决策。
随着数据库、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业务逐渐融合,集成业务处理、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管理决策。以业务最原始的信息为起点,采集相关信息按照不同口径、不同纬度,统一的制度和规范,对数据经过分类、汇总、计算、转换、分析、比较、报告、存储,呈现不同的图表,满足经营管理所需要的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系统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部门管理,而是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越来越多的业务信息、行业信息存储于财务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在数据同根同源、信息共享的财务信息系统中,信息的调用不再受时间、空间、地域影响,随时随地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未来经济活动、关联者、资源将成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模式,业务财务深度融合,信息共享将使得财务信息更准确完整。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框架
财务管理具有提供信息和支持管理两大职能。会计从各种原始证据中识别、采集、归集、分配各种数据和信息,按照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生成财务报表。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评估,进行行业对标,检查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差距,优化流程,支持经营管理。财务信息管理也从关注报表生成到关注经营管理决策需求;从关注资金流动到资金投融资运作与战略层面的资金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为财务战略服务,财务战略从属于企业战略。
第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建立的原则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战略和目标的重要手段,财务战略的实现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保障。因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规划,价值模型的建立和构造,数据库的种类与构成,必须按照企业整体战略统一部署与建造。充分考虑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业务规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得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延伸性、兼容性、前瞻性、灵活性。
1.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结合,支持战略与目标的实现
财务信息为企业战略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支持。管理者通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方便快捷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收入来源、利润构成、投资成果、融资成本,并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分析方法,对标同行业,掌握发展趋势,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找出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对外界变化做出迅速反应,提高企业竞争力。
2.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支撑业务流程,支持业务财务一体化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应使得财务数据来源于业务,服务于管理。企业的各个环节都与财务紧密相关;各环节的业务状态准确及时的反映到财务上;财务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者,保证信息传递的实效性,从而使管理者可以了解业务发生的状况,对企业中各个环节发生的各个状态及时做出反应,全流程的系统支撑。运用图像、语音识别等先进技术,业务财务数据单点录入,相关流程信息共享,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成全价值链链平台,实现业务财务深度融合。财务数据也由传统手工处理的零散的数据向自动化流程的主数据转型,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绩效。
3.财务信息系统支撑财务管理职能在信息系统中的实现
企业财务管理是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活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企业战略目标,对企业融资、投资、运营资金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因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对企业资金运营的经济效果和效率的真实可靠及时反映,并且通过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内部控制,降低成本,设定风险控制点,建立预警防范机制,降低管理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财务信息系统框架构建
将企业战略规划分解成年度计划、月度计划,以责任中心为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本量利分析法 贯穿整个财务信息系统,绩效指标对标体系要完整可行。搭建管理预测、计划预算、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核算、财务报告、业绩评价一体化的信息化平台,使财务分析与绩效考核在平台上一键实现。
1.预算管理系统
建立预算方案、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调整、实际数据提取、预算分析、预算执行等模块。
通过预算管理系统,编制、控制、分解执行,预测监控业财融合,逐步实现月度、年度财务目标。
2.财务核算系统
建立票据影像、电子报账、会计核算、档案管理、合并报表等模块。
通过财务核算系统,远程控制手段,实现电子报账与人力资源部门融合,准确核算职工薪酬、差旅费补贴等人工费用,在统一的会计政策、会计科目、核算流程、数据标准下,实现财务信息共享。
3.成本管理系统
建立成本模型,成本監控、成本预警、成本分析模块。
通过成本管理系统,在预算指导下,对成本项目、成本变动因素进行细化分析,合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4.供应链系统
建立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客户管理、销售管理、仓存管理、进出口管理、质量管理等模块。
通过供应链系统,对供应商资质、供货质量、价格趋势、准时交货、采购比价、产品盈利等级、销售价格、销售区域评估分析,进行可视化管理,调整供销政策,降低采购成本,扩大销售,提高盈利能力。
5.资金管理系统
建立现金、银行存款、票据管理、网上银行、结算中心等模块。
通过资金管理系统,运用银企直联、网上结算等方式,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资金成本,保证企业战略项目的实施落地。
6.绩效管理系统
建立目标制定、计划分解、执行监控、经营成果、分析考核模块。
通过绩效管理实现业财融合,设定关键业绩指标,监控、考核和激励,提高工作效率。
7.经营决策系统
从相关管理系统中采集计划、预算、合同、客户、供应商、材料、产品、收入、成本、税金、利润、现金流量等信息,经过计算、分析,报告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金周转、业务预测、成本管理和优化、成本控制价值,将实际经营数据与绩效目标和行业标杆比较,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的财务管理,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先进的理念,充分发挥财务价值创造和引领驱动作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化时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手段。高端、智能、前瞻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跨越时间和空间,可以实现多部门高速联动,对海量的数据采集、分析、报告,实时直观展示经营结果,提高了信息反馈速度,对市场进行快速响应、提高资金周转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营策略,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率,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支撑着企业高质量发展。财